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而课堂教学是培养自主创新的条件和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学好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总结。
关键词:轻松学习;兴趣;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要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感兴趣而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学好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本人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得出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备好课才能授好课。因此教师的备课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吃透大纲的精神;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所备的知识有什么特点及哪些是重要知识点,分清重点和难点等,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来进行教学设计。
2、是运用其他的学习资料对所授的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让所学内容更具直观性,学生学习起来更感轻松;
3、是认真写好教案:备课是一个教学的思路,要把这个思路过程认真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教案。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自身的一次创新,是提升自己,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环节。所以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改变授课方法
新课标要求我们确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把长期以来教师占据的课堂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安排,把学生的学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轴心。教师在甘当配角的同时,做好每堂课的导演工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角色,造就师生合作的融洽的课堂氛围,基于这种创新教学,教师要课堂教学上,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即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使教学过程的达到最优化。
三、开展创新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让化学教学课堂活跃起来,教师要联系实际,有自己的一套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就会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创设教学情景可以调动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情绪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具体化学情景和特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在这种活跃气氛环境中去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通过具体生动的场景如实验场景,引发学生们欢乐愉快的情绪,激起积极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化学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教师事先将所有元素信息制成卡片,在教学中把卡片游戲融入了课堂,让学生通过卡片上的信息给元素找位置,学生对这种游戏式的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教师通过适时引导,让学生将相同电子层的元素摆成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摆成纵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当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完成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后,那种快乐的感觉是常规教学中看不到的。这时教师根据学生排出的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分析规律,很容易得出元素周期律。由于游戏因素的引入,这节课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这样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分析,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课题的要求以及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设计问题引出新知识、创设探究情境,通过观察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兴趣,产生解惑欲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知情感,教师因势利导地交代给学生学习目标,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寻找方法。学生在需求的驱动下,运用网络丰富的信息,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提出假设,并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3.运用实验课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形成概念、以实验反映物质与化学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教具、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改良实验药品配方、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把演示实验改成了分组实验,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 (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全班分成十个小组,以上每组实验都有两组学生做实验,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这样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效果很好。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民族学子们的科学创新,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造精神是我们教师当前的核心教学任务,作为教师的我,今后还要不断地努力在实践教学中探讨设置学生轻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新人才。
关键词:轻松学习;兴趣;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根据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要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感兴趣而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学好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化学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本人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得出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备好课才能授好课。因此教师的备课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吃透大纲的精神;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所备的知识有什么特点及哪些是重要知识点,分清重点和难点等,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来进行教学设计。
2、是运用其他的学习资料对所授的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让所学内容更具直观性,学生学习起来更感轻松;
3、是认真写好教案:备课是一个教学的思路,要把这个思路过程认真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教案。每一个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自身的一次创新,是提升自己,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环节。所以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改变授课方法
新课标要求我们确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把长期以来教师占据的课堂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安排,把学生的学真正作为教学活动的轴心。教师在甘当配角的同时,做好每堂课的导演工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角色,造就师生合作的融洽的课堂氛围,基于这种创新教学,教师要课堂教学上,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即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使教学过程的达到最优化。
三、开展创新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让化学教学课堂活跃起来,教师要联系实际,有自己的一套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就会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创设教学情景可以调动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情绪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具体化学情景和特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在这种活跃气氛环境中去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通过具体生动的场景如实验场景,引发学生们欢乐愉快的情绪,激起积极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化学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教师事先将所有元素信息制成卡片,在教学中把卡片游戲融入了课堂,让学生通过卡片上的信息给元素找位置,学生对这种游戏式的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教师通过适时引导,让学生将相同电子层的元素摆成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摆成纵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当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完成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后,那种快乐的感觉是常规教学中看不到的。这时教师根据学生排出的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分析规律,很容易得出元素周期律。由于游戏因素的引入,这节课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这样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分析,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课题的要求以及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设计问题引出新知识、创设探究情境,通过观察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兴趣,产生解惑欲望。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知情感,教师因势利导地交代给学生学习目标,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寻找方法。学生在需求的驱动下,运用网络丰富的信息,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提出假设,并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等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一股强大的吸引力,效果不言而喻。
3.运用实验课教学,提高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形成概念、以实验反映物质与化学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教具、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改进实验装置、改良实验药品配方、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把演示实验改成了分组实验,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 (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全班分成十个小组,以上每组实验都有两组学生做实验,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这样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效果很好。
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民族学子们的科学创新,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造精神是我们教师当前的核心教学任务,作为教师的我,今后还要不断地努力在实践教学中探讨设置学生轻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