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贵州、安徽三省市城乡生育模式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legebicaon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口生育模式也有很大差别。为了探讨各省、市、自治医的城乡生育模式,本文选择三个有代表性的省市—北京、安徽、贵州做比较研究。这三个省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的发达程度不同,人口的生育模式也有很大不同。
其他文献
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杨魁孚为团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沧萍和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张纯元为副团长的中国人口学家代表团一行12人,按照联合国P04追加项目的协议规定,于1995年11月1日~10日赴印度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术考察和交流研讨。
本文认为,自80年代以来中国出生性别比明显升高,与生育妇女的文化程度、居住地、民族、原有子女性别等因素相关;出生统计中瞒、漏、错报是引起报告数据中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重要原因;非法运用B超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而引起的性别选择性流产亦有一定影响,溺弃女婴并非重要因素,但在偏辟地区时有发生,应引起重视,加以杜绝。本文建议加强计划生育部门与研究人员的合作,扩大研宽范围,对此问题继续深入研究,寻求彻底解决途径。
中国7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的直接后果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目前的人口老化只是处在初期,未来人口老化速度高峰期将发生在2002-2035年,而水平高峰期将在2035-2070年。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速老化将进一步加重老年人口问题。我们必须客观地认清中国人口老化的形势,研究新问题,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解决老年人口问题的道路。
英语社区community一般译为公社、团体或共同体,尽管人们对这一概念所下定义五花八门,但对其在生育率转变中的作用,特别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中观”人口控制的关键作用,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80年代,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快、规模大。同期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学术探讨也成为热点。然而,过去这类研究常常受到数据的限制,或因资料来源不同而纠缠于概念,或因统计口径相殊面各执已见。以致到目前为止,对于中国市、镇、乡“三层楼”中各装多少人、城镇化的人口“流量”构成、区域分异状况如何等重要问题,学术界仍未有清晰、一致的答案。
关于中国妇女从1950年以来初婚的变化及其给妇女生育率带来的影响,已有不少论述。
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来,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更为严重,虽然有人曾对年龄堆积的原因进行过定性解释,但还缺少定量的和规律性的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前后赴港定居的大陆移民家庭状况及其与妇女地位的关系。调查及研究的内容包括被访者的迁移原因、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家庭生命循环阶段、创业或发家过程、家乡认同、乡亲网络、自我认知、价值观等。调查对象为女性及其配偶。
据安徽省1990年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1989年安徽省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TFR)为2.51.除省辖市之外,全省72县和县级市的TFR在2.5以上的有32个,其中16个县超过3.0,而且几乎都是人口大县,合计人口为1587万,占全省总人口(5618万)的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