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37-02
“学生的数学知识差,太难教,学生缺乏兴趣,学生数学的整体成绩难以提高,……”经常听到数学老师这样的感慨,本人从教二十多年也深有同感。由于数学学科的长期性和延续性,很多学生到了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已是难以入门,没有兴趣,似乎已是“无可救药”。就连在小学里数学拔尖的学生,一到初中就感到初中数学难学,作业难做,成绩很难提高。是否能从所教的教材中寻求一些素材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人试着在新课改下提几点教学活动中的点滴心德,以供数学同仁共同探讨。
在新课改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每章的导学图。结合所教学生的自身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利用导学图和学生一起谈数学、谈生活、谈世界、谈历史、谈科技、谈运用、谈学生感兴趣的有关数学问题。比如说讲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为了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数学的美感,放飞理想的翅膀,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我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道适合学生爱好的例题:在2010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在新课改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不要轻易地放过每一个动手实验的课题,一定要让学生亲手试一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中得到暂时的缓解和松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在试验中培养毅力,在成功中收获自信。同时动手实验也是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新课改中充分利用把握好教材中要求学生探求的题目。灵活地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借鉴等各种不同的探索方法。即使过程中遇到阻碍或没有得出结果也不能老是代劳。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更加牢固,也最会得到成就感。如果学生能自主获得知识,获得结果,那他一定会主动接近它,亲近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造了环境和信心。
在新课改中充分利用把握好教材中的每个课题学习。课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数学参加社会调查实践。可以就其条件让学生合理、合作进行。让他们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体验可能在过程中出现的数学知识的不足。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探求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主动地学习获取数学知识提供情景。我在初中的一个课题学习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有关天文学的数学方面知识时就提出了下面一个问题:小明的出生日期阳历是2008年5月12日,阴历是2008年四月初八,问2009年小明的生日阳历和阴历是不是和2008年一样是同一天?有没有可能过多少年后小明的生日阳历和阴历第一次又是同一天?一听到有关生日的数学问题,每个同学都很激动和兴奋,尤其是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又不爱学数学的同学杨婷就马上举手,说:老师,我父母每年都给我做生日,既给我买礼物,又给我买好吃的。我今年刚过完生日,我知道出生时阳历时间和阴历时间是同一天,但从读书开始,每年我的生日阳历和阴历都不是同一天,可能不会再有阳历时间和阴历时间相同的生日哦。班上的其他同学听了杨婷的回答后,就相互讨论,情绪很激动,学习热情马上高涨,有的用算术方法算,有的用手机在网上查找,不久,就有位同学查到了答案,当小明2027年过生日的时候,阳历时间和阴历时间就和出生当年的时间相同了,当我肯定了答案后,同学们就好奇地问我怎么算出来的哦?我就在这时告诉他们只要有兴趣学习好数学这们课,今后会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就会感受更多的快乐,也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经过这一节课,同学们对数学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增强,学习就变轻松了,知识能力达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充分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不同的层次去要求不同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不花太大力气就能获取必备的数学知识,收获成功。否则基础差的学生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反感。在讲三角形的形状应用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用了其它资料上的一道例题,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
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a2c2-b2c2=a4-b4(A)
∴c2(a2-b2)=(a2+b2)(a2-b2)(B)
∴c2=a2+b2(C)∴△ABC为直角三角形(D)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__。
(2)错误的原因为____。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
这道题,由于解题过程较简洁,用时少,难度不很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同时让许多学生在课堂检测中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就感和必需的成绩,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当然也就有了成绩。这就要我们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首先应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每一种方法和结果。我们关注的是问题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途径。谁的方法更快、更实际就采用,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关注数学学习,应该不拘一格,活用教材。比如在学轴对称一节中,有一道关于镜面对称的问题,一位学生从书页背后看就是答案,他的做法得到同学的称赞和肯定,进一步得到老师的肯定,该生表现出了巨大成功的喜悦,劲头更足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在教学随时总结和更新,那样才会跟上步伐。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解决了,其它所有问题也就能得到解决。当然,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新课标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为全面地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的数学知识差,太难教,学生缺乏兴趣,学生数学的整体成绩难以提高,……”经常听到数学老师这样的感慨,本人从教二十多年也深有同感。由于数学学科的长期性和延续性,很多学生到了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已是难以入门,没有兴趣,似乎已是“无可救药”。就连在小学里数学拔尖的学生,一到初中就感到初中数学难学,作业难做,成绩很难提高。是否能从所教的教材中寻求一些素材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人试着在新课改下提几点教学活动中的点滴心德,以供数学同仁共同探讨。
在新课改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每章的导学图。结合所教学生的自身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利用导学图和学生一起谈数学、谈生活、谈世界、谈历史、谈科技、谈运用、谈学生感兴趣的有关数学问题。比如说讲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为了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数学的美感,放飞理想的翅膀,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我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道适合学生爱好的例题:在2010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在新课改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不要轻易地放过每一个动手实验的课题,一定要让学生亲手试一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中得到暂时的缓解和松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在试验中培养毅力,在成功中收获自信。同时动手实验也是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新课改中充分利用把握好教材中要求学生探求的题目。灵活地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借鉴等各种不同的探索方法。即使过程中遇到阻碍或没有得出结果也不能老是代劳。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更加牢固,也最会得到成就感。如果学生能自主获得知识,获得结果,那他一定会主动接近它,亲近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造了环境和信心。
在新课改中充分利用把握好教材中的每个课题学习。课题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要求数学参加社会调查实践。可以就其条件让学生合理、合作进行。让他们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体验可能在过程中出现的数学知识的不足。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探求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学生主动地学习获取数学知识提供情景。我在初中的一个课题学习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有关天文学的数学方面知识时就提出了下面一个问题:小明的出生日期阳历是2008年5月12日,阴历是2008年四月初八,问2009年小明的生日阳历和阴历是不是和2008年一样是同一天?有没有可能过多少年后小明的生日阳历和阴历第一次又是同一天?一听到有关生日的数学问题,每个同学都很激动和兴奋,尤其是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又不爱学数学的同学杨婷就马上举手,说:老师,我父母每年都给我做生日,既给我买礼物,又给我买好吃的。我今年刚过完生日,我知道出生时阳历时间和阴历时间是同一天,但从读书开始,每年我的生日阳历和阴历都不是同一天,可能不会再有阳历时间和阴历时间相同的生日哦。班上的其他同学听了杨婷的回答后,就相互讨论,情绪很激动,学习热情马上高涨,有的用算术方法算,有的用手机在网上查找,不久,就有位同学查到了答案,当小明2027年过生日的时候,阳历时间和阴历时间就和出生当年的时间相同了,当我肯定了答案后,同学们就好奇地问我怎么算出来的哦?我就在这时告诉他们只要有兴趣学习好数学这们课,今后会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就会感受更多的快乐,也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经过这一节课,同学们对数学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增强,学习就变轻松了,知识能力达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充分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不同的层次去要求不同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不花太大力气就能获取必备的数学知识,收获成功。否则基础差的学生会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反感。在讲三角形的形状应用时,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用了其它资料上的一道例题,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
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a2c2-b2c2=a4-b4(A)
∴c2(a2-b2)=(a2+b2)(a2-b2)(B)
∴c2=a2+b2(C)∴△ABC为直角三角形(D)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__。
(2)错误的原因为____。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
这道题,由于解题过程较简洁,用时少,难度不很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同时让许多学生在课堂检测中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就感和必需的成绩,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当然也就有了成绩。这就要我们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首先应培养他们获取知识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每一种方法和结果。我们关注的是问题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途径。谁的方法更快、更实际就采用,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关注数学学习,应该不拘一格,活用教材。比如在学轴对称一节中,有一道关于镜面对称的问题,一位学生从书页背后看就是答案,他的做法得到同学的称赞和肯定,进一步得到老师的肯定,该生表现出了巨大成功的喜悦,劲头更足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在教学随时总结和更新,那样才会跟上步伐。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解决了,其它所有问题也就能得到解决。当然,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新课标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为全面地提升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