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SF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电针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蛋白(NS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防治AD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电针组双侧海马注射寡聚态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部位同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第1天开始,电针组选取双侧"肾俞"、"百会"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在电针组大鼠行电刺激时,正常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仅给予同样的抓取和固定动作。电针治疗结束后第2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对各组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检查,测试结束后第2天,取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1区NSF表达的累计光密度值(IOD)。

结果

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42.09±2.24)s]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61.70±3.02)],电针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7.70±0.67)次]显著多于模型组[(3.50±0.8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NSF表达的IOD(1734.26±264.65)与模型组(771.50±195.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针能有效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增加海马CA1区NSF的表达含量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标准化康复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1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6例和康复组62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康复组则按标准化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2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干预后)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价、影像学检查和患者满意度检测。结果干预后,康复组患者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误吸、肺部
目的观察冷热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肺转移及外周血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冷热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6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切除肿瘤,冷热治疗组患者于术前辅以肿瘤冷热物理治疗。于治疗后观察对比2组患者疗效及生活精神状态;并通过胸部CT法检测对比术后2组患者肺肿瘤转移结节面积;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冷热治疗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 1)患者中垂体腺瘤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1985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MEN 1患者中,合并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92例中,65例(70.7%)MEN 1患者被诊断合并垂体腺瘤,其中功能性垂体腺瘤39例(60.0%),无功能垂体腺瘤23例(35.4%),功能不详者3例(4.6%)。MEN 1患者中,女性
目的比较丘脑底核(STN)与内侧苍白球(GPi)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效果,探索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最佳刺激靶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3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N-DBS(11例)及GPi-DBS(10例)治疗的21例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开启电刺激1周,术后3、6及12个月行Burke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KT)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2组患者均采用ESWT,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KT治疗。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3周后及6周后,对2组患者休息时、局部触压及Thomsen试验(抗阻伸腕试验)时产生的疼痛不适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6个月后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夹闭的17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起病时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Fisher分型、责任动脉瘤的部位、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手术时机以及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本研究开发的新型在线多模态脑电数据可视化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基于脑-机接口(BCI)的运动想象训练,实验组同时通过在线多模态脑电数据可视化系统进行监测、指导,以实时调整其运动想象模式。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运动想象时的准确率(CA)及脑电事件相关去同步(ERD)特征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执行运动想象任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