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现代理论的支撑下,当下我国电影不仅纷纷从视角、内容等方面均开始呈现多元、碎片、零散、变化等特征,还呈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中不约而同的开始使用一些超现实的元素。尽管这些元素的存在可能会打断电影整体现实风格的连续性和一贯性的问题,但是,这一来能以更为细腻的、敏感的体现方式去关照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内心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二则可以为电影文本提供一种"召唤结构",呼唤观众去完成未尽之意或完全进入情境的态势。对《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三峡好人》、《第三种温暖》三部影片的部分情节的分析将很好的展示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