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趣的演化看唐宋诃的审美流向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2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崛起,“飞声尊俎之上,引节丝管之间”,这种应歌佐舞的娱乐功能决定它特别讲究“趣”。词有趣方声情动人,趣是词给人以美感的一种审美属性。清谢章铤曾以趣之众寡界分诗词二体,曰:“诗不可似词,词不可似曲。词似曲则靡而易俚,似诗则矜而寡趣。”
其他文献
九十年代以来,一批学有专长的博士在古典文学研究界相当活跃,刘跃进是其中很有成绩的一位。1991年刘跃进获得博士学位,次年3月,博士论文《永明文学研究》便由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并引起当地学界重视。以《永明文学研究》为基础,1996年3月,他的《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又由北京的三联书店出版。新近,收有他二十余篇论文的《结网漫录》也问世了。
第一届顺天乡汉学交流国际学术会议11月5日至8日在韩国风景秀丽的牙山市顺天乡大学举行。大会围绕着两大主题展开讨论:一是中、韩、日三国古代文学的交流与影响;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专题研究。
郭延礼(山东社科院文研所所长、研究员) 近几年来,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编写工作。此课题为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重点研究项目。全书三卷,约150万字,第一卷,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卷即将出版,第三卷正在修订中,预计1992年可出齐。与此同时,1989年10月出版了《中国近代文学新探》(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了《徐自华诗文集)(中华书局)。
山西温县前东南王村北宋墓杂剧砖雕二幅。一幅为角色图,共五人,一字排开。自左至右为:末泥、装孤、引戏、副净、副末,各个情态传神。一幅为乐部图,共六人,其所执司为:杖一、琴一、杖鼓二、笛(?)一、方响一,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砖雕构图精致细腻,气脉贯通。刀法遒劲淳熟,线条流畅。
一 长期充当子、史附庸的中国古代小说,由史的政事纪要式叙述转变为小说的生活细节化叙述,迈出了文体独立的第一步。这是最初的、但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一转变不但大大地扩展了小说反映生活面的广度和深度,拓宽了小说刻划人物形象、特别是揭示各色人等心理状态的用武之地,而且必然引起整个叙事方式的变革,从而导致对于子史叙事成规的全面突破和超越,
在有关中、西古代文论的比较研究中,人们常笼统地说,西方古文论具有精心构设的理论体系,比较合乎科学;而中国古文论则多是漫不经心的随意生发,零篇断简,不成系统,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
1990年12月20日,本刊编辑部召开了在京古典文学编辑和出版工作者座谈会。一部分出版社、大学学报负责古典文学编辑出版工作的代表二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大家交流了近几年编辑出版工作的情况,肯定了成绩,也指出存在的问题。
一、性爱描写的内视 在作品里表现性爱,并非始于唐人小说,先民们早就有了两情相悦相思相忆的古老而深挚的恋歌。然而,历史走进了唐王朝,作为唐人对其性爱的体认与表现,唐人小说却带有只属于唐人的特殊的情感体验,呈现出只属于那一特定时代的文化印痕和社会心理。只要不停留在仅作分类尝试和政治的批评上,我们会发现唐人小说对我们来说或许是较为新鲜的世界。
拙作《李华萧颖±生卒年新考》(《文学遗产》1990年第3期)根据李华《与外孙崔氏二孩书》和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推论李华“大概活到唐德宗建中年间780—783)才去世”,不确、一因那篇论文把李华的崔氏二外孙女年龄估计大了些,二困当时未见梁肃《为常州独孤使君祭李员外文》(载《全唐文》卷五二二)。
汉末儒教衰落,曹操倡“通脱”,名、法、道诸说复苏。虽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但人们思想活跃,个性意识逐渐增强。这种“人的觉醒”反映在文学上,促使了“文学的自觉”。发展到后来,竟使两汉“为人生的艺术”蜕变为“为艺术而艺术”。这一蜕变过程至六朝后期(齐梁时期)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