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应答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公司招聘现场面试时,女面试官给出三位应聘者这样一个有趣的题目:我的裤子拉链开了,你怎样提醒我?第一位应聘者说,我会把水倒在你身上,这样你就会看到了。第二位应聘者说,我小心翼翼不让别人知道,而后走到你面前,告诉你,你裤子的拉链是开着的。第三位应聘者说,当我从你的身边走过时,我会把桌子上的笔弄掉,当你捡起来时,你会看到你的拉链是开着的,然后,我会装作什么也不知道,这样可以避免尴尬。面试结束,第三位应聘者顺利通过面试。
  从能解决问题的角度看,第一二位应聘者说出的办法谈不上有什么错误,给出及格分数是没有问题的,可深究起来,就能清楚辨析出高下之别。女性裤子拉链开着,属不雅观的露丑,自己没发现,更不想让别人看到,可是这种尴尬情况正在出现着,作为提醒者,怎样才能避免女性尴尬?第一位应聘者想用往女性身上倒水的方法,让对方看到。我们设想一下,对方不知是什么原因,就有人冷不丁地往人家身上倒水,对方可能看自己的裤子,可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对方最先关注的,不是水倾倒至什么地方,而是倒水的人。对方不会很容易理解你是在提醒什么,而是看到别人的欺凌,你凭什么欺负人?接下来,是怒目圆睁,怒发冲冠,甚至激烈的口角争执。如果是这样,就不能达到目的。第二位应聘者的直接提醒,虽然不想让别人知道,可是,也会让对方心里一惊,感到不适,此时,不雅觀的露丑已在他人面前出现,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顷刻产生。若是正好对提醒者不够了解和熟悉,因不信任她会怀疑,提醒者不能把此事埋在心里,而是很快传播出去,扩散开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尽管此事不算大,可也有失颜面。她恨不得封住提醒者的嘴,可又不好说出口。心里的煎熬和苦闷,积郁在胸,难以消弭。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三位应聘者,不与被提醒者接触,借助桌上一支笔掉落之机,让对方自己看到。这就给女性被提醒者留下自我解决问题的私密空间,在此情境下,她会以为裤子拉链开了这件事,不仅提醒者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而此时,自己又及时而悄无声息地解决掉这个不希望出现的问题,心里不仅不恐惧,还有一点小小的欣喜。因此,我们说第三位应聘者的应答是睿智的。原因是,除考虑缜密、让露丑在最小范围内解决,还有面对出现的问题,不是与对方隔膜,自己怎么方便就怎么办,而是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人好刚,吾以柔胜之;人用术,吾以诚感之;人使气,吾以理屈之,则天下无难处之人矣。”借用此言,今遇露丑之事,吾以巧方使其避免尴尬,则求职制胜矣。平时,我们发现有些人看起来没有特别的本事,就是人缘好,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喜欢围绕着他转。这种人能在平时,不着痕迹地把自己高尚形象植入别人心中,让大家都觉得他是个与他人的心贴得很近、可信赖的靠谱之人,这种人情商极高。有人说,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这第三位善解人意的应聘者无疑是位高情商者,故此,顺利通过面试就不难理解了。
其他文献
道家贵柔。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家对“水”的推崇,就缘于此。道家哲学看似逆来顺受,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反冲力。  与道家“柔中见刚”相反,儒家是“刚中见柔”。  儒家是一种刚毅的哲学,这一点谁也不会否认。孔子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儒家哲学的刚毅,体现在对家国的担当。儒家可以以身殉道,这一点,与“明哲保身”的道家哲学截然
做人要牢记底线。所谓底线,就是我们在做事、做人时的最低限度,一切言行都不能超过这个度。一个人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像一个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随时都会发生伤己伤人的事。当然,人最大的底线,就是人。就是说,一个人做事、做人都必须在人的这个范围内,如果出了这个范围,那么他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我们活在世上,都想拥有种种美好,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守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
我曾经问楚依依,怎么在那么好的年华里,一下子去了偏远地区支教。她却笑,仿佛那只是一场旅行,虽然要有三年那么久,在她眼里却只如三个星期般,似乎一眼就能看到尽头。  也会猜想,这个楚依依可能是在校园里受了什么情感上的挫折,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讲,是想找个天涯一般的地方,无牵无绊地疗伤。我这样说的时候,她都会飞起大大的白眼,就像是我亵渎了那种神圣的梦想。后来,被我问得烦了,她就反问我:“你见过西部下的雨吗?
有些人的生活,是由一个个“等”字,串联而成的。  等一个人。这个人,可能是亲人,或许是挚友,也或者是另一半。那个人,为什么还不到来?单是这个念头,就足以让自己的脑海里,生出千万种奇奇怪怪的白日梦,可能忧伤,可能暗喜,也可能是惊悚。  对这样一个人的等待,往往伴随着对现状的否定。为什么非要等这个人呢?没有这个人的现状,无疑是欠缺的,令人无法从心底生出满足来。唯有等到这个人进入自己的生命,日子才算圆满
有一次回老家,无意中看到杂物间墙上挂着的那杆秤。自从父亲去世后,这杆秤就很少用了,上面落满了灰尘,秤钩生锈了,秤星也模糊了,秤锤也不知道哪儿去了。要是父亲还活着,它一定不会是这样的……  这杆秤跟着父亲好多年了。那时父母为了养活我们兄弟姐妹六个人,除了每天辛苦种地,还要把自家种的菜带到集市上去卖,以贴补家用。特别是夏天,菜地里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等都长成了,为了菜更新鲜,父母每天天刚亮就到菜地
信步,是一种笃定、放松的休闲——可以心不在焉,也可以心血来潮,一言不发随兴而走,随便走走,随处看看。  饭后万步走,住所小区遛一遛,江滨平水公园逛一逛,心随脚走,步履轻盈,消了食,健了身。  春光无处不飞花,最是信步好时机。在乡村,在原野,紫云英是春天的主旋律。田畴上,或红或白的花朵轰轰烈烈,浩荡千里。当紫云英有些倦怠,当粉嫩的帽儿还顶在头上来不及摘下,尖锐的犁铧已然在肥沃的原野掀起波浪。  城里
人们习惯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前言不搭后语的话、词不达意的话、啰里啰嗦的话统称为废话。一旦这类的废话听多了确实令人生厌,甚至产生了不愿与之交流的感觉。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讲好话,说让人愿意听并且听得懂的话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人总是水话滔天,尽说些废话是很令人讨厌的,特别是某些人习惯于讲冠冕堂皇的废话更是叫人反感。然而,废话也不可一概而论,在许多被认为是废话的话中其实也是有
我家在大山里,屋外除了沟、坎、坑,就是很陡的坡地。因地形所限,父亲只能种玉米和地瓜,它们也成了家里的口粮。  13岁时,我到县城读寄宿制初中,在食堂里吃到了米饭,感觉美味极了。寒假回来后,我对父亲说,家里的玉米渣和地瓜饼,太难吃了,我想吃米饭。  “我会种水稻,可没地方种呀。”望着门外的沟坎坡坑,父亲叹了口气,陷入了沉思。  春季开学的前几天,父亲突然兴奋地对我说:“终于有地方种水稻了,就在天坑底
闲翻红楼。正看到宝钗与黛玉说粥:“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吊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我不由得笑了,心中氤氲起关于粥的温暖记忆。  严格说起来,我是喝粥长大的。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我出生没两个月就被送到奶奶家。当时我瘦得皮包骨头。姑父说,这小丫头还不知道能不能养得活哦!可奶奶就是用米粥一勺一勺地把我喂大了。玉白的瓷碗,热腾腾的米粥,慈爱的奶奶,是记忆中难忘的画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的《正气歌》,至今读来还让人热血沸腾。变节是为人所不齿的。但是,在某种特别的情形下,我们对“节”的看法,又是达观的,并不机械,此谓“达节”。《左传》成公十五年,子臧不愿做曹国国君,引《志》言:“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将“达节”置于“守节”之上,就可见传统文化还是有弹性的。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用沉痛的笔墨,陈述了自己因李陵事件身陷囹圄、进而遭受宫刑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