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七)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ar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是描述儿童的艺术充满灵性,究竟灵性是什么呢?
  灵性本是一个人本质的东西,但是灵性的那份敏锐更多是靠后天对世间万物的接触之后逐渐摩擦启迪出来的。一个人如果缺少灵性,那么可以每天都有意地培养洞察事物的能力,长久以往自然也能陶冶出灵性来。有一种通常的说法“艺术陶冶性情”,这其中的性情就是指灵性与情感。
   据调查有99%的幼儿园孩子都会参与到各种美术活动中来,并且表现出各自不同程度的热爱,是什么原因的驱使?多方面研究的信息显示,是因为本能的驱使,是因为语言的表达驱使,是因为社会生活行为能力的驱使。既然有如此多的孩子投入到这个活动之中,这便是一个孩子发展与成长的机会,也自然有责任谨慎对待,这需要有责任与良心。
   在儿童美术的范畴,透过儿童的作品,我们如何能看到儿童的那份灵性?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益于教师对美术教学做出健康的推动。下面我们来对两组幼儿的画做个比较:长度伸得更高。我们能感受到孩子像玩游戏一样的状态,也甚至可以感受到孩子当时作画时的自言自语与欢笑。那幅海滩的风景画,似乎可以感受到在海滩上嬉戏时的为所欲为,轻轻松松。可以看到笔在画面呼呼地划过,手在纸面快乐地拍打,感觉画面海风吹过,清爽而通透……多么的令人叹服,似乎看到了大师的影子。
   透过对作品的比较,我们完全可以归纳出作品的灵性因素。本真的才是最好的——儿童作品中的灵性大致可以归纳为:
  
其他文献
一、娃娃读画  蔡明村:这是奶奶家放在椅子上的一盆花。  高子涵:每天早晨爷爷都把椅子上的这盆花搬到阳台上。  刘育熙:爸爸做了个小椅子,我把卧室里的花放在上面,很好看。  郭紫祺:这是我们少年宫画室里老师摆放在椅子上一盆花。  林凯健:博物馆画展中的一幅画,画的就是花瓶和椅子。  二、老师说画  米尔顿·埃弗里,188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北部阿尔特马的一个制革工人的家庭。他曾是一个“星期日画家”,
综合绘画在幼儿美术课程中运用得比较广泛。本次活动将观察写生和综合材料(棉绳、超轻泥)相结合,让孩子尝试绘画与手工结合的手法,使作品做到平面与立体相结合,增强了造型的表现力。
活动目标  1_积极尝试鞋底印画,并大胆进行添画,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2.感受在音乐舞会情境中进行美术活动的乐趣。
太空中,以地球为中心,太阳环绕地球所经过的轨迹叫做“黄道”。黄道环绕地球一周为360度,黄道中行星运转的轨道每30度范围内各有一个星座,总计为十二个星座,它们分别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水瓶座和双鱼座。  在夏天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南方靠地平线的低空有一颗亮星,叫天蝎座α星,天蝎座在人马和天秤座之间,从α星开始一直到长长的蝎尾都沉浸在茫茫银
点评人:罗珍  全国校外教育名师,曾主持了“率真的童年——互动中的儿童与美术教育”、“和平的家园”、“儿童画笔下的童话”、“家乡的记忆”、“都市里的童年”大型儿童美术教育展览。获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颁发的“学术贡献奖”,主持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当代城市儿童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的传承》研究工作,现工作于启想一今日美术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儿童艺术坊、创意坊。
浙江省东阳市实验幼儿园 是一所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感的幼儿园,始建于1952年,经历了64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我园开展省级课题“传统文化浸润‘儒雅’品行的实践研究”,让孩子们走进传统,传承文化,塑造品行。我们为孩子建构本土的传统文化课程,创设浓郁的中国元素主题墙,感受地道的民俗韵味。你瞧  纸鸢、飞龙、窗花、中国娃、古建筑、青花瓷、蓝印花布……都成了主题墙上亮丽的风景线。
三月,乍暖还寒;但春的脚步毕竟近了,生命开始复苏,大自然透出勃勃生机。世界上,无论哪个民族,对春天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迎接春的到来。保加利亚人的迎春方式就很奇特。“迎春棒”打人送祝福  保加利亚迎春风俗中最奇特的要数“棒打”亲朋送祝福。  保加利亚人迎接春天的第一出好戏就是用“迎春棒”打人。这根“迎春棒”实际上是用红、白两色毛线将几根树枝缠绕起来做成的小“权杖”,再挂上一串串
     
毛根是一种新型工艺材料产品。因为它的骨架是铁丝,又具有多种色彩,因此幼儿可以用它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美工作品。  在毛根制作活动中如何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发挥他们的独创性,让毛根塑造出“百变”形象呢?我们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引人图片范例和实物范例,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开拓幼儿的视野。幼儿接触的东西多了,思路开阔了,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表现力随之增强,创造自然成为可能。    一、理解创作主题,激发创作意图
什么是黑洞  理论认为,黑洞是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逸的天体。但并非所有恒星都会变成黑洞,黑洞仅由非常巨大的恒星演变而成。当这些恒星的生命耗尽时,将以灾难性且不可阻挡的方式坍塌,同时形成一口“引力井”。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可以解释黑洞的原理。这些宇宙“怪兽”的引力大到什么都无法逃脱,无论是物质还是光—作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如果光都无法从黑洞逃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