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海龙囤“新王宫”遗址F9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t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龙囤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西北的龙岩山巅,又名龙岩囤、海龙屯,始建于南宋宝祜五年(1257年),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战火,是播州杨氏土司留存至今最重要的遗址之一。
其他文献
近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征集了一件铜簋,因铭文中有作器者“邢公”,故称之为“邢公簋”。此簋矮扁,有盖。器盖顶部有圈形捉手,近口部较直,并以子母口与器身相合。器身直口,圆鼓腹,最大径位于腹中部。腹两侧有环耳,环耳以单体兽作母题,兽的角冠贴附于耳面,呈卵圆形,两眼凸出,嘴巴宽大。
1992年,襄阳市博物馆联合老河口市博物馆在发掘安岗一号墓的同时,又在其东侧勘探发现了一座土坑墓(编号M2)。随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二号墓进行了发掘。二号墓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南设墓道。葬具为单椁重棺,椁室分为头箱和棺箱两部分。随葬器物主要放置于头箱内,有铜器、木器、竹器、玉器及竹简等。经鉴定,墓主为女性。根据二号墓的墓葬规模、棺椁重数、随葬器物及其与一号墓的关系判断,二号墓属于战国中期晚段的典型楚墓,年代略早于一号墓,墓主等级应为下大夫一级,与一号墓应为夫妻异穴合葬墓。
1992年,襄阳市博物馆联合老河口市博物馆对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安岗一号墓(编号M1)进行了发掘。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封土和墓道已遭破坏。葬具为单椁重棺,椁室分为头箱和东、西边箱及棺箱四部分。随葬器物放置于头箱、边箱、内棺及内、外棺之间,有铜器、木器、竹器、玉器及竹简等。经鉴定,墓主为男性。根据墓葬规模、棺椁重数、随葬器物及简文内容判断,安岗一号墓为战国中期偏晚阶段的典型楚墓,墓主身份为下大夫。该墓的发掘初步确认了安岗墓地的时代、等级和性质,为探索战国中期楚国中等贵族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本辑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收录的项目以材料见长,共有22篇发掘简报和调查报告。这批材料不仅涉及的时代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反映出南京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且遗迹类型多,有墓葬、水井、塔基、窑址、古桥、城墙等,代表了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下编为学术研究,共收录14篇论文,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是明清两代为满足宫廷对瓷器的需要而设立的官窑(图一)。遗址保护范围为东至中华路,西至东司岭,北至斗富弄,南至珠山路,以龙珠阁为标志,呈南宽北窄的长梯形,周长约1145米,总面积约54300平方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