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群众舞蹈的普及性与娱乐性分析及发展方向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to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环境下短视频已逐渐成为比较流行的社交应用。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长视频会耗费人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短视频越来越被大众青睐。群众舞蹈是一种非专业舞蹈者自己组织参加表演的舞蹈形式,也是大家能容易接受的、有一定强身健体、观赏价值的社会舞蹈。总之,除专业舞蹈以外的舞蹈均可以称为群众舞蹈。人们通过舞蹈释放压力、消除烦恼,最重要的是没有年龄限制,上至70岁年龄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一起参与其中,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
  关键词:短视频  群众舞蹈  普及性  娱乐性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186-0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也由此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的交流,人民群众的生活被方方面面的社会精神文化所渗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群众舞蹈。群众舞蹈的兴起,也从另一个方面展示出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渴望与追求。现在,群众舞蹈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突破一些条件的局限,越来越多不同年龄段的人加入到群众舞蹈团体中,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地方特色舞蹈加入舞蹈创作,使得群众舞蹈越来越普及,娱乐性更强。群众舞蹈让人们以舞蹈为载体,用来愉悦心情,陶冶情操,例如春晚上岳云鹏唱的歌曲《最亲的人》,人们根据歌曲将其编排成舞蹈动作,在短视频社交软件上传播,很多人开始模仿,达到了娱乐与锻炼身体的双倍效果。因此在短视频时代背景下,群众舞蹈将更具有普及性与娱乐性。
   一、群众舞蹈产生的背景与现状
   当下的群众舞蹈之所以能够有如此的发展,其与短视频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氛围密不可分,短视频时代推动群众舞蹈发展。时代这一个词,从字面上看是根据历史上的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划分的时期,并且时代是能影响我们的意识,左右我们的思想,所以在每个不同的时代,它所产生的时代产物也会影响我们对一些事物的偏好,而群众舞蹈就是短视频时代背景下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项目之一。20世纪40年代,延安秧歌舞蹈在全国盛行,大街小巷只要音乐旋律响起来,人们都想舞动起来,即延安秧歌舞蹈为群众舞蹈的后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如秧歌剧《兄妹开荒》这部作品贴近百姓生活,用质朴的农民形象、简单真实的故事受到大家的青睐。这个时期创作的很多舞蹈与农民生活紧密相连,展现出当时原有的社会风貌。20世纪80年代,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很多新鲜事物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使中国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国外的流行舞蹈也流入到中国,像霹雳舞、迪斯科等舞蹈备受青年人的热烈追捧,也为当时的群众舞蹈增添了一份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由此看来,群众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大家,但同时短视频时代也对群众舞蹈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群众舞蹈的发展。现在的群众舞蹈为什么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就是其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环境。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解决温饱问题已不再是第一要务,满足了物质条件之后,大家会用更多的精力去追求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填补精神空白,这时群众舞蹈应运而生,大家认为舞蹈不再只是舞蹈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人人都能参与的社会娱乐活动,各种舞蹈类型层出不穷,如广场舞蹈、少儿舞蹈、健身舞蹈、校园舞蹈等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这也是人们对艺术的向往,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短视频时代和社会环境对群众舞蹈的影响,也让群众舞蹈成为这个社会时代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代表着这个时代精神文化的进步,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社会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
   二、短视频时代群众舞蹈的普及性与娱乐性
   (一)普及性是传播的前提
   短视频流行的环境下,群众舞蹈人数增加,越来越具有普及性。群众舞蹈动作一般比较简单,并且对参加舞蹈活动的人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要求跳舞者的身体素质和技巧水平,只要想参与都可以加入到群众舞蹈团体中,因此群众舞蹈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前几年,群众舞蹈主要指的是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她们都处于50岁以上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要么处于退休状态,要么就是生活比较清闲,生活作息等方方面面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大量的时间与充足的精力来娱乐,同时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所以群众舞蹈的参与者越来越多,进而越来越大众化。
   群众舞蹈是一种相对轻松且能够调动情绪的活动,逐渐流行于广场活动中,并且随着群众舞蹈种类增加,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开始参与到群众舞蹈中。随着动感音乐的播放,群众在欢快的氛围中,通过舞蹈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社交关系,一些人将群众舞蹈拍成视频,上传到网上,供大家欣赏学习,达到了娱乐自己和娱乐大家的效果。因此群众舞蹈在全国盛行,再通过短视频社交应用软件传播,被广泛普及。
   短视频时代下,群众舞蹈越来越贴近生活,也趋于大众化。群众舞蹈题材的选择基础来源于大家的社会生活,并且将大家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人物作为表现因素,与简单的舞蹈动作相结合。群众舞蹈也将大家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舞蹈艺术素养,加大对舞蹈艺术的推广。群众舞蹈越贴近大家的真实生活,越能激发大家学习和观看群众舞蹈的兴趣,让群众舞蹈越来越流行与普及,通过短视频网络媒介,其传播范围广且快,因此普及性是传播的前提。
  (二)娱乐性是发展的标志
   短视频应用软件是群众舞蹈的重要载体。短视频是舞蹈艺术形式最直观、最有效、最完整的呈现方式,也是舞蹈传播最迅速、最久远的一种形式。短视频发展顺应了时代的需求,群众舞蹈借助短视频平台,一是突破地域限制,五湖四海的朋友都可以模仿;二是舞蹈动作简单易学,受众群体范围广;三是节省大量时间,人们在闲暇时间都可以自娱自乐。因此在当前的短视频时代大背景下,群众舞蹈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大众化。目前,我国很多群众舞蹈都具有娱乐性,大家愿意利用空闲时间来缓解工作、生活的压力,拥有更好的心情。同时它也能强身健体,提高个人素养。以娱乐性为目的的群众舞蹈,还可以增加人际沟通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业余舞蹈人员的兴趣,群众舞蹈发展离不开娱乐性。所以,群众舞蹈也是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所产生的一种美好感受,表现为快乐感、满足感。现在大家对舞蹈活动的选择,优先考虑其娱乐性,希望在繁忙的工作和學习后能娱乐身心,开开心心的玩,无忧无虑的乐,可以甩掉烦恼,积极乐观,使大家能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一天、新的工作与学习,所以娱乐是群众舞蹈的主要价值,娱乐是发展的标志。    三、群众舞蹈在我国的发展方向研究
   (一)从俗到雅的发展阶段
   群众舞蹈发展是从俗到雅的过程,刚开始群众舞蹈出现内容低俗的现象,没有被规范,但随着群众舞蹈的兴起,一些短视频平台对其进行内容审核,不符合要求的群众舞蹈就不能进行网络发布。群众舞蹈向社会正能量的方向发展也离不开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引导。因为主流媒体传播力广,所以群众舞蹈的这种好的表现形式慢慢的被大家所接受,进而吸引了很多非舞蹈专业的爱好者,进而群众舞蹈群体越来越大,被广泛普及。
   短视频时代大背景下,虽然参与群众舞蹈的人士并非舞蹈专业人士,但是群众舞蹈在发展中,通过主流媒体正向引导,其舞蹈内容逐渐趋于规范化,发展形势呈现出兴盛之态。由于受众广泛,群众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在短视频社交软件上发布内容门槛较低,因而会出现低俗的舞蹈内容,这就需要主流媒体的积极引导及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宣传,这样群众舞蹈将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群众舞蹈内容只有传播正能量,遵循社会主流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广泛流传,能更长远的发展。
  (二)由复杂到简单的发展过程
   群众舞蹈演员和专业舞蹈演员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群众舞蹈发展过程也是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专业舞蹈动作复杂,动作节奏把握比较精准,难度系数也比较大,不容易推广。非舞蹈专业人士没有舞蹈基础,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揣摩每个舞蹈动作,学习起来自然比较困难。但随着群众舞蹈的流行,群众舞蹈动作的编排也从复杂到简单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为了迎合大众需求,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上,不仅追求舞蹈动作简单易学,而且观看者与学习者都对其感兴趣,所以在动作的设计上,尽量少考虑甚至不考虑舞蹈技术水平,而是注重舞蹈意境的营造,用旋律简单的音乐把群众引入到舞蹈动作的空间上来。从视觉效果的冲击到舞蹈灵魂的感受,给人一种想参与其中的冲动,这样比较容易被大家广泛学习并接受,群众舞蹈也可以被广泛传播。所以,群众舞蹈动作设计的越简单、适度、有力,越有利于被群众学习和掌握,以达到释放压力和娱乐大家的目的,越有利于群众舞蹈的发展。
  (三)由形式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不同的舞蹈类型为群众舞蹈多元化奠定基础。物质条件的改善,让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借助短视频社交应用软件,各种各样的事物涌现到大家面前,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群众舞蹈。群众舞蹈在短视频社交应用上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当然,群众舞蹈能一直被大众接受,就是因为其不断创新,不断因为大众喜好的改变而改变,层出不穷的群众舞蹈形式能满足不同人群的舞蹈需要。如少儿有少儿起床舞、青年人有节奏欢快的动作舞蹈,老年人有适合老年人跳的广场舞,他们都能在跳舞中感受到开心快乐。慢慢的,群众舞蹈就从单一的舞蹈形式发展成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就大家熟知的群众舞蹈类型有广场舞、交谊舞、有氧舞、教育舞蹈、民间舞蹈等,不同种类的群众舞蹈相结合,使得群众舞蹈形式更加多元化。
   不同的地域特色为群众舞蹈多元化发展贡献力量。在漫长的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面貌和地域特色,这些方面都会影响群众舞蹈文化。群众舞蹈不仅有让大家陶冶情操和娱乐你我的功能,也是城市文化和地域风情的记录者,其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影响着其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因此我们要融合不同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进行多元化发展,让群众舞蹈更加大众化,比如傣族的孔雀舞注重绰约多姿,藏族的舞蹈注重雄壮和高亢,因此大家将不同的舞蹈舞风融合一起,让群眾舞蹈从单一形式向多元化发展。
  (四)普及性的延展与娱乐性的深化
   群众舞蹈包容性越强越有利于普及性发展。群众舞蹈的受众群体没有学员性别要求、舞蹈基础的限制,包容性比较强,舞蹈动作也比较简单易学,能利用流行的音乐旋律,让各种舞蹈类型与流行音乐搭配,创作出适合大家的群众舞蹈,以此激发大家对群众舞蹈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表演的过程中舒展身体,同时也得到一些快乐。群众舞蹈只有不断融合更多因素,包容更多元素,不断创新与改变,才能影响更多人。与此同时,群众舞蹈不分年龄特点有助于娱乐性的深化。群众舞蹈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娱乐性,大家借助群众舞蹈来抒发自身情感,经过群众舞蹈,能够让中老年人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使他们性格更加开朗,身体更加健康,达到充实自身生活的目的。群众舞蹈不仅受老年人喜爱,也受其他年龄段的人们青睐,对于少儿来说,家长让少儿学习群众舞蹈,一是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锻炼少儿的意志力,陶冶少儿的情操;二是与同龄人增加交流机会,有助于少儿性格的完整构建。对于青少年及中年人,更多的是帮其释放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压力,娱乐身心。所以群众舞蹈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娱乐,也将有助于娱乐性的深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群众舞蹈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环境下群众舞蹈的普及性与娱乐性,从分析中可以看出,群众舞蹈已经和大家生活、社会活动密不可分,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它能够愉悦身心、丰富生活、陶冶情操、释放压力,所以,在短视频应用软件的推动下,普及性和娱乐性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网络毕竟是把“双刃剑”,短视频虽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但群众舞蹈要想长远发展,我们还要加强对群众舞蹈的创新,让群众舞蹈随着人们喜好的改变而改变,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胡梦颖.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年.
  [2]王雯雯.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研究[J].大众文艺,2021(01):3-4.
  [3]谢国存.关于群众文化中舞蹈创作的若干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20):145-146.
其他文献
[课型]rn以歌唱为主的综合体验课rn[年级]rn四年级rn[教学内容]rn《幸福拍手歌》(选自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上册)rn[教材分析]rn这首歌曲的最大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全曲总共由三种
期刊
(接上期)rn四、和声思维与技法的发展线索——“新的朴素”rn如果将第九奏鸣曲与第四奏鸣曲做一比较,可以看出,这两首奏鸣曲虽然乐章数不一样,但结构、调性、调性布局以及和
期刊
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和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研究民族音乐文化是提升自我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情怀的有效途径,做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坚持继承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音乐文化、本土文化特色、母语文化根脉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如何保护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本民族音乐文化,如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者必须直面的问题,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民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方式为思想政治课,此外其他哲学以及社会科学亦担负着重要的思想教育职责.近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日益关注音乐教育工作在高校素质教
期刊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发展久远,沉淀了中国上下千年历史文化,凝聚传统文化精髓,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国风·周南·关雎》一则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期刊
通过对中国当代舞蹈代表作品的音乐运用分析,对照美国现代舞先锋派代表人物默斯·坎宁汉创作观念,提出了对中国当代舞蹈创作实践中的思考.将坎宁汉“机遇”的创作观念植入其
期刊
歌唱习惯培养和基础音准能力构建是突破农村学校歌唱教学的有效途径.培养农村学校学生歌唱习惯,首先应让学生学会聆听,在教师良好的示范中观察、模仿,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并
期刊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要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让学生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合唱教学的价值已经被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现在对于传统文化可以说是越来越看重,并且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传承下去。中国的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古琴音乐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古琴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比起它所传承的演奏技巧更加丰富。而学校作为传承中的重要媒介,有着自己的使命和担当。目前我国的教学体系中,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古琴音乐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促进传统文化的成长与发展。  关
摘要: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一流意识,紧紧围绕一流目标,认真贯彻一流标准,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开创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创新型 人才培养 一流大学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171-03   一、一流大学拔尖创新型音乐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国家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