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规律,为其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术和术后个性化放疗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勾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72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早期(Ⅰ A1~ⅡA2)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472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2.93%,其中闭孔淋巴结转移率占66.37%.闭孔淋巴结转移与盆腔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x2=919.478,P<0.001).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
【机 构】
:
410013 长沙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岳阳市人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规律,为其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术和术后个性化放疗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勾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72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早期(Ⅰ A1~ⅡA2)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472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2.93%,其中闭孔淋巴结转移率占66.37%.闭孔淋巴结转移与盆腔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x2=919.478,P<0.001).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淋巴结局部转移、跳跃性转移和连续性转移率分别是47.72%、26.92%和25.36%.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方式与病理类型、脉管癌栓及宫颈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x2=13.339,P<0.01;x2=11.365,P<0.01;x2=16.616,P<0.001).另外,x2检验显示,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脉管癌栓、宫颈深肌层浸润、累及宫体均对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影响(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脉管癌栓、宫颈肌层浸润深度、累及宫体及肿瘤分级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早期宫颈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危险因素可指导淋巴结切除范围及术后个性化放疗CTV的勾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改良单孔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在妇科良性附件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附件良性病变行腹腔镜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单孔腹腔镜组(研究组,n=100)和传统腹腔镜组(对照组,n=10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随访术后1周、1个月及3年手术瘢痕、肿物复发及术后妊娠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位数:42.0 min,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异常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同时行阴道微生态与宫颈活检患者888例,收集年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阴道微生态、孕产史、避孕方式、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阴道微生态异常与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888例患者中,232例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前6位的HR-HPV型别分别为HPV16、58、33、52、31、18型,19例宫颈癌中前5位的型别分别为HPV16、18、33、45、58型.阴道炎与HR-HPV感染HSIL及以上病变(H
目的 探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患者术后病理升降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经阴道镜活检组织学诊断为HSIL并接受LEEP手术的4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相关因素与术后病理升降级的关系.结果 ①年龄<40岁、≥40岁病理降级率分别为24.5%(63/257)和16.1%(31/192);升级率为5.8%(15/257)和15.1%(29/19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