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横波预测方法

来源 :断块油气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导致传统横波预测方法受限的问题,文中提出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预测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的横波时差.相对于传统的简单点对点学习模式,LSTM通过复用神经元结构,有效学习测井参数的序列信息.以苏里格气田苏东地区碳酸盐岩储层为例,选择声波时差、密度、自然伽马等16个对横波速度较为敏感的测井参数,构建了基于LSTM的横渡预测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Bayes,BP,DT,KNN,LR,SVM)以及Xu-Payne岩石物理模型方法相比,基于LSTM的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仅为3.36 μs/m,决定系数达到0.967,表明基于LSTM的横波预测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在复杂碳酸盐岩储层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利用四川和云南地区共973个工程场地钻孔资料,分别基于常速度外推模型、对数线性模型和条件独立模型的经验外推方法建立了该区域20 m和30 m平均剪切波速vS20和vS30的经验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常速度外推模型的预测误差最大,当波速资料深度小于10 m时,常速度外推方法会显著低估实际场地平均波速.基于对数线性外推方法建立了四川和云南地区波速经验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四川和云南地区平均波速预测结果与北京和加州地区较接近,明显低于日本地区.基于三种不同外推方法的预测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条件独立性模型的预测结果在
利用初期P波预警参数构建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使其在达到设定阈值时快速发出报警信息,是现地地震预警系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针对地震烈度仪基于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记录到的数据质量较差,通过两次积分获取的位移存在较大偏差,会引起更多的误报和漏报,本文采用不同阶数(1—4阶)的巴特沃斯滤波器,分别构建了基于P波3 s和全P波段数据的位移幅值PD、速度幅值PV和加速度幅值PA与地震动峰值速度PGV和峰值加速度PGA的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收集到的川滇示范预警网地震事件记录进行验
甚低频/低频人工源电波作为一种主动源发射的通讯导航信号,因其长距离波导传播的特性在地-电离层观测及应用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本文总结了二十世纪末以来基于甚低频/低频(VLF/LF)电波观测技术及其数据分析方法、典型震例及统计研究成果、圈层耦合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通过探讨其应用成果的快速积累及前兆扰动起源等研究难点,展望了未来在我国多种地基和卫星电磁配合下的综合立体体系建设以及该技术可能发挥的最大贡献.
长宁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前人对其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的相关研究较少.文中通过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对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均处于缺氧环境,五峰组页岩处于贫氧—厌氧环境,龙马溪组页岩垂向上从极度缺氧的厌氧环境向贫氧环境演变;盆地水体滞留程度也发生了变化,五峰组页岩沉积时期,盆地环境封闭,水体与外界交换少,属于强滞留环境,而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时期为半
水平井压裂后附近断层发生滑移,诱发套管产生剪切变形,进而卡阻井下工具,严重影响页岩气的开采.文中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断层滑移的套管变形有限元模型,并据此分析了影响套管Mises应力分布的各种因素,研究了各角度断层在不同滑移量下的套管变形情况.结果 表明:断层滑移会导致套管发生剪切变形,变形位置位于套管与断层相交处,且套管变形量随断层滑移量增加而增大;地层弹性模量对套管变形影响较小,套管弹性模量对套管变形影响较大;套管壁厚越大,地层施加给套管的剪切力对套管Mises应力的影响越小;在断层滑移量相同的情
以石墨粉和硝酸钠为原料,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利用黏土线性膨胀实验、岩心自然渗吸实验、页岩抗压强度实验以及对纳微米孔隙的滤失控制实验,评价了GO对黏土膨胀的抑制效果和纳微米孔隙的封堵性能,以及对页岩强度的影响.与其他抑制和封堵剂相比,0.6%GO分散液的抑制黏土膨胀性能优于2.0%聚醚胺,0.1%GO降低液体向纳微米孔隙的侵入效果强于1.0%纳米SiO2,0.6%GO维持页岩抗压强度性能优于4.0%膨润土和3.0%SiO2,0.6%GO分散液中浸泡后的岩心抗压强度与原始干岩心相比仅有微
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实现页岩油高效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水平井体积压裂.页岩油储层可压性的精准评价是避免盲目压裂、保证高效压裂效果的基础.页岩油储层具有明显的隔层特征,压裂缝的扩展过程受到隔层效应的影响,而现有可压性研究未考虑隔层效应的影响,因此对页岩油储层的适用性有限.为此,文中结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图像处理及数理分析等手段,分析了隔层效应对储层可压性的影响,建立了页岩油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显示:隔层效应不改变储层可压性的影响机制,高脆性、低抗张强度储层具有更好的可压性;隔层的存在对储层可压性具
针对滇黔北地区页岩岩相划分及含气性评价的研究较少,文中基于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开展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岩相研究.结果 表明:滇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相划分为富碳硅质页岩、贫碳硅质页岩、富碳钙质页岩、贫碳钙质页岩、贫碳黏土质页岩、富碳钙质硅质页岩、富碳黏土质硅质页岩、贫碳黏土质硅质页岩及富碳黏土质钙质页岩等9种岩相,其中富碳钙质硅质页岩、富碳硅质页岩、富碳钙质页岩岩相为研究区优质岩相;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页岩气现场解析试验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了9种页岩岩相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含气性.研究结果可
在多次循环注采条件下,储气库的储层和盖层往往会受到交变载荷作用,孔隙压力的改变使岩石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储气库圈闭密封性发生变化.为了保障储气库安全高效运行,文中通过开展三轴循环加卸载同步渗透率测试实验,建立了储层与盖层的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了岩石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渗透率变化规律和损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外力作用下,砂岩较容易形成连通裂缝而被破坏,而泥岩由于水化膨胀作用渗透率减小,不容易产生连通裂缝.最大加载应力达到峰值强度的65%~70%条件下,初始压实阶段砂岩渗透率会急速下降,到达一定程度
克拉美丽断裂带作为中亚造山带的一级盆缘断裂带,控制着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形成和演化,是解析盆-山耦合的关键要素.该断裂带因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构造变形错综复杂.目前对克拉美丽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对演化过程中不同构造阶段的构造变形特征还缺少系统的研究.文中通过野外露头踏勘、实测及剖面演化分析,对克拉美丽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变形机制、形成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1)克拉美丽断裂带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脆-韧性右旋压扭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性,发育大量派生构造,其展布及力学性质符合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