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生活中的美术教育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o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常常会出现过于突出学科本位,忽视与我们社会生活的联系的问题。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误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单纯学习绘画技能,诸如执笔的技巧、观察的角度、着色的方法等,使学生把学习美术的过程简单地理解成一种技能或技巧的掌握的过程,结果是学生往往难以真正地体验美术的乐趣。
  其实,美术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播绘画知识、训练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和创造能力,以及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价值取向,进而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而这些品质需要一定的环境作为土壤,这个土壤就是社会生活。因为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态度、情感体验、道德情操以及审美情趣才能生根和发芽。因此,如何利用美术教育的社会渗透性和艺术感染力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通过美术教育加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成为摆在美术教育面前的问题。
  一、绘画艺术——提升兴趣,陶冶情操
  绘画就是作画者利用点、线、面和色彩等手段表现物象的空间、明暗和质感,来表达思想情感,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提升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产生对美的理解感受,培养和陶冶情操的过程。
  1. 卡通画——源于生活,塑造心灵
  最初,卡通画的受众人群以青少年学生为主,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漫画产业自身的深层次发展,卡通漫画已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绘画形式,在电影、电视、广告、图书、服饰和包装等领域随处可见其幽默可爱的形象。可以说,当今社会基本上进入了卡通画的消费时代,而这种消费的兴起也刺激了卡通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绘制卡通画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社会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形象予以适当的夸张、拟人或者抽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造型,不仅增强了绘画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了对美术的兴趣,而且今后会更加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和体悟生活,并把这些感受表现在画中,使画出来的画更真实,更灵动,更逼真。
  与此同时,卡通画对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和情趣的培养也有重要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丰子恺曾经说过:“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这是在告诉我们,学习绘画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技巧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审美涵养,使其以美来观照世态百相、处理衣食住行,营造一种审美的生活。这种审美心灵与审美生活内外结合的教育,才是美术教育的真谛。好的卡通画本身蕴含着真、善、美的因素,表达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授或者解读会更好地理解美术教育的真谛,理解社会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 风景画——源于自然,熏陶情感
  风景画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幽深的意境是很多艺术家毕生都在追求的。而风景画的美隐藏在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之中,因此,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是探寻风景画艺术形式的必要途径。深处大自然之中,徜徉在山水的自然环抱之中,融于人文气息,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了创作灵感,培养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更加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精神和生存状态,有助于学生完成艺术形式创造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例如,在风景画的教学中,我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风光秀丽的护城河边,对古老的城墙、盛开的牡丹、漂亮的石拱桥和青翠的柳树等优美的景色进行写生,不仅对学生绘画技能的提升是一种帮助,对学生发现自然的美,发现生活的美更是大有益处。
  二、雕塑建筑——体现情感,创造生活
  城市雕塑和建筑艺术是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是城市美丽的音符。它们通过人们的思想反映生活,通过对生活的概括、提炼和升华,形象地塑造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社会性的艺术形象,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重大的影响。
  1. 城市雕塑——装饰城市,美化生活
  城市雕塑是对城市的装饰和美化。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所,有的单独存在,有的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城市雕塑一般都与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民间传说和风俗习惯等相关联,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该城市历史和风俗的了解,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而且改善了城市景观,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借助彩泥、肥皂和萝卜等多种材料尝试人物、动物和花草等各种形象立体化的雕刻、塑造,体会雕塑的表现手法及造型特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雕塑艺术的美及其在生活中的价值。
  2. 建筑艺术——独特实用,注重和谐
  建筑艺术就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不断上升的审美需求,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座简单的房子,它要着眼于环境,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在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到民间古村落参观传统民居,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建筑样式,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发现建筑艺术独特的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
  三、民间美术——植根传统,流露真情
  民间美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它根源于真实的生活,每一件作品的创作都是作者最真挚的情感流露,反映了各民族人民质朴、本真的性格,容易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给人以极强的艺术审美享受。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艺术元素,将其有机地融入现代美术设计之中。如传统的民间服饰图案、花纹等,就为当前的商品设计、包装设计及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学习,学生从民间美术情感的传达中汲取了营养,充分领略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了民间美术的精华,使自己的美术创作更能表现厚重的历史感与深厚的艺术底蕴。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加深与社会生活的衔接,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教会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师范学校)
  (责任编辑:吴婵 梁金)
其他文献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建校最早的商科学校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的湖北商业中学堂.在9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因为社会的动荡和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学校历经
近年来,我院围绕“两创”(创业精神、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这一主线,以转变思想为先导,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以提高现代化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为保证,努力提高办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自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政治学科的自身学科特点,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对相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能否正确把握和利用教材,体现出一位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和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研究分
中学生物学中有一些概念,会在教与学的进程中逐渐发生变化,即所谓的概念演变。有的概念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有的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而变,有的则随着一道高考题的出现而变。概念演变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很普遍,却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困惑,也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困难。下面来谈谈有关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概念演变。  一、概念演变的类型  1. 因科学发展而导致概念演变  当科学研究有了新发现、新成果,就需要对原先的概念进行
教材分析rn《袋袋乐》是河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6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旨在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弃袋子进行设计活动.袋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新要求,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要以学生为本,设置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人才成长多样化;要以核心课程为抓手,推动
以2008年SCI数据库JCR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9年4月13日数据,统计比较了2008年SCIE中已经收录的中、英文版中国材料科学期刊(不含材料类大学学报)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发表
追求规模、质量、效益目标的同步实现,是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也是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合并、合作的根本意义所在.我们从广州大学合并重组一年多的改革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