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展翅,傣乡竹影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oth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
  这支歌是唱西双版纳的,曾经有位老测量员对我讲起过它,它的美丽和神奇,那宁静的傣家竹楼,能歌善舞的傣族姑娘,还有那大片大片的,凝着绿色之魂的、莽莽苍苍的热带原始雨林,这一切,都勾起了我对她一往情深的迷恋。我想,也许会有一天,一个带着向往和惊讶神情的汉族姑娘,是怎样地在美丽的夕照中,来到一座傣家竹楼歇脚了。
  当我真的飞越重重大山,来到西双版纳这美丽而神奇的地方时,雄奇的大山和澜沧江的湍流,使我感受到了高山峡谷中大江的奔放、凝重和清丽。妩媚的美和深沉的力,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奔流不息的澜沧江,用她甘美的乳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哺育了傣、瑶、哈尼、布朗、基诺等十几个勤劳、勇敢、美丽的民族。
  
  别具一格的民居
  
  每到一处,我就细细留心各式各样的竹楼:竹制的、木制的,供人居住的,给人观赏的,坦露在街路边成行成片的,掩映在绿荫中小巧精美的。西双版纳气候炎热,潮湿多雨,这种干栏式竹楼具备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理特点,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和部分其他少数民族,住的都是这样的民居。民居多在山岭间的平坝地,常年无雪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别,只有雨季与旱季的不同,这样的自然条件创造了合宜的干栏式住房,因住房多用竹子建造,所以称为“竹楼”。
  


  按傣语的音译,竹楼是“凤凰展翅”的意思。传说是傣家人得了凤凰的灵感而建成的。这种两层的高脚竹楼,称得上是傣家造型艺术的佳作。除开房顶,柱子、椽子、楼板、楼梯全是竹子制作。每座竹楼至少由16根柱子支撑,外形像一顶巨大的帐篷支在高柱上。上竹楼需要脱鞋,楼上四周用竹篾围住,屋内隔成两半,门外的走廊一头搭着梯子,一头接着阳台,既简便清雅,又富有诗意。竹材易于加工,粗竹做房屋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木板或用竹篾,屋顶铺草。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四周不用墙,供饲养牲畜与堆放杂物,也在这里进行室内春打粮食等农活。楼上有堂屋与卧室,堂屋里设有火塘,是烧茶做饭,一家人团聚的地方。堂屋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有顶,是主人白日工作、吃饭、休息与待客的地方:晒台露天无顶,多在楼的一角,是主人盥洗、存放水罐和晾晒衣物和农作物之处,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迅速,下面与地面架空,四周墙壁透气,所以整座竹楼一防潮湿,利于透气散热,二可避免虫兽侵袭。
  
  古朴迷人的水井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人们把傣族称为“水的民族”。傣族人爱水、恋水、惜水、敬仰水,水成了他们表达爱慕和祝福的吉祥物。在泼水节的日子里,我领略了这个温和而聪慧的民族是怎样的狂欢:还听说,1961年,连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在这里身着傣服,将一滴滴饱含深情的圣水洒向各族人民。因此,在泼水节这一天,被从头淋到脚的客人,谁也不会为此而嗔怪的。傣族人对水和水井和珍爱,无异于生命,老一辈人甚至认定,傣乡的水井是有井神的呢。
  傣寨边的水井建筑,实在是古朴又迷人,与内地常见的水井大不相同。据我所见,有塔式建筑,房式建筑,圆柱形建筑和房塔综合建筑。
  还有的井罩上东西两面是白色的雕像,北面是开屏的孔雀舞姿,以这独具匠心的水井建筑,足见傣族人对水的一片深情。每逢到了“祭井日”,他们还要把井罩建筑彩绘一新,敲响帻锣和象脚鼓,欢歌起舞。
  我来到景洪的橄榄坝,这里是古井保留较多的地区之一。井边摆着傣家人取水的长杆竹筒,清幽幽的井水,喝一口沁人心脾。而曼燕寨的古井,是帽上加塔的建筑,掩映在百年菩提树和绿色的椰林中,井边不远处是一座佛寺,也自有一番迷人的景色。
  
  佛塔与佛寺
  
  在西双版纳,听到傣族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佛主(释迦牟尼)涅槃1000年时,世上降生了一个叫帕雅苏克的人。这人一生都忙于建佛寺和佛塔,要在世间建佛寺84000座,佛塔84000座。据说西双版纳的第一座佛寺就是他动手建的。难怪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村寨,佛塔佛寺特别的多,享有“塔乡”的美誉呢。这叫人想起,唐僧师徒取经去西天的路上,也曾遇到过驱妖镇邪的佛塔,众师徒虔诚扫塔,情意殷殷,有歌儿唱道:“塔铃儿响声声,知是宝塔第几层,一片片禅心悲众僧,驱散妖雾乾坤净,换来晴天月儿明。”
  


  傣族全民信奉佛教,所以几乎村村都有佛寺,与此相关的禁忌也多。例如当地规定佛寺的对面不许建民房,民房楼面高度不得超过佛寺中佛像坐台台面之高。由于经济上的悬殊差别,百姓的住房本来在大小和质量上无法与头人相比,但在建房上还是做了许多规定,例如百姓住房不许建瓦房,廊子不许有三间,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门,楼梯也不能分作两段,只能做一段直上直下,楼上、楼下的柱子不得用整根通长木料,住下不许用石柱做基础,房屋不许做雕刻装饰等等。在这样的限制下,使本来就很简便的竹楼更不能在技术上得到改进,大量竹楼不能保持较长的寿命。
  哄又分为哄坦(藏经室)、哄暖(僧侣卧室)两种。波苏(佛亭)是佛寺的一种外形似塔的附属性建筑,它代表着佛寺等级的高低,凡历史悠久,等级较高的佛寺则建有波苏。波苏还是僧侣议经,推算宗教节日,举行忏悔和晋升佛爷之地。在版纳,每个傣族村寨都建有佛寺,进门是一定要脱鞋的。因为笃信小乘佛教的傣族人认为,佛寺是神圣的洁地,穿鞋进寺就亵渎了佛,是对佛的不尊重。于是,在曼春满佛寺,脱鞋进寺的一刹那,仰望维罕那高高的重檐飞角,我这汉族女子,也不由得产生了敬意。
  
  景真八角亭与曼飞龙佛塔
  
  景真八角亭,是西双版纳的重要文物。位于景真一个名叫景代的傣寨后山上。站在亭前举目四望,东南是碧水清流的流沙河,西双版纳傣族著名的《葫芦信》悲剧,就发生在此,那水上漂来的葫芦信救了景真百姓,却使善良的南慕公主和她的丈夫召罕拉被活埋在八角亭附近:亭子西面是清波荡漾的景真湖,传说《召树屯》叙事长诗中的孔雀公主楠木诺娜,就是在这湖边遇上了王子召树屯,而给后人留下了优美的故事。
  八角亭是一座建在山丘顶部的佛亭,呈八角砖木结构。亭高21米,有31个面,32个角,墙面上31幅由象、狮、虎等组成的浮雕颇像一组画廊。
  亭最顶端是莲花华盖及一杆风铃,微风传过,一片悦耳之音。这造型精美的佛亭,就掩映在枝繁叶茂的百年菩提树下。
  曼飞龙佛塔,是傣族具有悠久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在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村北的一座小山上,这是西双版纳最著名的佛塔群。因塔象雨后春笋般林立,又有“塔糯庄龙”——笋塔之极的称呼,还因塔身洁白,也被称之为曼飞龙白塔。从曼飞龙寨边跨过小河,是两百余级石阶,左边是天然森林,右面是葱郁的橡胶林,拾级而上,一路浓荫。塔群共九座,塔身为多层葫芦形,这在内地极少见。
其他文献
婚姻,是人生中的首要大事,意味着新的家庭、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在土家人心目中,唯有结婚,才算“成人”;只有结了婚,才有资格在人生的论坛上发言。  土家婚俗之美,美就美在用最艺术的眼光,把一切关注直接投向女性,浓墨重彩地渲染她们在面对这种人生际遇的变化时,极其自然地流露出惶恐、惧怕、怀旧、向往、憧憬等种种不安所交织的情绪。  土家婚俗之奇,奇就奇在用最朴实的方式,最贴切地表达了人们的亲情、友情、爱情
期刊
在蒙古族的婚俗中,洁白的哈达、上好的奶酒和全羊是男方“下聘”的重礼。有一句蒙古族婚俗谚语还说:“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的人要经过数次求婚,才可得到女方的应允。下聘的这天,女方家邀请亲戚来饮酒,两家正式定亲了。婚礼上,新郎新娘必须接受火神的洗礼,他们骑马绕蒙古包三圈,跳过两堆旺火,表示爱情的纯洁和新生活的兴旺。婚宴上必不可少的当然是全羊席,新郎手提银壶,新娘手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
期刊
昂首挺胸的大公鸡,是朝鲜族婚礼喜宴上最重要的菜肴。大公鸡的嘴里叼着红辣椒,象征着万事如意。迎娶新娘的彩车来了以后,为了表示对新娘的欢迎,男方的家长、兄嫂在门前翩翩起舞,这样的舞蹈寓意着男方有能力使新娘获得幸福。朝鲜族是以敬重老人为荣的民族,每年九月九日是“老人安慰日”。在朝鲜族,人们以“看老宴”款待60岁以上的老人,祝福他们健康长寿。老年人受到社会与家庭的普遍尊重。儿孙晚辈以照顾体贴老人为荣。  
期刊
畲族婚俗流行对歌找恋人,自许终身。后来受汉族影响,逐渐演变为经媒人介绍,双方同意后聘礼成婚。婚嫁有女嫁男、男嫁女、做两头家等形式。  香香是畲族聚居区里的一位姑娘,几年前她本想外出打工的,可自从认识了村里一位叫俊杰的小伙子以后,就留了下来。香香会唱也喜欢唱畲族的山歌,她和俊杰的婚事,就是通过对歌定下来的。  《采茶歌》是畲族地区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这是畲族青年男女在山上采茶时,即兴编唱的情歌曲子。
期刊
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毛泽东时代,我们知青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插队。我所到的生产队是个长满翠竹、绿树环绕的壮乡小村,当时生产队长很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村子。村里有两棵几百年的老树,浓郁茂密的枝叶把树下的地盘变成了绝妙的乘凉处;村子里到处是一簇簇的绿竹,每家每户门前屋后都有几棵木菠萝树,一条水渠盛满潺潺流水绕村而过。我们8位插青参加队里的劳动不久,就和队上的青年共十多人去参加公社(如今称为乡)组织的修水
期刊
历史,是一个城市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品位  城市遗产,则是一个城市的根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五千年传承、延续不断,特别是华夏城市文明,自产生之日起就从未中断过,其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址等物质遗产,和留存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是华夏独特而灿烂的城市遗产,其重要的内涵对今天的中国城市仍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此外,随着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有着人文历史、
期刊
虽然这篇文章的字数很少,也不是对第三帝国党卫军历史的详细介绍,但文章中的图片却真实再现了党卫军——二战中最恐怖也是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在战争进程中的战斗和生活场景,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感受到来自党卫军士兵的荣誉,忠诚以及战争的无奈。可是如果能熟悉一些二战前德国政治气候和纳粹帝国的崛起,对我们近距离观察党卫军士兵还是有帮助的。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巴伐利亚成为政治派系争夺政府统治的主要战场。其中的一个
期刊
在深圳,上海宾馆是深南大道的标志性建筑。宾馆虽然不高,但罗马式外形却是独一无二的;宾馆所处的位置虽然不是市中心,却是交通要冲,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过去,上海宾馆是深圳城乡结合处的地标,现在却成了深圳新老市区的分界。因为上海宾馆,海派文化成了深圳情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符号。      城乡结合处的地标    在深圳人的记忆当中,上海宾馆所处的位置。是深圳老城的城乡结合处,新老市区的分界。  1983
期刊
新疆喀什,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西部城市,有着2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其民居在不失伊斯兰韵味的基础上,又融进了很强的生活气息。目前,喀什民居已成为中外游客观光的一个亮点。    喀什的维吾尔民居,是在多种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最先融入的是陕甘地区和西亚的建筑风格。上世纪初,一部分俄罗斯人移民新疆,其建筑风格对当地的民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维吾尔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古丝绸
期刊
喜欢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俯望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喜欢走进中国第一家票号的“日升昌”,去感受祖先当年的富丽繁华;喜欢静静地站在县衙公堂,倾听曾经威武的县太爷审案;也喜欢一个人走在文庙的石板路上,细细感受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街巷里面看数字    平遥城中原有4条大街、8条小街、72条小巷(据说这个数目也是和城墙上的望楼一一对应的)。四条大街中,东西向的有三条,南面的一条,连接着东边的文庙和西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