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企业不该沉默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en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3·15”都是在春季,而今年的“3·15”是在“严冬”。
  回想起来,历年的“消费者权益日”,都是消费者揭发控诉假冒伪劣恶行的日子,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宣讲市场法规的日子,更是全国消协组织启迪维权意识、宣传维权知识的日子。毋庸置疑,这项活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然而,若一细想,就感觉还缺少点儿什么。
  缺什么呢?缺我们企业界的声音。
  一些企业被曝光,自然没啥说的,只有接受处理,痛改前非。还有一些企业有问题,但没被揭露出来,他们心存侥幸,当然对“消费者权益日”漠然置之。这些另当别论。
  多数企业呢,没犯啥错,或者说没有大错,可是他们却感觉挺尴尬。在这个日子里说话,深了不是,浅了也不是,谁敢保证自己今后决不会成为“被告”?于是,他们就选择了沉默。这可能是企业比较普遍的一种“3·15”心态。
  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不是这样。在这个时段,他们有的开展“顾客满意度”调查,有的走访客户征求意见,有的改进管理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有的向社会郑重宣布新的承诺。总之,他们把“3·15”当作了一次提升自身素质、融洽市场关系的大好时机。这样的心态,是应该大力提倡的;这样的做法,是应该大力宣传的;这样的企业,也是消费者举双手欢迎的。只可惜,媒体对这些关注得不太多。
  其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解决的就是“买”与“卖”过程中的矛盾。显然,卖方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真的视消费者为“上帝”,那么消费者的权益就会得到保障,起码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害;反之,如果企业无视或忽视这个“上帝”,那么“上帝”肯定就要发怒了。这些年来,“3·15”期间搞了那么多活动,其目的就是一个——促使心中有“上帝”的企业多起来。
  现在,政府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明显加大,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对不良经营行为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已经形成,促使企业提升经营理念的“温度、湿度”已经具备,那么下一步,就要看你这个企业究竟是“鸡蛋”还是“石子”了。是“鸡蛋”,你就要为此而欢呼,你就要自觉融入这个环境,你还要充分利用并倍加珍惜这个环境,因为它可以使你变成“鸡”,让你生“金蛋”;是“石子”,那就惨了,只有被扔出去。相信,多数企业是前者。
  在“严冬”里过“3·15”,还应有一番特殊的意义。金融危机固然残酷,但它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过去;而消费者权益却是永久的,它是企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说白了,企业赢得了消费者的忠诚,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当前,国家已经确定了“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大政方针,可见扩内需对于经济全局之重要。为了扩内需,政府已经采取了诸多提高实际消费能力的措施,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措施的最终效果如何,还是要看企业能否满足消费者增长起来的需求。如果企业站在这个高度考虑今年的“3·15”怎么过,那就不只是杜绝假冒伪劣的问题了。假冒伪劣必须继续打而且还要更狠地打,舍此便不能教训那些害群之马。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企业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狠抓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努力从被动的适应消费转为主动的引导消费、创造消费。不但要使消费者没有怨气,还要提振他们的消费信心,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消费者称心如意,再进一步还要给消费者一个“意外的惊喜”。只有这样,我们的内需才能够充分拉动起来,消费者的权益也才会有个充分的保障。
  基于这种考虑,给企业家们提个建议:不要沉默,张开你的双臂拥抱“3·15”吧!因为这不仅是良心泯灭者的“祭日”,更是肩负社会责任的企业与日益觉醒的消费者共同的节日!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企业不可以轻易裁减员工,或者削减工人工资,中国有句话叫做人多力量大,也就是只有让更多的人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会度过危机、创造财富。而澳大利亚企业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同,因为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企业要适应资本市场的要求,同时,我们有一个相对比较健全、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我们可以把裁员的事情公开讲,这是双方的不同点。    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    在金融危机中,我们两国企业
期刊
危机面前促进企业创新  罗伊·格林    全球金融危机改变子一切,但是在企业领域创新,却无任何变化!我们为什么要创新?答案是:创新能促进生产力提高及企业的竞争;创新可通过扩大机会来促进社会包容;创新也将对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在澳大利亚。许多政府工作场所和创新项目是直接针对科技创新,而唯有一小部分是加强组织内部的创新管理。挑战是如何在公有和私有领域里成功地推进体系的采纳及如何进行高性能工作系
期刊
当前,全世界都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危机,中国政府的温家宝总理说过这样两句话:一是“当危机到来的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贵重”,二是“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温总理的第一句话,让我们想起了上世纪30年代,当经济危机和大萧条席卷全球时,美国著名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一句名言: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温总理的第二句话。让我们想起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期刊
重要的是找到风险点!  方建国    这次金融危机对北京移动的直接影响和威胁在哪里?是新客户增幅减少。2008年第四季度净增客户数低于全年的平均数,国际话务量的增速有所下降,价格弹性减弱,漫游费明显下降,企业管理难度加大,风险系数增加。找到风险点之后,我们对经营管理流程进行深度分析,全面开展客户满意风险和廉政风险自评,提高了各单位运用国际风险控制工具系统评估风险的技能、为全面风险自评奠定了基础,根
期刊
创新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灵魂  齐 伟    我们关注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商务模式创新,更多地设计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比如,我们针对中国农村市场的需求生产节能电器;我们建立了战略商务小组,转变传统的商业模式;我们从设计到成品的周期只需要27天。创新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灵魂,回顾海尔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创新文化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海尔在创新,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同时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
期刊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推出了“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百人榜”,阿里巴巴网站创办人马云榜上有名。与他同时上榜的华人还包括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进平、国务院副总理王吱山、年轻钢琴家郎朗以及华裔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    定位精准,起步中小企业电子商务    1995年,英语教师出身的马云,在美国西雅图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互联网对信息传递带来的革命性影响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回国之后,马云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络
期刊
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优秀高效的班组是企业成功的基石。只有班组的潜能被激活,才能更好地释放整个企业的创造张力,实现基业长青。多年来,普智经盛管理咨询公司在为广东移动、广东电信、广州国税、安踏、王老吉、杭州机场、日本技研新阳等众多单位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班组文化建设实施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什么是班组文化    班组,是为了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由一定数量的人
期刊
近日“CCTV2008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结果在京揭晓,这些调查结果不仅从百姓经济生活的角度反映出其最直接的生活愿望,更能揭示出百姓未来经济生活需求的新趋势。这种新的趋势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农村消费潜力巨大    2008年面临着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依靠出口拉动GDP增长的经济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这种前提下,我国采用刺激国内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减轻外贸需求转弱对
期刊
200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受理投诉概况·投诉增长比例居前十位的商品和服务·投诉下降比例居前十位的商品和服务
期刊
“牛忠喜烧饼”成金字招牌    说起“牛忠喜烧饼”,河南新乡的市民没有几个不知道的。牛忠喜1920年1月出生在豫北辉县一个贫寒农家,自幼父母双亡。12岁时,牛忠喜跟随伯父在辉县西关学打烧饼,由于能吃苦,肯钻研,他打出的烧饼色泽金黄酥松起层,也久放不变质。牛忠喜15岁就独立经营,挑着担子沿街叫卖,20岁到新乡闯荡。慢慢地,牛忠喜在新乡一带有了名气。  1957年公私合营时,牛忠喜将打烧饼的技术带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