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的文化观

来源 :华夏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观是人们关于文化的根本看法的总结和概括,其核心是文化的价值观。  “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关注和创造的事物,具有各异的特色和大致接近的旨趣。“文化”一词,英文和法文均作Culture,德文作Kultur,俄文作кулвтура,它们的词义均源于拉丁文Colere,本义为耕作和植物培育,后来引申到精神领域,指化育人类心灵、智慧、情操、风尚等。日本学者译介此词时,借用古汉语中表示文治教化的“文化”(刘向《说苑·指武》)一词,后经中国留日学生引入中国,成为现代汉语中表示新文化概念的外来词汇。《周易·贲卦·彖辞传》早就提出“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中“天文”具有文化自然的意思,是人对自然天体的认识;“人文”则是人对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的认识,即对人的认识。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3日至5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台的80余位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导致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对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冲击。如何根据现代旅游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合格的人才,已成为旅游教育急需解决
学习是有生命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生命焕发、涌动、发展的过程。然而,现行的学业评价未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及成长的惬意,却在扼杀着学生的灵气与悟性,消磨学生生命的热情
文化是有血有肉的整体,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体系,也不是毫无意义的衣食住行的大杂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观察和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中华文化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
【摘 要】随着我县“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逐步深入开展,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被我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所接受,实践也证明这是一种适合多数学生,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但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模式化的学习形式呆板、枯燥乏味,评价效果低下等问题。尤其是在“合作研学”这一环节当中,更是因为要求不够明确、小组存在差异、合作没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生存技能。语文学科蕴藏着异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彰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高质量地
阅读这件事,从小到大,我们已经听过无数苦口婆心的唠叨了。如今,无论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还是朱永新教授倡议的设立国家阅读节,都可以说是另外的一种“唠叨”。记得在一
寻找合脚的鞋每当回想起和孩子们共读的一本本书,就会不由地沉浸在与阅读同行的一个个生活片断里。共读《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也让我顿悟了自己的使命:帮助每个孩子找到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