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五学”课堂模式之“合作研学”的组织与评价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县“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逐步深入开展,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被我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所接受,实践也证明这是一种适合多数学生,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但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模式化的学习形式呆板、枯燥乏味,评价效果低下等问题。尤其是在“合作研学”这一环节当中,更是因为要求不够明确、小组存在差异、合作没有效率、评价不及时、没有成效等原因而使得课堂变得吵吵闹闹,一些学生,特别是学业较差的学生显得茫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在“合作研学”这一环节中做些什么,或做得怎么样,有时甚至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等。
  【关键词】课堂模式;合作研学
  那么如何完善初中语文“五学”课堂教学这一模式,如何提高“合作研学”这一环节的学习效率,如何对“合作研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呢?在我个人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一、对学生在“合作研学”中的表现进行观测和调查,对症下药,寻求有效的改变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班级里的胡同学,是典型的学困生,上课的参与度不够,时常以“看客”的身份参与。即使“千年不遇”偶尔地会回答一二个问题,但展示的答案只是一些没有根据的个人观点,或者是课本上生搬硬套的内容,缺少归纳总结,缺乏思维深度,有时甚至会偏离课堂教学内容,而耽误宝贵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因而,对于这类学生,我在小组里安排了“专人”对他进行帮助和引导,具体告知他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怎么做,让他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不致于只有“听”的份,而有具体的他能够并且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教师给自己正确地定位并明确自己的职责
  改变自己从原来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承担起教学活动观察者的角色,并且要采取一定的观察分析技术,把握好学生自由活动与违反纪律之间的界限,将活动中的问题管理转化为服务于学生活动的、能有序引导学生控制活动资源和活动进程的主动行为,调适动静结合的活动节奏,引导“合作研学”活动走向深入。
  三、探求更合理、更科学的小组划分形式和方法,优化小组的组成
  小组长的选拔是建立小组的关键。如何选拔出小组长呢?我通常在每期的开学初、半期考之后,组织全体同学根据学业成绩、平常课堂表现、组织能力、责任心、亲和力、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在班级里民主选举出九个小组长。再把除这九个组长外的全休同学按学业成绩、行为表现、兴趣爱好、个性能力等,分成五组或六组(根据班级具体人数定),每组九人,由这九个小组长分别从每一个小组中选出一人,共六或七人,组成一个新的小组。在这选择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全体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并且尊重了他们的个性,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可和喜欢,他们经常期待这样的选择。
  组成新的小组后,由各小组长组织全体组员,根据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现有程度等,制定了小组口号、小组目标、小组组规、奖惩制度、任务分工、个人目标等。在这一过程中,再次体现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性、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个性,看到了追求,看到了智慧,看到了希望。这里举几个例子:
  比如第一小组的成员制定的个人目标以及各自的分工项目:
  一号:朱正熠 英语组长 目标:50名以内
  二号:陈艳萍 语文组长 目标:100名以内
  三号:蒋光挣 数学组长 目标:200名以内
  四号:杨光毅 目标:300名以内
  五号:林新元 目标:400名以内
  六号:孙烨 目标:500名以内
  七号:蔡能治 目标:600名以内
  再如第八小组:
  【口号】荣誉来自努力,进步来自勤奋!每天进步一小步,日积月累跨大步!
  【目标】我们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会带我们飞,飞过失望,并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新的希望。我们的目标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四、追求合理、准确、恰当、有效的评价
  评价是整个“合作研学”这一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怎样的评价机制便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学习热情和行为方式,它可能直接影响着下一次“合作研学”的兴趣、积极性与成效。为进一步激发小组合作研学的兴趣,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与参与的积极性,我尝试了以下的评价方式:
  (一)互评
  同伴间的榜样、激励、帮助等作用,往往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欣赏同伴,婉转地为同伴提出要求,而不是只盯着同伴的缺点,忽视同伴的进步和优点。因此我把学生同伴之间坦诚地进行互评,作为对合作研学的结果评价的首要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可以是组内分工是否明确,合作探究的能力如何,发言的积极性和条理性如何,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态度、热情等等。这种合理的互评,能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学生集体或个人的素质情况,并且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荣誉感,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二)师评
  教师的激励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因而必不可少。
  1.教师对学生的个人表现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对于我班那些一向爱动脑筋,合作学习中参与热情高、探究能力强、并善于带领其他成员共同探究的学生,我给他们的评价是:“你们不愧是同学们选举出来的组长,不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会带领其他同学共同探究。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对于那些成绩中下等,平时不擅言谈,生怕自己答错丢脸的学生,我也会不失时机地提醒:“老师相信你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说出来跟同学们一起讨论、研究,那有多好呀!相信自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愿意给你帮助。你会成功的,加油吧!”   2.教师对学生的合作状况进行评价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合作状况,关注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即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合作状况包括组内合作状况和组际合作状况。学生在“合作研学”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各小组的分工情况,各成员是否明确自己的任务,各成员之间是否能相互合作,彼此之间有无遇到矛盾,是否能相互帮助,最终达成共识。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一定要及时表扬、肯定。
  3.教师对小组的合作效果进行评价
  在小组的“合作研学”过程中,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合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目标,即效果良好。
  (三)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催化剂”。例如:在教学结束后,师: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们会这样回答,生:我觉得我今天学得很认真,对自己表现很满意。在小组学习中,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我觉得很快乐。生:我今天学得很自信。我知道自己有不足之处,但我们组同学给我指出来了,我也及时改正了。我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还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这样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学生的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他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当然,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都要做到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重要原则,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当然,无论是哪种评价方式,都没有最好,而只有更好。根据个人教学经验,针对“五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研学”这一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一些思考与相应的做法。
  【参考文献】
  [1]林晓琴.在学“问”中自主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5年03期
  [2]黄光焕.试析“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中学语文三维目标[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8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一中)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3日至5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台的80余位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导致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对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冲击。如何根据现代旅游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合格的人才,已成为旅游教育急需解决
学习是有生命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生命焕发、涌动、发展的过程。然而,现行的学业评价未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及成长的惬意,却在扼杀着学生的灵气与悟性,消磨学生生命的热情
文化是有血有肉的整体,不是纯粹抽象的理论体系,也不是毫无意义的衣食住行的大杂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观察和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中华文化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