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维Sb3+掺杂Rb7Bi3Cl16金属卤化物的三重态自陷激子发射

来源 :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322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维金属卤化物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零维金属卤化物,由于其孤立八面体的结构特性能提高辐射复合概率.本文报道了一种零维金属卤化物Rb7Bi3Cl16,通过Sb3+掺杂后,在613 nm处出现宽带的橙黄色发射,当Sb3+掺杂浓度为30%时该最高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可达30.7%.这种高效发光来源于电子与晶格的强相互作用产生的自陷激子,进一步通过光学性能表征研究自陷激子发光的具体物理机制和能量传递过程,单重态1P1上的电子态通过系间窜越过程弛豫到三重态3P1,强烈的橙黄色发射来自于三重态3P1→1S0辐射复合过程.此外,Sb3+掺杂Rb7Bi3Cl16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采用Sb3+:Rb7Bi3Cl16为发光材料的发光二极管(LED)色坐标为(0.4886,0.4534),色温为2641 K,在LED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利用三维经典系综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频率比的两同向旋转圆偏场中Ar原子的非次序双电离.数值结果显示,非次序双电离的概率随两圆偏场频率比的增加而增加.频率比为5时非次序双电离概率比频率比为2时的概率高出一个数量级.非次序双电离的轨道分析表明,再碰撞轨道主要以环形的短轨道为主,并且随着频率比的增加,电子碰前的旅行时间缩短.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频率比的增加,碰撞激发电离机制对非次序双电离的贡献逐渐增大,而碰撞电离机制的贡献显著减小.这是因为对于较大的频率比,电子的返回能量更小,且碰撞时两电子的碰撞距离更大.
将液滴沉积在高于Leidenfrost温度的表面上,液滴将悬浮在自身的蒸汽垫上,这使液滴具有惊人的移动性,通常通过构造不对称的微纳结构表面对液滴下方的蒸汽流进行校正,实现液滴自驱动.但液滴运动方向和液滴输运速度(10—40 cm/s)具有局限性.本实验构造Leidenfrost传热面和撞击面,Leidenfrost传热面用于悬浮液滴并为其提供足够的能量,当Leidenfrsot液滴(燃料)与撞击面(点火器)接触时,粗糙环的大量微/纳米腔不仅会向液滴产生额外的辐射热量,而且还会提供成核点以在约10 ms内触
采用空间一维速度三维的磁流体模型研究了电子的非麦克斯韦分布对具有二次电子发射的磁化等离子体鞘层特性的影响.假设鞘层中电子速度服从非广延分布,离子在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磁场中被磁化.通过建立自洽的磁流体方程,研究了电子非广延分布参数q及磁场强度和角度对等离子体鞘层玻姆判据、壁面悬浮电势、鞘边二次电子数密度、鞘层厚度、离子速度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电子速度分布偏离麦克斯韦分布时,非广延参数q值越大,玻姆判据的值越小,壁面电势越高,鞘边二次电子数密度增大,鞘层厚度减小,鞘层区域离子、电子数密度下降加快,且壁面附近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二维XO2(X=Ni,Pd,Pt)的稳定性、弹性、电子结构和热导率.计算结果显示,二维XO2同时具备较好的机械和动力学稳定性.此外,二维NiO2,PdO2和PtO2的杨氏模量分别为124.69 N/m,103.31 N/m和116.51 N/m,泊松比分别为0.25,0.24和0.27,并呈现各向同性.电子能带结构表明,二维XO2(X=Ni,Pd,Pt)为间接带隙半导体,计算能隙分别为2.95 eV,3.00 eV和3.34 eV,且价带顶和导带底的能级主要由Ni-3d,Pd
由于冷却技术和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的限制,实验室难以得到大块非晶,而纳米液滴的快速冷却要相对容易,因此纳米液滴的模拟研究更容易得到实验的验证.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尺寸的Cu64Zr36纳米液滴在1.0×1012 K/s冷却速率下的凝固过程,并采用平均原子能量、双体分布函数、三维可视化和最大标准团簇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微观结构的演化.对能量曲线和微观结构短程序特征长度的统计分析表明,所有纳米液滴的凝固过程都经历了液-液相变和液-固相变,最后形成了非晶态纳米颗粒.拓扑密堆(topologically cl
近年来,二维铁磁材料由于其在自旋电子学领域中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关注.单层CrBr3是具有本征铁磁性的半导体,是自旋电子器件的潜在候选材料.然而,单层CrBr3的居里温度较低,限制了其在自旋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3d过渡金属(TM)原子(Sc,Ti,V,Cr,Mn,Fe,Co,Ni,Cu和Zn)掺杂单层CrBr3的磁学和电学性能.计算结果表明,TM原子掺杂后,体系总磁矩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并且TM原子掺杂能够显著提高单层CrBr3的居里温度(TC),实现了铁磁稳定性的增
Frame等提出采用特征矢量延拓方法求解关联量子模型的高维多体波函数:当模型哈密顿矩阵包含光滑变化的参数时,其特征矢量随参数变化的轨迹集中在1个低维的子空间中,因此可以将哈密顿量投影到该子空间的一组基矢量来简化求解(Frame D,He R Z,Ipsen I,Lee D,Lee D,Rrapaj E 2018 Phys.Rev.Lett.121032501).但是他们没有明确给出轨迹子空间的维度以及其与模型大小之间的联系.本文系统研究了大小不同的反铁磁Heisenberg链模型,其交换相互作用随参数光滑
用速凝和连续冷轧方法制备了定向织构Dy薄片,研究了薄片厚度和磁结构等对其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凝Dy薄片的磁性能比冷轧Dy薄片差,冷轧Dy薄片的磁化强度和磁导率与厚度、温度等密切相关.在Dy的居里温度以下,冷轧Dy薄片具有明显的软磁特征,从77 K下降到4.2 K,冷轧Dy薄片的饱和磁化强度增大了5%—8%;当温度为4.2 K时,0.15 mm冷轧Dy薄片饱和磁化强度达到2880 kA/m,0.10 mm冷轧Dy薄片最大磁导率接近30.当温度低于85 K时,较大磁场强度下冷轧Dy薄片的低温磁化强度大于
磁电电压可调电感器(ME-VTI)是基于磁电效应实现电场对电感的调控.与其他可调电感器相比,具有能耗低、体积小、可调性大且连续等特点.而以往对ME-VTI的研究主要针对结构和磁致伸缩材料,致使电感器制备工艺复杂或可调性提高不大.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着眼于压电材料场致应变对电感可调性的影响.采用磁电复合材料Metglas/PMN-PT单晶/Metglas作为磁芯制备ME-VTI.在1 kHz时可调性高达680%,相当于选用Metglas/PZT/Metglas磁芯的2.4倍.前者品质因子达到15.6,相对
钾离子通道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钾离子通道蛋白种类繁多,钾离子通道允许钾离子特异性穿过细胞膜,从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离子通道蛋白的二级结构决定其功能特性,皮秒尺度内二级结构的波动会对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即离子通过速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施加不同幅值的53.7 THz的太赫兹波对真实KcsA钾通道蛋白二级结构和钾离子通过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53.7 THz的太赫兹波的作用下,KcsA钾通道蛋白中a螺旋数量减少,b折叠以及卷曲数量增加.此外,53.7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