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IB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学生的情感素养,是完成新课改目标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锻炼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垫脚石”。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大力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师们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培养一大批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讨论。
  在以往传统的小学课程中,学校对学生美术课程不够重视,甚至认为美术只是一门“副课”,只需要学好语数外文化课,取得优异的成绩即可。这并不符合我国新课改的要求,许多美术教师也未对学生们情感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情感教育的缺失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有着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对现有传统教育进行改革,使情感教育的益处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情感教育的缺失得到弥补,是实现新课改要求、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当务之急。
  一、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对情感教育不够重视
  如上文所述,在以往传统的小学教育过程中,学校过度重视语数外等文化知识课,只关心学生们是否取得了好的考试成绩,不关心学生们情感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是否养成了正确情感观念。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校里的美术课存在“摆场面”情况,在学生们美术考试结束后,美术课便会被其他课程所强占,一方面导致了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面对问题是不具备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课的厌恶心理,百害而无一利;美术教师上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将书本上的绘画技巧传授给学生,忽略的美术的本意——传达作者的情感、培养大众的审美观,这对小学学生们的情感培养极为不利,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全能人才的需求条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未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如今时代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众多便利。大多数学校已经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上都表现出了积极作用。然而,许多美术课堂除了学生们使用的画板、铅笔等工具外,教学工具的提供量却少之又少。除了收录在美术教材上的作品外,学生几乎无法接触到其他名家大作。这不但限制了小学学生视野的开拓,而且学生通过美术作品体会到的情感也就不够丰富、饱满,学生们的情感培养不到位。其次,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动态图片相比课本上的知识而言,更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提高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的认知能力,增进与美术教师的情感交流,使学生爱上美术。网络资源的不充分利用,是导致学生们情感教育不足的重大原因之一。
  (三)教材与情感联系不够紧密
  小学生的培养就像是一棵树的培养,只有在小树苗阶段施肥浇水,帮助它们扎下很深的根基,日后才能成为参天大树。同理,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往往没有完善的认知观念,他们单纯的思想往往不能够理解小学美术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此时,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将知识灌输给他们,不注重美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没有将美术作品的内涵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教师如果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将教材所讲知识加以扩充并与情感紧密联系,抽象的知识只会大大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打消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会导致学生们养成易焦易燥的恶性情感习惯。
  二、如何革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重视情感教育的培养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美、劳五项全能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这五方面的培养均离不开情感的干涉与指导作用,积极的情感是培养全能型人才的必备要素。情感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发展项目之一,而美术课程又以其高雅、独特的方式锻炼、培养学生们的情感意识。因此,学校应将美术课程与文化知识课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严格禁止文化知识课程“强占”美术课程行为的出现。学校应积极引入有工作热情、重视情感培养的先进教师群体,对培养学生有方的教师加以褒奖,形成相互竞争、力求创造最好的美术教学课堂氛围。这对小学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情感素质的培养都有着质的提升。
  (二)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学校应增加对美术课堂设备的资金提供,积极为每个美術教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教师也应积极学习多媒体操作技术,通过自己的细心选择,挑选出符合小学学生们学习心理和情感发展规律的知识、名作以及背景小故事等,并将其以PPT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又美观直白地将每一幅作品的诞生、作者背景等教给学生们。这不但能加强学生们对该作品的认识,增强了学生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使其交际能力得到提高,更能将学生们的视野从仅有的课本教材中拉出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使其了解更多的名人小故事,学习名人们的优秀品质与情感,又能使无聊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提高美术学习效率的同时有效地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师生情感的发展。
  (三)将教材与情感紧密联系
  每个作品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小故事与作者,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创作、灵感采集等工作,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美轮美奂的作品中,使无形的感情呈现得淋漓尽致。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品自然也不能离开感情的讲解。比如,当教师讲到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时,应讲述其背后作者达·芬奇的故事,并教导学生们应该像达·芬奇学习,刻苦努力,把每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这既加深了学生们对名作的印象,又能使学生们意识到应从小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好习惯。当讲到张择端先生的《清明上河图》时,不能只让学生们看到繁荣的市井盛况,应告诉学生们抱有忧国忧民的患难意识。这对学生们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们养成对优良情感的仰慕之情并加以学习,为国家培养一大批五项全能人才。
  三、结语
  美术作为新课改必备科目之一,是组成小学教学科目的重要部分。在学生们心理定格与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美术能够对小学学生独特、丰富审美观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为小学学生们提供一种生动美丽的“语言”去科学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为丰富多彩,符合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要求。
  【作者单位:灌南县新安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Chant的有效运用就可以起到课堂调味剂的作用,营造一个快乐、活跃、愉悦的学习氛围,将原来枯燥的语言知识转换为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教学成效。本文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Chant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供同行商榷。  一、Chant在导入课中的运用  课堂导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设计合理、有趣的课堂导人,可以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上课伊始,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将思绪收回到
思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探究的兴趣、主动发表自己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思辨意识呢?只要我们抓住时机,找准文章的思辨点,通过启发质疑或者追问反思,让学生围绕主旨,展开思辨,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起无数的涟漪。让学生在思辨中走得更远。  一、扣词探究,生成思辨问题  教学中,我们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
随着社会上人们心理问题的逐渐增多,不断出现各种不良的现象,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扭曲了密切相关的普通大众,为了从根源上制止心理问题引发的严重后果,许多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培养,使人们从步人校门后就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以及乐观积极的心态。目前大多数的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普通课程和老师的监督教育共同完成,同时出现比较新颖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对学生的教育和督促形成了有利的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对幼儿绘画技能、技巧及智能的培养,发展幼儿自身,促进其完整、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使命。《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以求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涂鸦、剪贴、折叠等多种形式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充分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
自2013年9月恢复独立建制以来,学校致力于课程建设,努力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与策略,积极开发实施主题多样的校本课程。以下,就围绕“我们的认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行动”“我们的收获”以及“我们的展望”五个方面,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作简要总结。  一、我们的认识——找准方向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