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多,措施少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上,用谷歌搜索,“刑诉法修改”这一关键词有300多万条信息。
  粗粗浏览下来,不难产生两个印象:一是表扬甚至赞美的声音占了大部分;二是不同的诉讼参与人基于不同的意愿裁切观点和信息,为己所用。至于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由于修改草案秘不示人,人们都只能在媒体披露的只言片语中,发挥自己的想象。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是一个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因此,它们的制定和修改,基本上是同时同步进行的。比如:1979年,同时制定了第一部刑法和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并且都于198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996至1997年,相继修改和修订了刑事诉讼法和刑法,大致也算是基本同步,互相衔接。
  吊诡的是,此后14年间,刑法典屡次大修补充、增删不断,修正案更是一个接着一个,而备受质疑、争议不断的刑事诉讼法,却除了一些层级较低的司法解释外,始终岿然不动,我行我素。2008年6月1日,新《律师法》开始实施,由于其规定的会见犯罪嫌疑人在手续与程序上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存在冲突,几乎酿成一场宪政危机。
  从这个角度说,先不管它改什么,怎么改,单就修改程序启动本身来说,就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赞美,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尤其是过往实践中所产生、存在并累积的问题,已经不能够仅靠一些华而不实的口号来应对,徒法不足以自行,民众有权要求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并且应当追求明显的效果。因为,不是每一次修改都一定带来进步,假如方向相反,我们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然而,从媒体披露的有限信息看,我们不能不担心这将是一场新的“忽悠”。
  比如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它的目的就是要杜绝刑讯逼供。作为证据制度乃至刑事诉讼体系的重要内容,非法证据排除在法治成熟的社会中几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真理。但在我们的现实里,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始终只是一个动听而奢侈的口号。
  尽管刑诉法修改草案规定,通过刑讯、体罚、虐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同时还规定了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的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物证、书证也应当排除,但这其实不是一个新东西,早在去年7月1日施行的司法解释中,已经有了几乎同样的规定。
  大修草案还规定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对于中国法治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宣告。然而,光有宣告是远远不够的,如何保障落实才是关键。否则,势必如同去年那份“排除非法证据”的司法解释,在实践中形同虚设,任凭律师口沫横飞声嘶力竭,法庭不过轻描淡写漠然视之。
  其实,无论是排除非法证据还是规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国际上均有通行、现成、明确而有效的措施,那就是赋予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沉默权”。“沉默权”是这样一种权利,它将个人尊严等基本权利放置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有时候甚至不惜为此牺牲整体的权利或利益。在“沉默权”制度下,刑讯逼供变得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实践证明,这才是真正对警察暴力釜底抽薪的良方。
  遗憾的是,我们的草案围绕着“沉默权”做了很多文章,包括规定“非法证据排除”,又规定“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但就是不给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以“沉默权”,试图建立起一座“空中楼阁”。比如,除了保留原刑诉法第93条关于“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外,又增加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时“應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试问,一名惊慌失措的犯罪嫌疑人,如何既享受“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又履行“如实回答”的义务?
  光从这一处令人大跌眼镜、哭笑不得的修改,不难预知在未来的司法实践中将会有多少混乱。根据过往的经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口号很有可能落空。
  在“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的取舍上,不可否认我们会有顾虑。毕竟,“沉默权”制度的运行将会加大刑事侦查的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破案的难度。然而,人类的进步何尝不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既然保护社会是一个永远难臻的境界,何不由保障人权的细节开始,迂回取得突破?
  很遗憾,刑诉法此次所谓的大修,既无勇气也无智慧回应历史的呼声,所以口号多,措施少。
  (作者为知名刑事律师)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写作困惑。很多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到方法。本期我们刊发了四篇从不同角度探讨写作教学的文章,以期交流经验,帮助大家上好新学期的作文课。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内乡县城关镇第一小学 周 岩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语文教师能在学生学习写作之初就注意培养他
iPad被认为是拯救行业的灵丹妙药。    今年1月27日早晨,旧金山市中心的耶巴布埃纳艺术中心,斯蒂文·乔布斯正准备为苹果公司的新产品iPad揭幕。尽管外界对这款新产品望眼欲穿,但此时,还是极少有人知道它确切的名字和功能。上千名记者,以及包括戈尔、马友友在内的客人们聚集在舞台前屏气凝神,等待着乔布斯的出现。终于,舞台灯光亮起,乔布斯快步走上舞台,迎接暴风骤雨般的掌声。  在iPad发布几周前,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近日印发。《意见》是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习近平在会议上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这是中央针对中小学生负担重尤其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纯真的人是本书探讨的灵魂,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是什么?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脱离了利益纠葛而颇具理想的人。    虽然我对肖老师作品的认识和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还没能完全领略,但每一次读肖老师的书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感动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因为它常常能引起我的共鸣。人常常会在听到一个动人的故事后流泪,其实,人并非是因为故事中的某个人或某种情节而流泪,而实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基本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点。创客教育与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几大素养息息相关,于是,笔者通过Scratch与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创客教育实践。山重水复疑无路——Scratch创
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用到镜子。尤其那些爱美的人,或许每天都要在镜子前,一次次地打量自己的仪表……  人类最初用什么做镜子呢?  也许你会猜得到——水。把平静的水面当作镜子,来打量自己,修饰仪表,或许是在镜子出现之前,爱美的人们常常要做的事。  利用天然的水塘来照“镜子”,终归不太方便。聪明的人类自有办法,他们用各种容器将水盛起来,带回自己的居所,就可以随时照“镜子”了。最早的镜子于是出现了,
导语:7月19日,南京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在给3岁患儿做静脉穿刺时,因为没有一次成功,被患儿母亲用Ipad砸中额头,造成了长达1.5公分的伤口。事后患儿的母亲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行政拘留。而这只是错综复杂的医患矛盾中一个微小缩影。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的22.1%。
2012年2月3日,方舟子在北京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独家专访,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畅谈他参与“韩方论战”的过程,他的一些经历与感触,以及他对于他的打假之路的看法。   这位以学术打假闻名的新语丝网站负责人,近来因明确指出韩寒作品“代笔”、“被包装成文学天才”,引发舆论关注。采访当天,因最近频频为此事发声,方舟子的声音略微嘶哑,但语调缓慢温和,神采奕奕。我们也试图还原他的想法。    “如果所
小学生的“小”智慧  坐在记者面前的郑昊冉戴着眼镜,中等个头,略显文静,但一开口,却展现出一种成熟与自信:“我不紧张。你提问题吧。”于是,访谈就在这样的轻松与默契中开始了。  我们谈话的焦点自然是他的“心灵驿站”,记者很好奇他是怎样走上这条传递爱的道路的。对此,郑昊冉有很多话要说。据他介绍,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在徐州市淮海堂举行义演,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那次活动中,他主要
编者按:湘西,一个不断走出沈从文、丁玲、黄永玉等大家名人的地方,给予了作者更多的“蛮霸”和“楚气”;十余载IT业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作者充分感受了IT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体会了IT职场的春夏秋冬。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带您走进“中国第二代IT人”的世界:他们不是只懂代码、程序、项目;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呆,也不笨;还有一点可亲、可敬、可爱。  这些年,考大学容易,读大学难,找工作难。随着大学连年扩招。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