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生与死——试从二元对立视角浅析《罗生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zmw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生门》是日本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所作的经典历史小说,本文试图从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二元对立”的视角来分析该小说,主要围绕”生与死”这一主要二元对立项来揭示该模式对于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深化所凸显的作用,由此窥见小说的巨大张力.
其他文献
《金瓶梅》的取材来源是《水浒传》小说中武松杀嫂的相关内容,它对此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有所保留的继承与创新,以武松杀嫂为引子,放大了西门庆这一原本在《水浒传》中担任配角的人物形象,由此演绎了一部以日常生活为重心的世情小说.其中,尤其是对潘金莲、西门庆与武松这三个主要人物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写,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对这三人的定位.本文单就西门庆这一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与《金瓶梅》两部作品中的异同进行比较,进而剖析《金瓶梅》中西门庆这一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对《水浒传》中西门庆人物形象的继承与升华.
梁辰鱼的明传奇《浣纱记》讲述了西施在范蠡的安排下,为爱为国远赴吴国迷惑吴王,而兴复越国的故事.西施与范蠡初见许下婚盟,分别后守节三年,可谓守节;而后侍奉吴王,于己于国可谓”变节”;而西施始终钟情于范蠡,将迷惑吴王当做任务,最终不负使命,且在完成灭吴复国使命后又与范蠡团圆,广义来说,也可算作为爱为国”守节”.西施从与范蠡一见钟情,到被献给吴王,经历了由脆弱到坚强的转变;西施从深居吴宫到凯旋归来,从不谙世事的小女子成长为心系家国的女性.
《侏儒查赫斯》是德国匠人E.T.A霍夫曼的经典艺术童话之作,其作品想象丰富、天马行空,色彩怪诞又荒诞不羁,夹杂着超现实的暗黑童话魔力,深刻揭露18世纪法国封建社会现世怪象.兹从虚幻与现实、独白与情节、美丑对照三大维度展开剖析,为大家带来独出心裁的童话体验感.
大众传媒的产生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传统界限,也为人类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佩列文的《”百事”一代》所描绘的就是在这个舞台之上一代人的成长图景.面对固有意识形态的瓦解以及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大背景之下,以主人公塔塔尔斯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处境尤为艰难.本文拟从文化困境与精神困境两个层面入手,进一步探寻俄国”百事”一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存在困境.
团结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至今,文学史上从来不乏友情佳话的传诵,而李白与杜甫,这两位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不仅以诗名辉耀千古,也以生命的交集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两位大诗人性情不同,反映在诗歌上也呈现出不同的抒情面貌,无论是李白的豪迈真诚还是杜甫的含蓄深重,都殊途同归,是二人友谊的见证,也传承与发扬了中华儿女的友善精神.
在现如今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和传统文化热潮之下,如何重拾文化自信,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开发与保护,是当代学者们的热门话题.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影像作为一种较于文字来说更直接的传播方式,古诗词若想被大众以最直观的方式接受,就需要对古诗词进行影像化表达,央视打造的《经典咏流传》即是一档将古诗词内容进行影像化表达较为成功的例子,节目将以文字为载体的古诗词进行视觉化加工,利用便于进行大众传播的视听媒介,完成对广大受众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
本文以《摩登家庭》第七季中的对话为例,从合作原则视角下分析了该美剧中言语幽默的产生机制.
《小小小小的火》是伍绮诗继《无声告白》之后的最新作品.从成长小说的叙事策略入手分析该小说可以获得新的解读.本文认为《小小小小的火》作为一部成长小说,呈现出以下三点叙事策略:小说刻意突出了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与环境的疏离;其次小说塑造了独特的引路人;最后小说主人公借助阶段式的顿悟,诠释了成长的意义.
欧阳修词的雅与俗、词人的乐与悲历来是词评家研究的重点,其实不管是雅化或趋俗、达观或悲情,这些语言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切入分析,都与欧阳修对生命的深情有关.在欧阳修的词里,他的欣慨交心和词作中的雅俗并存都源于其对生命本质的深切体认,一切令他有感于中的美好物事都能入词.
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女性作家藤原道纲母创作出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真正出自女性之手的女性日记——《蜻蛉日记》.此外,藤原道纲母在和歌领域的造诣颇深.本文以藤原道纲母的代表作《蜻蛉日记》为底本,对其中藤原道纲母所咏的和歌,尤其是表达对丈夫藤原兼家积极思念之情的和歌进行考察,并阐明此考察对于今后进一步了解处于日本平安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复杂心理状态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