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红烧肉探秘(一)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73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红烧肉是热菜菜谱之一。以五花肉为制作主料,最好选用肥瘦相间的三层肉来做。红烧肉的烹饪技巧以砂锅为主,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红烧肉在我国各地流传甚广,是一道著名的大众菜肴。
  1.历史典故苏东坡与红烧肉
  提起红烧肉,大家自然不能忘记那位将吃红烧肉推向高峰的苏东坡。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不但对诗文、书法造诣很深,而且堪称我国古代美食家,对烹调菜肴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制作红烧肉。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宋代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在黄冈时,尝戏作《食猪肉诗》。后来,1085年苏东坡从黄州复出,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开封,在朝廷里任职。没过多久,因受排挤,1089年调往杭州任太守,这才将黄州烧肉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作为汉族佳肴,后流行于江浙。东坡肉据考是为纪念东坡所做,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所创制。东坡肉系杭州名菜,用猪肉炖制而成。一般是一块约6.6 cm许的正方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十分美味。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回赠肉,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回赠肉便是苏轼在徐州期间创制的红烧肉,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4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7月7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8月21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9 m。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苏东坡的烹肉之法在其《炖肉歌》中可见奥妙:“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回赠肉的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如今在徐州街头的各家饭庄,仍然可领略到东坡肉所带来回味无穷的满口醇香。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便慢慢传遍全国。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苏东坡”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考究红烧肉的历史,确实难以说清楚它产生于何时、何地,不过,由于东坡先生孜孜不倦的努力,红烧肉才得以从基层走向了上层,从老百姓的菜锅走上了文人墨客的餐桌。从他那时起,红烧肉就正式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其实,那个源远流长、名响大江南北的东坡肉说穿了也就是红烧肉。
  2.红烧肉菜品的特点
  红烧肉的烹饪技巧以砂锅为主,口味属于甜青味。红烧肉是一道著名的本帮菜,充分体现了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点。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有的人喜欢吃瘦肉因为瘦肉有嚼劲,有的人喜欢吃肥肉因为肥肉香,有的人觉得瘦肉偏硬,难以嚼烂,有的人觉得肥肉腻,难以下咽,可惟独红烧肉这道菜,肉是五花三层,经过制作之后,美味不可用言语来形容,肥而不腻,堪称中华美食中的一道口若悬河之荤,这道菜便是“红烧肉”。色泽红亮诱人,肥而不腻,瘦肉筋道,入口酥软即化,十分美味。
  猪肉烹调前莫用热水清洗,因猪肉中含有一种肌溶蛋白的物质,在15℃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热水浸泡就会散失很多营养,同时口味也欠佳。猪肉应煮熟,因为猪肉中有时会有寄生虫,如果生吃或调理不完全时,可能会在肝脏或脑部寄生有钩绦虫。
  我国几种经典红烧肉的特点:湖南烧肉的特色是喜欢搭配干豆角,经过泡发处理的干豆角不但在味道上与猪肉非常合,还可以具有使猪肉更软嫩的作用,使烧肉吃起来口感软中带韧,鲜甜爽口;江西烧肉的特色是融合了当地盛产的竹笋,在红烧肉八分熟时一起入锅同煮,另外还会添加少许红辣椒与酒精浓度高的酒,使烧肉的风味更加清香够劲;江浙烧肉以梅干烧肉最具特色,利用梅干菜的咸味与色泽,使烧肉的味道更丰富,除此之外还具有口感软烂、味道甘甜的特征。杭州更以加了大量酒,烧煮大块肉的东坡烧肉闻名;无锡烧肉的特色是搭配面筋制作烧肉,在调味上强调咸和甜,加上口感软嫩的面筋,使烧肉的风味与其他地方烧肉差异很大;上海烧肉的特色是搭配百叶烹制烧肉,且调味手法上使用酱油的比例很高,使烧肉看起来黑亮亮的,但吃起来却不会觉得油腻。
  红烧的猪肉基本上都是瘦中有肥,吃起来才显得滋润适口,因而除一定蛋白质外,含脂肪也比较丰富。猪肉蛋白质所含氨基酸中,除必需氨基酸外,还含一般植物蛋白中所缺少的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此外,肉中还含有溶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如肌凝蛋白原、肌肽、肌酐、嘌呤碱、尿素和氨基酸等,这些物质是肉(及汤)味鲜美的主要来源。猪肉脂肪分为固脂和类脂,固脂主要为饱和脂肪酸,如在肥猪肉中饱和脂肪酸要占42%。类脂包括磷脂类、固醇类。如每百克肥猪肉中含胆固醇107 mg。肥猪肉中还含有0.3%~0.5%的花生四烯酸,是不饱和脂肪酸中碳链最长的脂肪酸,它能够降低人体的血脂,并且可以与亚油酸、γ-亚麻酸合成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前列腺素。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其他都是关于饮食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来看马二先生一路的琐碎。他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先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又走了一里来路,看见湖沿上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柜合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馒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喉咙里偷咽几滴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花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隔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的处片(浙江丽水一带出产
这两种万能调料是我请客时用的热门调味料,加一点就能让菜肴香噴喷。这是经典的中国风,蔬菜、水饺、米饭、面条,统统适用。万能拌酱  材料(1人份):酱油1匙、醋1茶匙、水半匙、糖半茶匙。  配料(可自行选择加入):麻油半茶匙、辣椒油半茶匙、蒜末半茶匙、洋葱末半茶匙、姜末半匙、花椒粉1/4茶匙、葱花1匙。  作法:1. 基本拌酱:混合酱油,醋、水和糖。其余的原料都是可以自行加减的。吃饺子适合加蒜,吃色拉
厨房里必知的营养饮食秘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不能小瞧这些生活小窍门……  1. 鲫鱼汆汤最适合  鱼汤应以鲜美为贵,汆汤的鱼必须新鲜。在各种鱼中,以鲫鱼汤口味最佳。这种鱼肉质嫩、鲜味大、营养价值高。同时,汆出的汤乳白似奶、味鲜醇香,是其他鱼所不能比拟的。  2. 如何炖出奶白色的鱼汤  奶白色的鱼汤色泽诱人、营养丰富,如何才能做出这样的鱼汤呢?先用油把鱼煸一下,再用热水炖汤即可,因为用凉水炖容易使
<正>一、引言 设给定x_i i=1,2…m,x_i∈[a,b]及此m个点上数据资料f_i i=1,2,…,m,寻求一函数φ(x)=sum from j=1 to n (α_jφ_j(x)),使sum from i=1 to m(ω(x_i)r_i~2)=s
在电磁学教学中要贯彻“教要有所启发,学要有所发现”的方针,并就具体做法谈几点建议。
梁实秋(1903—1987),近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原籍杭州,出生于北京,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新文学流派——新月派的理论主将。1923年秋,他曾和许地山、谢冰心等著名作家
抗衰老食物1:西兰花  推荐理由:西兰花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开十字花的蔬菜已被科学家们证实是最好的抗衰老和抗癌食物,而鱼类则是最佳蛋白质来源。  美味菜式:西兰花豆酥鳕鱼  原料:鳕鱼1大片、西兰花、姜、蒜。  调料:豆豉、盐、味精、料酒、糖、胡椒粉、色拉油。  做法:1. 鳕鱼用适量盐和料酒腌一下,然后上笼蒸8~10 min,取出待用。  2. 锅内放油,下葱末、姜末和捣碎的豆豉炒香
菜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菜品成品的质量标准,由于烹饪原料及制作方法的不同,各工序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 对原料进行严格的卫生质量检验  餐厅应对准备加工的食品原料、半成品進行感官检查,必要的时候要对批量的食品原料进行理化检验,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原料一律不能进行烹调加工,把好原料卫生质量检验关。  2. 科学解冻食品原料  冷冻的食品原料在解冻时,应经过缓慢的解冻后再进行烹制。
沈从文的地方风情小说,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式的浪漫情调,给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增添了一幅幅湘西地区淳厚古朴的风土人情的风俗画。在这位多产作家的众多作品中,有两类题材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留下了著名的“古田(会议)精神”。弘扬和继承革命前辈们的开拓精神,为广大青少年建立起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