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是个人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拷 问
  
  她的年龄不是最大,但没有一个人不称她大姐。一声大姐包含着对她人格的尊重、善心的肯定、宽容的欣羡。一件事足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她的母亲晚年瘫痪在床,她十几年如一日地伺候到老死。
  想不到的是,一次她涕泪涟涟,向我哭诉内心的愧疚。她说:“我拷问过自己良心,我对不住自己的母亲,太疲倦的时候,向她发过脾气。”
  拷问自己的良心!
  振聋发聩的字眼!
  自己拷问自己是痛苦的。但,只有这样的拷问,才能触及灵魂,发现自己的灵魂深处的污泥浊水。
  拷问自己又是幸福的,只有肯于拷问自己的人,境界才能升华,才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让自我拷问,成为一个习惯。经常的自我拷问,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一个人再勇敢些,把自我拷问的成果,告诉他人,一定能够震撼人心!
  
  高山与平原
  
  高山对平原说:我可以俯瞰大地,谁能和我比?平原说:我虽然没有你那样高大,但我可以为人民提供土地,让他们有吃有穿,欢乐无比。
  白杨对小草说,我可以为你们遮风挡雨,没有我,你们恐怕很难活下去。小草答道:我们的身躯虽然小得不及你的一片叶子,但如果没有我们给你保湿,你能有这样高大吗!
  领导对百姓说:没有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你们能过上这样好的日子吗?百姓默默地嘟念:没有我们纳税,你能办什么事呢!
  
  难易爬山
  
  我只要爬山,马上就想起那句古谚:上山容易下山难。我爬过泰山、武当山等许多名山,都没有找到“上山容易下山难”的感觉。我爬黄山的时候,确实有了这样的体验。
  苍莽黄山,如诗如画,高高低低,曲曲弯弯。下了半天山,满以为接近地面了,突然又升了上去。没有办法,只好在疲倦里挣扎。我自然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句:
  “莫道下山已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又入深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人生不就是爬山么!有上山有下山,即使在顺境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它的难!
  
  震 撼
  
  春雷只能震醒冬眠,轰鸣只能摇动身体,这些都在瞬间发生,又在瞬间消失。只有心灵的震撼是那么久远。
  曾给我们留下天下第二大行书的颜真卿,在任职刑部尚书期间,过着“数米而炊”的日子,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不得不向朋友告贷。周总理在大会堂喝一杯清茶,也要先交一角茶叶钱。他们的事迹,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心潮澎湃,净化心灵。
  真是“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
  人生的旅途上,谁都会遇到几件震撼心灵的事情。天灾的突发,人祸的横流,都会使你震撼,但随着春雨秋风的洗涤,那震撼的能量越来越小,以至散尽了。惟独人格、情操的震撼力,逾久弥深。
  震撼是心灵的过滤器,又是催人奋进的战鼓。
  
  内 养
  
  当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正在屋里看书,儿子回家来告诉他,听说他被免职了,他头也不抬,只是“噢”了一声,依然看他的书。数十年后,儿子告诉他被平反的喜讯,他又是“噢”了一声,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就是苏轼所说:“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从容气度。
  没有长期内养的修身,是做不到的。
  内养需要长期锻炼,排除功名利禄的追求,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心里宁静才能肚里撑得船,无求才能无惧。
  内养也是体魄健康的一个内容。一个人能够把内养和外练结合,必然长寿。
  
  趣
  
  不记得是哪位名人说的了:“有趣和幸福为伴,无趣和孤独相邻。”趣味广泛的人,语言幽默,行为洒脱,朋友众多,整天快乐。
  无趣的人,少言寡语,生活单调,忧郁时多,交往稀少。无趣的人很难发现有趣和快乐的事情,却担心困难和败兴马上来临。
  趣多的人,心宽寿长;无趣的人,生命缩短。
  趣之多寡,虽然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但不是不可改变。
  趣有高雅和低级之分,高雅的兴趣使人终身受益;低级的兴趣累人一生。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中的问题,说到底也是语文课程中的问题。就写作教学论写作教学,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往往是难以奏效的。写作教学难题求解,要有整体观,要有宏观视野,要辨证施治。尤其须从当今语文课改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从根本上把握其症结,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我以为,只有在语文教育本体论与教学范式上进行检讨,才可望正本清源,使写作教学走出困境,踏上正途。  语文、写作教育的成效不彰,并非自今日始。从上个世纪20年
1976年美国学者马顿和萨廖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是“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途径,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深度学习和经验提升,几乎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愿望,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在游戏后组织有效的、有质量的分享活动,有助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策略不仅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应用广泛,更重要的是很好地衔接了初中代数知识的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列方程”这种思维方法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学生初步接触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时更是如此。  一、意形结合的突破口——培养学生使用未知量的习惯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列方程解决问题之前,一
[摘 要] 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题在中考中十分常见,问题的考查内容、命制形式、解析方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问题开展教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文章对问题背景进行探讨,结合实例开展思路突破、拓展探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反比例函数;几何综合;图像;模型;数形结合  问题背景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知识,需要掌握其性质和图像,而中考常综合考查反比例函数和几何知识,以常见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孩子从4-6岁开始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六七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言能力获得质的突破与飞跃:不仅词汇量迅速增加,而且能掌握多种复杂的句型,对语意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针对不同的语境进行交流。在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若能找到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积极创设相关条件,开展针对性的培训,鼓励和引导孩子尽量多说、多表达,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由此,
【设计理念】  策略是一个“好念头”,是一种特殊的智慧。“倒推”策略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确定合理的解题思路,恰当选择“倒过来推想”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在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对策略的认识,并形成策略意识。形成这样一种智慧并非易事,而且儿童的策略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给予清晰的指导,更需要与儿童相适切的学习课堂。  小学数学并不是纯粹的科学数学,而是具有现实数学、经验
20多年来,我上过数学课、音乐课,当然上得最多的是语文课;20多年来,我上过研究课、观摩课、参赛课,当然上得最多的还是随堂课,是一节一节的课造就了我作为教师的人生。做教师的日子久了,对课堂就生出一种莫名的感情,于是,有时也就会想——  课堂是什么?是我和孩子们共学习、共成长的时空。  课堂有什么?有探究,有发现,有合作,有启迪,有顿悟,有情感互动,有智慧共生。  孩子们需要课堂,我离不开课堂,于是
【校长档案】  潘文新,江苏省宝应中学校长,十二届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师德模范,盐城市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个人。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学校管理》《中小学校长》等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作为一名高中校长,通过多年的行走与思考,不断尝试拆除办学的围栏,又努力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规范,业已形成了以“结构至上”为主体内涵的管理理念并施于办学实践。持续推进课堂改革并取得显著业绩,20
不久前,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两节课,内容都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八册的《倍数和因数》,但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差异。这里呈现“找36的因数”的两个片段,以供讨论。  片段一:(在教学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之后,教师开始进行例题的教学。)  出示例题: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根据算式1×36=36想到1和36是
以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关注的是“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主要以分析内容和归纳主题为己任。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先前关注的这些只是属于文本的原生价值,而并非文本的教学价值。一篇文章一旦成为教材,就要从其原生价值中衍生出它的教学价值。前段时间,和兄弟学校的老师共同执教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我们在相互比较碰撞中进一步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