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与普通型双腔气管导管在胸部创伤急诊手术中的比较

来源 :临床急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a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与普通型双腔气管导管(DLT)在胸部创伤急诊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需急诊开胸探查手术治疗的胸部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使用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对照组:使用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单肺通气,观察插管时间、首次定位准确率,插管过程中外部辅助操作次数,气管损伤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等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试验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中调整导管时间及手术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试验组较对照组少;管错位率和口腔黏膜损伤率、咽喉部疼痛发病率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在按压喉部的次数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具有插管准确性高、首次插管成功率高、速度快、利于术中准确调整管道等优势,在急诊胸外伤手术中可以缩短手术抢救时间,提高救治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脓毒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参附和维生素C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入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脓毒症标准化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在脓毒症标准治疗外联合参附和维生素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Angiopoietin-2、Syndecan-1)水平.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病
目的:探讨简易量表对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并与洛桑卒中量表(ASTRAL)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6月我院急诊病房连续纳入的233例AIS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改良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量表(mRS)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简易量表对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并与ASTRAL评分进行比较.使用Hosmer-Lemeshow法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随访1年,预后良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Ang)Ⅰ与Ang1-7比值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28 d死亡结局分为存活组(n=52)和死亡组(n=36),比较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入院24 h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血气分析、血小板、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血肌酐、血乳酸、Ang Ⅰ、Ang1-7及Ang Ⅰ/Ang1-7比值等方面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28 d死亡的影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对指导重症监护病房(ICU)外伤性重型颅内出血术后患者颅内压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间因外伤性重型颅内出血术后收治在我院ICU的180例患者,根据是否采用FVEP监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FVEP监测颅内压并据此指导脱水剂的使用,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头颅CT经验性使用脱水剂,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脱水剂使用时间、剂量以及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GC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ICU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发病72 h内收住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ICU的117例SAP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转入时血脂、血糖、血小板、D-二聚体以及ICU期间是否发生腹腔内高压(IAH)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根据其在ICU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生下肢深静
目的:探讨血糖变化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80例.收集患者的APACHEⅡ,SOFA,SIRS,GCS评分及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离开ICU时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在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最大约登指数下的界值.对不同血糖波动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指标[APACHEⅡ、SOFA、SIRS、GCS、PCT、IL-6、BNP、CRP、PLT、ALB、BUN、CRE
自发性肾动脉夹层(spontaneous renal artery dissection,SRA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疾病,常常与其他泌尿系统疾病[1](例如:肾结石、急性肾盂肾炎)或胃肠系统疾病相混淆.现将就诊于我院急诊科以腰痛、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肾动脉夹层并肾梗死病例进行报道,同时我们以“自发性肾动脉夹层”为关键词检索统计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数据库相关文献,总结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旨在加深急诊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减少误诊.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与常规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及联合HBP清除率对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治疗后28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评分、血常规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炎症标志物及血清HBP、HBP 24 h清除率.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CRP、PCT与HBP、HBP 24 h清除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CRP、PC
目的:探索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通用型红细胞输血联合配合型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紧急输血,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在15 min内进行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进行ABO/RhD血型及交叉配血相合输血,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在15 min以内发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予ABO或RhD主要抗原相合的配合型输血.比较3组的病死率、输血有效性、输血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急诊危重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比较左右两侧腋静脉径路的异同.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并行超声引导腋静脉穿刺置管术者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和穿刺置管资料.共5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穿刺置管部位分为左侧腋静脉组(L组)和右侧腋静脉组(R组),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组穿刺置管成功率(20/21,95.2%)和R组(35/35,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并发症发生率(0/21,0.0%)和R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