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ICU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临床急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ICU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发病72 h内收住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ICU的117例SAP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转入时血脂、血糖、血小板、D-二聚体以及ICU期间是否发生腹腔内高压(IAH)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等.根据其在ICU期间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117例患者中共有33例(28.2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4例未发生血栓.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在入院时BMI,血脂,D-二聚体水平,以及ICU期间发生IAH,股静脉置管,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IAH,SOFA评分为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5,95%CI:1.040~1.739,P =0.024;OR=5.440,95%CI:1.444~20.497,P =0.012;OR =1.718,95%CI:1.176~2.510,P=0.005).ROC曲线显示3项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71(P<0.001),敏感度为78.79%,特异度为84.52%.结论:高体重指数、腹腔内高压、高SOFA评分是SAP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在这种严重炎症性疾病背景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可能是不充分的.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血浆肝素结合蛋白(HBP)与血清胱抑素C(sCys 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相比,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AKI)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评价血浆HBP与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的患者96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急性肾损伤(AKI)分为两组:AKI组58例和非AKI组38例,并对脓毒症并发AKI的患者进行KDIGO分级.使用多因素Logist
目的:探究脓毒性休克患者联合应用参附和维生素C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期间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4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入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脓毒症标准化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治疗组在脓毒症标准治疗外联合参附和维生素C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Angiopoietin-2、Syndecan-1)水平.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