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资困助学新思路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a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进程在不断加快,高校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随着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的高额度增长,大学校园里的贫困生队伍在日益“壮大”。据统计,2000年我国贫困大学生有140万人,2004年增至240万人左右,2007年高达400万,2010年更是突破了500万。贫困大学生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国家不断地推出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建立起了“奖、贷、助、补、减”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但真正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困境,让他们能顺利走向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经济支柱只是基础。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更加重要。因此,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掌握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的特点和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困助学工作,在当下显得刻不容缓。
  
  一 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分析
  
  1 经济压力大,同时缺乏自立自强的信心
  绝大多数困难学生都来自偏远的农村,由于家庭的原因,他们一般都存在着经济上的压力。但是,在高校中有相当部分的贫困大学生对于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服面临的经济困难缺乏信心。在我们的工作中不难发现,只要有机会,90%左右的贫困大学生都会申请助学金和困难补助,有的甚至为了争取更多的助学金而“比穷”。很多的学生并没有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念,缺乏感恩心态,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自立自强信心不足。究其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主观上来说,贫困大学生中存在的“等、靠、要”的思想比较普遍。他们认为国家、学校有责任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基于这种认识,有相当数量的贫困大学生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面临的困难,只是等待帮扶。二是从客观上看,大学生成长的经历相对简单,大都是从校园到校园,加上受父母的观念影响,更多的学生没有经历过现实的磨练与考验。进人大学后,要靠自身去克服所面临的各方面困难做到自立自强则非常困难。
  
  2 理想和信念的迷茫
  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着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在进人大学以前时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信心,理想目标明确,都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但是,当进人大学以后,由于经济上的困难以及大学校园新的生活环境的影响,给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的贫困学生,为了维持在大学里的基本消费开支,必须节衣缩食,并利用休息时间打零工挣钱或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从而放松了对学习的追求,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面对现实,许多贫困大学生觉得心中美好的理想变得越来越遥远,生活信念渐渐变得模糊起来。另外,少数贫困大学生对校园中普通存在的贫富差距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社会很不公平,把个人和家庭的贫困更多地归结于社会,产生了失衡的心理。
  
  3 心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一是强烈的自卑感。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觉醒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们更加有意识地拿自己与同伴比较,关注自己的身体、外表、谈吐、举止等。很显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经济原因,贫困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自卑感。一方面,经济上的拮据使他们与其他同学在物质生活上出现较大的反差,这种反差给予他们强烈的心理刺激,使其觉得低人一等,进而轻视自己,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经济弱势也妨碍了他们适应现代生活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使其知识面狭窄,与其他同学相比自惭形秽,进一步加重了自卑心理。
  二是明显的自闭心理。在经济拮据、自卑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相当一部分贫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封闭现象,行动上独来独往,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这些学生虽然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同,但是对涉及自己利益的事情又非常敏感,不愿接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常常让周围的同学感到难以与之相处。这种矛盾的心理致使贫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生活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最终陷入孤独的境地。
  三是过重的焦虑感。贫困生由于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经常处于精神紧张、情绪烦躁不安的心理体验中。在激烈的竞争中,部分贫困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费、学费没有稳定可靠的保证,家中欠债或是父母体弱多病、前途渺茫等各种因素,经常感到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丧失,处于忧虑的消极情绪之中,表现为极度的焦虑。
  因此。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贫困,还体现在精神上的匮乏,成了经济和精神的“双困生”。在对于贫困生的帮扶工作中,我们应该看到,经济上的帮扶不是万能的,更重要的是在资困助学的体系中,更加注重贫困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看清生活的本质和社会的现实,重视并积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做到自立自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应对就业,应对社会。
  
  二 有效实施资困助学的新途径、
  
  1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
  (1)加强贫困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由于经济的拮据,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贫困,思考如何摆脱贫困。这使他们的信念和理想可能停留于较低的、具体的层次上,从而直接制约贫困大学生的选择行为和内在动力,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针对贫困大学生在价值观上的缺失,以班级、宿舍、网络为主要载体,开展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活动,用身边成功的例子,用优秀的事迹来激发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如何把正确的人生观融入到他们的成才观、幸福观和荣辱观之中,让学生认识到贫困不是不公平,一时的贫困并不是一世的贫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终究会摆脱贫困。同时,还应教会学生时刻怀揣感恩的心,正确看待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帮扶,在实现自我理想的同时,增强和提高对社会理想的认识,从而来推动大学生更好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实现。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健康积极的心态是贫困大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励志成才的关键。因此,要不断建立完善贫困生档案,建立心理咨询队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首先,要引导贫困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信、乐观、向上,积极地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应对潜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其次,要使贫困大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锻炼能力、磨砺意志,消除贫困造成的消极影响,让人格朝着健康的、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三是加大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帮助贫困生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交往艺术,在群体中与他 人和睦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克服自卑、自闭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2 向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倾斜国家“奖、贷、助、补、减”的政策
  为确保贫困生顺利上大学,我国已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等一整套资困助学的政策体系,并在近年来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某些家庭确实困难但却不努力学习的学生享受了资助,而使部分家庭条件相对略好但努力学习的贫困学生少得了资助。因此,我认为应该在帮扶政策上,向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倾斜,毕竟贫困不是唯一的理由。对于那种学习用功、生活艰苦朴素,为减少家庭负担而不懈奋斗的贫困生,应该加大帮扶;而对于那种追求时髦,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生怕在哪一方面(物质上)输给了别人,并荒废学业的贫困生,应该取消帮扶。这样,“绝不让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初衷才能得以实现。
  
  3 有效加大勤工助学工作的力度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的,以获得报酬、培养自立及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服务或劳动。勤工助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部分生活来源,但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参加勤工助学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立自强精神,面对困难和笑对人生的勇气,懂得劳动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珍惜学习的机会。通过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将来走人社会是大有帮助的。因此,要加大勤工助学的力度,使得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岗位设置更加丰富合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
  
  4 吸纳社会资源,多渠道做好资困助学工作
  我们应当积极引导全社会关注高校贫困生的问题,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号召全社会都能够尊重贫困大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特别是心理问题。要广泛开拓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的支持,将社会资金引入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中,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到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困助学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给予困难同学经济上的资助,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校外勤工助学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有效地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解决贫困学生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机遇。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观念充斥着大学校园,大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重视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教育和帮扶是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应该在新的形势下积极地创新和完善资困助学帮扶体系,给予贫困大学生实实在在的帮扶。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加应该在做好经济上扶贫的同时,加强精神和心理的“扶贫”,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精神状态,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向社会。
其他文献
我国《合同法》第44条第2款概括性地规定了行政审批可构成合同的生效要件,但基于该条款本身的“不完全规范”与“引致性规范”双重属性,如欲准确判断具体合同类型是否属于“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英语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现状出发,从学生心理,师生关系,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师生关系;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58-02  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交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个性化,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1 此外,整个社会对于大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因此,基于学科专业为背景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刻不容缓。然而,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基于学科专业为背景的大学英语教学仍处于起步和教改阶段。结合访谈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对阻碍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学
摘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现已基本成为所有在校大学生均需要面对的一次考试,它的重要性在每一个大学生心中都有一个评判标准。然而四六级考试到底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利弊比例实在难以确定。如何才能够结合四六级考试以最佳的方式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各个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思考来分析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四六级考试;大学英语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
本产品适用于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煤炭、轻工、制药等工业领域三相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V、额定功率为50~500kW绕线型或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无功功率及主回路控制
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比2009届下降。"211"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10.6%,比2009届(11.9%)下降1.3个百分点;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读研比例为5.9%,比200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书面作业的批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如何对待书面作业中的错误及纠正错误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正确认知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大学英语;书面作业;错误纠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60-02    一、引言  书面作业的批改在教学环节中是一个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直
摘要:以色列十分重视国防教育,自1948年建国至今,其政府通过逐步完善国防教育体系,极大地激发了犹太民族的爱国热情、忧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成为其强大国防实力的坚强后盾。本文通过分析以色列国防教育现状和主要作法,对教育过程中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和犹太复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以色列;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战略;极端民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G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试讲小组"这种教学方式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目的,又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动力去主动探索从而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我校积极运用"试讲小组"来培训和提高学生的教育实
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到2010年欧债危机期间,出现了一系列金融危机国家救助行动。救助对象从个别救助演变为普遍性救助,从救助机构演变为救助市场。从最后的救助效果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