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改进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以满足新课标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
  高中化学实验应以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索奥秘、发现真理,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开展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教師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阶段上升至理性阶段。
  例如,在学习《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这一课中有关乙烯的知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学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实验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通过历史典故导入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离子反应》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先讲讲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蜀国军队由于喝了哑泉水而不能说话,在一个老人的帮助下,他们饮用了万安溪水,终于化险为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呢?教师可就此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最后给出答案:哑泉水含有较多硫酸铜,饮后会使人中毒,而万安溪水的碱性较强,氢氧根离子可与铜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沉淀,最终消去毒性。通过这则历史传说,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并得出相关结论,最终掌握离子反应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化学实验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模拟仿真等途径增强化学实验的表现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很多化学实验具有危险程度高、现象不明显和反应时间长等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智慧教室进行演示,防止毒性气体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笔者曾使用智慧教室对《电解池》一节中的电镀实验进行了课堂演示。借助实物提示机的高清摄像头,直接将所有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投影在大屏幕上。在特定的实验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电解原理的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包括生活实验、制取实验和计算实验等多种形式,这些实验在装置、原理和步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实验类别中的典型实验,让学生触类旁通。在讲授完某个化学实验之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化学实验的方法和途径,最后独立完成同类型其他实验。
  例如,在学习氯气制备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氧气制备的过程,包括仪器的连接方式、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药品用量的把握、实验的加热方式、气体的收集办法等,然后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氯气的制取实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增加探究成分、注重触类旁通、善用智慧教室等途径来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责 编 行 之)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好学生不是全靠“好话”夸出来的,因为受认知水平的限制,过多的赏识也许会使他们迷失前进的方向。但对教师管理工作而言,我们却有必要尽可能多地正面激励。有的学校制订种种规划,把对教师的精细化的“惩戒”看作了管理上的“灵丹妙药”。但最终的结果却会导致学校团队向心力的削弱和教师对职业认同感的降低。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来重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呢?此时我们不妨套用一句以前常针对学生的一句话
“经典”一词最早出自《汉书》,在唐代《史通·叙事》中给出的词义是“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即圣贤所著述的作品就叫经典。之后人们将经典所指的范围扩大,宗教方面如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基督教的《圣经》等,历史文献方面如《论语》《史记》《三国志》等,都属于经典。“经”在这里就是指规定人们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典”就是标准。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经典的词义了,“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一例到底”教学法作为案例教学法的形式之一,一直都被政治教师广泛运用。教师通常选取一个典型案例作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围绕其进行分析、探讨。本文就“一例到底”教学法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的积极开展。  一、选好案例  顾名思义,“一例到底”就是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使之串联起整个课堂。那么,这个案例的选编就十分重要,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案例,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
一、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说起  不久前看到一则新闻:斯坦福大学做了一项研究,说中国农村贫困生仅有3%能够上大学。腾讯网为此也做了一个专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剖析。  应该说,这个数据肯定是不准确的,他们对中国教育最近几年的发展数据资料掌握得并不充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农村学生上大学的具体数量在上升,如2001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是59%,农村学生是48%。到10年后的2011年,全国学生的高考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掌握语言,是为了进行得体的表达,因此,在学习某种语言时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一个留美的中国学生要上厕所,他拦住一个人问:“Excuse me,where is WC ?”那人瞪了他一眼摇着头走了。原来,英美人问别人厕所在哪里通常委婉地说:“Where is the restroom?”如果是女士,则问:“Where is the power-room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那么,在讲评课中我们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讲评课是数学课的一种重要课型,考试后的讲评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继续学习的一个“加油站”。讲评可以及时矫正错误、查漏补缺、增强学习自信心,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思维能力。可以说,考后讲评比考试本身更有意义。那么,如何做好考后讲评工作?考后讲评应
2012年秋,林州市市直八小加入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行列。一年多的相伴而行,艰辛喜悦伴随一路花开。大量的阅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师生都在灵动的文字中“博众家
当前,很多学校都给予发表作品的教师一定的奖励,以期提高教师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果不解决教师“写”的能力这一问题,教育写作就永远只是有“写”这方面能力教师的“专利”。要想让更多的教师进行教育写作,还需要实实在在提升教师写的能力。而这,需要先做一些看似与“写”无关的工作。  一、引导阅读,夯实“写”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阅读比写作更重要。因为写作是教师自身经验的外显,是教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