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育写作,“功夫在诗外”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很多学校都给予发表作品的教师一定的奖励,以期提高教师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果不解决教师“写”的能力这一问题,教育写作就永远只是有“写”这方面能力教师的“专利”。要想让更多的教师进行教育写作,还需要实实在在提升教师写的能力。而这,需要先做一些看似与“写”无关的工作。
  一、引导阅读,夯实“写”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阅读比写作更重要。因为写作是教师自身经验的外显,是教师对外输出自己的智慧,于教师自身理念的更新、素养的提升作用有限。而阅读,则是教师对于他人经验的吸收和积累,是教师将他人的好的理念与经验加以内化的重要方式。教师理念的更新、素养的提升,更依赖于阅读这种形式。
  朱永新先生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同样我们也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个人的阅读史也决定着他的写作水平。有着什么程度的阅读,才会有什么程度的写作。
  因而,要想引领教师进行教育写作,先得引领教师进行阅读,以夯实“写”的基础。
  二、关注交流,提升“写”的兴趣
  对有些人来说,写作是比较枯燥的事情。对于没有养成写作习惯的教师来说,更可能是一种折磨。所以,在开始引领教师写作时,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化解这种枯燥感。而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交流什么?除了切磋遣词造句,更需要交流文章表达的视角。比如对教师在文中所叙述的问题、表达的观点、体现的理念进行合理评价。这样的评价,就是对提供作品的教师最好的回报。而这种及时、真切的交流,也一定会让这些试水教育写作的教师收获更多的成就感与愉悦感,写作兴趣也会相应提高。
  因而,要让教师试水教育写作后能坚持下来,组织教师进行适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三、加强指导,提升“写”的质量
  教育写作除了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也需要教师有独特的教育视角和崭新的教育理念。如果不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教师的写作水平可能始终无法得到提升与突破。时间一长,也就会少了对教育写作的认同感。
  教师能否得到专业知识、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写作方法等各方面的指导,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一场讲座或研讨就能将某一个或一些纠结于“写还是不写”这种困顿中的教师解放出来。因而,对于处在教育写作瓶颈期的教师,应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
  总之,要想引领教师进行教育写作,以写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还是要在一些看似与此无关的地方多下工夫。
其他文献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于他们写好作文很有益处。叶圣陶先生曾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
众所周知,好学生不是全靠“好话”夸出来的,因为受认知水平的限制,过多的赏识也许会使他们迷失前进的方向。但对教师管理工作而言,我们却有必要尽可能多地正面激励。有的学校制订种种规划,把对教师的精细化的“惩戒”看作了管理上的“灵丹妙药”。但最终的结果却会导致学校团队向心力的削弱和教师对职业认同感的降低。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来重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幸福感呢?此时我们不妨套用一句以前常针对学生的一句话
“经典”一词最早出自《汉书》,在唐代《史通·叙事》中给出的词义是“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即圣贤所著述的作品就叫经典。之后人们将经典所指的范围扩大,宗教方面如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基督教的《圣经》等,历史文献方面如《论语》《史记》《三国志》等,都属于经典。“经”在这里就是指规定人们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典”就是标准。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经典的词义了,“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一例到底”教学法作为案例教学法的形式之一,一直都被政治教师广泛运用。教师通常选取一个典型案例作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围绕其进行分析、探讨。本文就“一例到底”教学法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的积极开展。  一、选好案例  顾名思义,“一例到底”就是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使之串联起整个课堂。那么,这个案例的选编就十分重要,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案例,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
一、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说起  不久前看到一则新闻:斯坦福大学做了一项研究,说中国农村贫困生仅有3%能够上大学。腾讯网为此也做了一个专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剖析。  应该说,这个数据肯定是不准确的,他们对中国教育最近几年的发展数据资料掌握得并不充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农村学生上大学的具体数量在上升,如2001年全国高考的录取率是59%,农村学生是48%。到10年后的2011年,全国学生的高考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掌握语言,是为了进行得体的表达,因此,在学习某种语言时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一个留美的中国学生要上厕所,他拦住一个人问:“Excuse me,where is WC ?”那人瞪了他一眼摇着头走了。原来,英美人问别人厕所在哪里通常委婉地说:“Where is the restroom?”如果是女士,则问:“Where is the power-room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那么,在讲评课中我们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讲评课是数学课的一种重要课型,考试后的讲评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继续学习的一个“加油站”。讲评可以及时矫正错误、查漏补缺、增强学习自信心,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思维能力。可以说,考后讲评比考试本身更有意义。那么,如何做好考后讲评工作?考后讲评应
2012年秋,林州市市直八小加入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行列。一年多的相伴而行,艰辛喜悦伴随一路花开。大量的阅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师生都在灵动的文字中“博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