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微课与课堂的有效融合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教育改革大潮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视频教学”的特点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的切入点,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热衷。然而在微课设计制作的热潮背后,微课与实际教学距离远、落地难的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隧道施工组织》课程教学应用为案例,讨论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微课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与课堂;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19-04
  “小微课、大变革”。随着信息化教育改革大潮席卷而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视频教学”的特征成为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融合的切入点,为全国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信息技术企业所热衷,成为近年信息化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伴随着微课资源制作的热潮,如“资源建设投入多、教学一线运用少”、“做微课为比赛”、“以微课视频替代课堂讲授”等问题日渐突出,如何更有效利用微课提升教与学的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原生的教学模式,从“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根本出发,对于微课如何与课堂有效融合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借鉴。因此,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以实际教学运用为案例,对微课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融合进行讨论,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考和借鉴。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在线课堂、查阅网络或纸质学习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完成对知识或技能的自主学习;宝贵的课堂时间则专注于师生共同基于目标导向的知识或技能的应用、分析、交流、汇报演示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答疑解惑者,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和技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课后时间则用于温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和学习下节课将学内容,如图1所示。
  相对于传统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知识或技能学习、课后通过完成强化训练或作业来消化吸收知识技能的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教师作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存在,凸显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教学设计全过程化。要求教师有超越课堂的前端意识和“课前-课上-课后”全过程教学的系统思维。并且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前、课上、课后不同阶段教与学特点,提供有效的学生学习和教师交流反馈途径。
  (3)教学方法与手段信息化、多样化。教师针对课前、课上、课后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有效学习。在课前阶段,针对信息化时代学生在心理上亲近网络、新媒体的特点,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将学习内容以微课、慕课等形式通过手机课堂、QQ群、微信平台、云存储等送达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记忆和理解。在课堂阶段,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有效性,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见图2),更多地采用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做中学、实际应用/教授他人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其中起教学引导和教学组织的作用,在“做中学、做中教”。在课后阶段,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同采取线上/线下测试、综合实训提升、虚拟仿真实操等方式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提升、深化和拓展。
  二、微课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角色定位
  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可以看出,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中,微课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和学习途径存在,作为某个知识或某项技能学习的载体存在。对于微课的使用贯穿于课前、课上、课后,只要学生想学习该项知识或技能,即可随时随地打开微课进行学习。同时,针对课前、课上、课后不同阶段学习目标的不同,教师应对不同阶段微课学习的方式、程度、要求等区别设计,以期达到各阶段学习目标,实现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
  1.课前导学
  课前阶段,针对教学内容预习目标,以任务为驱动,以微课为主要学习内容,配合教材、在线学习资源等,明确学习要求,达到课前完成知识性学习的目标。
  2.课上助学
  课堂阶段,在学生已基本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不同难度等级的实训任务为驱动,着重训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微课在此过程中担当“助学”的角色,即:在学生实训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概念不清的情况下,随时随地打开进行学习以澄清混淆、明辨概念、提升运用。同时,根据课堂实训内容,应配合制作实训演示及技能提升类微课,用以课堂/课后自查温习及拓展。
  3.课后温习、提升、拓展
  课后阶段,在学生提升综合运用、夯实巩固基础、拓展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综合实训演示微课及专业拓展类微课作为课后学习的“引导者”存在,帮助学生提升技能及拓展知识。
  三、微课在《隧道施工组织》课程中的应用
  《隧道施工组织》课程为高职院校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在我校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与尝试。课程秉承“翻转课堂”“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理念进行课前-课上-课后的全过程教学设计,以目标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做中学、做中教”为主要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解惑者存在(如图3所示)。微课作为课程重要教学手段和学習资源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为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提供重要保障。在此,以《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教学内容为例,说明其具体教学过程。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将教与学的着眼点从课堂45分钟延伸到课前课后,并根据知识和技能学习从“知识记忆初步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融会贯通”的一般学习规律,在“课前-课上-课后”学习的不同阶段设定不同学习目标,即:课前阶段主要完成对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关键线路、计算规则等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初步理解,上课时间用于对时间参数概念和计算规则的运用实践和深化理解,课后用于对时间参数计算这一核心技能的进一步综合运用和巩固提升。各阶段具体教学组织过程如下:   1.课前:依托微课,教师导预习、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制定学习目标,发布主要学习资源,下达学习任务。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对教学微课、教材等相关资源的学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求解过程等,完成《预习任务单》并在上课前提交老师。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单和交流辅导情况,了解学生预习的整体状态,并总结学习难点、易错点等,融入后续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老师交流辅导达到学习要求。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解释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关键线路的概念;
  ②能正确理解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的规则。
  学习资源:
  ①《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课前学习微课;
  ②教材中“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内容;
  ③爱课程网-资源共享课《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同济大学陈建国教授)模块三第3单元“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教学视频http://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187.html。
  学习任务:完成《预习任务单》,并在上课前通过课程QQ群或微信群上交至教师。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交流讨论。
  2.课上:微课助学,教师导实践、提升综合运用
  教师以目标为导向、项目为驱动,结合课前预习情况设计课堂教学。通过交流讨论、项目实训、展示汇报、教授他人等主动学习方式,提升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解惑者存在。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
  学习目标:
  ①能根据工序间逻辑关系和各工序流水节拍,正确计算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
  ②能根据各工序时间参数,正确绘制施工组织关键线路。
  学习资源:
  ①课前学习微课、课堂实训案例演示微课;
  ②教材中“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一节内容;
  ③在线与教学内容相关学习资源,如爱课程网、筑龙路桥等。
  学习任务:根据预习所掌握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基本概念及计算规则,完成实训项目,并向全班学生演示汇报(随机选1-2名学生),接受和回答全班学生的提问。
  学习方法:项目实训(实际应用)/做中学、汇报演示/教授他人。
  3.课后:微课温习提升,教师导评价、巩固深化拓展
  通过课后综合实训及评价测试,教师对学生学习和技能掌握情况作出评价,针对普遍弱点及不同学生发现的问题通过固定的答疑时间以召开研讨会或个别指导方式对学习内容加以巩固、深化理解,并鼓励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自主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
  学习目标:能根据复杂工程工序间逻辑关系及流水节拍,正确绘制双代号网络图、计算各工序时间参数,绘制关键线路。
  学习资源:
  ①课前学习微课、课堂实训案例演示微课、课后提升拓展微课——《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解读》;
  ②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中关于“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计算”的内容与实训案例(其中重点内容已融入课前、课堂教学及微课中);
  ③在线与教学内容相关学习资源。
  学习任务:
  ①完成《课后综合项目实训任务单》;
  ②参加答疑研讨会,反馈交流学习情况。
  学习方法:项目实训(实际应用)/做中学、自主学习、交流研讨。
  四、微课教学应用的经验与反思
  1.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目标的不同,应设计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
  即:针对课前知识学习的目标,其学习微课主要内容侧重知识的讲解、内涵的解读、概念的辨析、重难点的分析、计算基本规则的讲解;针对课堂实训的提升技能的目标,其学习微课的主要内容则侧重实例计算过程的演示和讲解,而且微课讲解实例的选择,须考虑与课堂实训内容的配合,可为课堂实训的演示讲解,以供课堂上未理解学生课后研究学习之用;针对课后提升巩固拓展环节,可与课后实训任务配合,为难度提升实例演示讲解,供学生拓展训练提升,同时,更多结合行业职业资格考证内容设计,帮助学生与行业接轨,拓展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
  2.各教学阶段的学习须“以任务为驱动、以考核为抓手”
  即:在课前-课上-课后各个教学阶段,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都需精心设计,依托与学习内容相匹配的学习任务,来引导、推动、督促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需将每个教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情况纳入最终课程成绩考核,以此为手段来引导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师需不断提升微课设计制作技术与水平,以提升质量、降低成本、保证效果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对于一门课程而言,要保证每个学习内容的课前-课上-课后都有配套的微课学习资源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制作大量微课。在经费来源不能充分保证的前提下,如何设计制作出高质量、效果好的微课,对教师是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断加强对微课设计制作技术的学习与提升,把微课设计制作作为信息化教育改革下教师必备技能加以训练和完善,以提高在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自由游泳”的能力。
  參考文献:
  [1]Chiu-Lin Lai, Gwo-Jen Hwang. A self-regulated flipped classroom approach to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mathematics course [J].Computer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对于数据有效的处理和分析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而数据可视化又是数据分析中一项最重要的方法。对此,基于图形语法的优势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可视化方法设计,通过对数据的转换及图形标记、图形可视化编码以及标度及坐标系变换,实现对数据可视化的转换。通过对比实验验证,该方法与传统数据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交互率,可以为数据分析提供更加快速的可视化帮助。  关键词:图形语法;数据;可视化;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以《盐水浮鸡蛋》这个实验为例子,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推断,善于书写生活中的人。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表达生活。  【关键词】 动手兴趣;激发自信;培养观察力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能不拘形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Flash广泛应用于网络和动画制作,使互联网变的越来越精彩。但Flash动画仍存在许多不足,在我国动画发展的道路上,还需不断的努力与创新。  关键词:Flash;动画;制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5-4012-02    On the Flash Cartoon and Animation  LIU G
去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它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黄白相间的身子胖嘟嘟的,它是一条模样憨态可掬的小狗。  开始,我还有点儿害怕,不敢靠近它。爸爸微笑着说:“小狗很可爱,它的毛摸起来特别舒服。”他边说边抚摩着小狗,小狗乖乖地蹲在地上,还不时蹭蹭爸爸的手。看着看着,我壮着胆子摸了摸它,没想到它不但没咬我,还慢慢向我靠近。  后來我和小狗越来越亲近,我也越来越喜欢它。看着它那肥嘟嘟的样子,我
摘要:针对基于推理的OWL-S/UDDI匹配算法在同一级结果间不能进一步区分匹配度导致查全率和查准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的服务匹配算法,该算法分别按服务的基本描述、功能和非功能(QoS)三个层次进行匹配,提高了服务匹配效率。  关键词:语义;Web服务;OWL-S;服务匹配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5-3989-0
摘要:创新创业背景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校企“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校企协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采用“2.5 0.5 1”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科技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7-0162-03  Abstract:
推荐理由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他的专著《人间词话》在继承古典诗学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学术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境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写境”“造境”等批评话语,成为近代中国文学评論和美学思想开风气之先的集大成者。大学时代,读了余秋雨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王国维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因为喜欢《红楼梦》和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自然也就成了王国维的“铁粉”,他借用西方悲
星期六的中午,妈妈在厨房炒菜,只听她大聲叫道:“邓钰萱,家里没盐了,你去买一点儿!”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的我,便马上风一样地“飞”过去,接过妈妈给我的100元大钞。“呀,我还是第一次拿面值这么大的钱,真是既紧张又兴奋!”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手里紧捏着大钞,往离家不远的超市跑去。  一进超市,哇,物品真多呀!有五颜六色的糖果,有各式各样的衣服,有奇形怪状的果冻……各种物品分门别类,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
摘要:ASP.NET的WebForm开发模式控件丰富,能够迅速搭建Web应用,但是存在可重用性差、安全性低、运行速度慢等缺点,不适合中大型系统的开发。为了提高论文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可维性和运行性能,采用ASP.NET MVC框架模式进行系统结构的重构,利用对象关系映射和Active Record技术进行数据层的重构。对比测试结果显示,重构后的系统可维护指数提高,圈复杂度、代码克隆数和CPU使用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