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信为师身正堪为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T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如江泽民同志在谈话中说过:“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关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趣、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可见,教师的良好品德情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有多强的感召力呀!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还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好青年一代的崇高使命,应重视职业道德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楷模。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将上一个新台阶,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更将跃上一个新高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试想,一位教师如不勤奋学习,不拥有渊博的知识,又怎能传道授业?如果教师不严谨治学,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钻研学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传授知识,又怎能为学生解惑?恰如蒂斯惠所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很难想象素质低劣的教师能培养出什么优秀人才。为师者只有立师志、修师德、练师功、树师表,才能切实担负起育才的重担。
  所以,教师要有进行教育所需的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地懂得所教学科。仅仅熟悉教学大纲和本学科内容是不够的,教师的知识应比这要宽广得多。通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加里宁所说:“教师们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教育无小节,节节皆楷模。青少年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从言行到举止,处处都带头做到最好,以利于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
  学高信为师、身正堪为范。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精神,公正无私的高尚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
  师德榜样是无穷的力量,引导教师学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请有经验的教师作师德讲座或进行现身说法,对促进教师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准是十分必要的。所有的教师都应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从而树立起“角色”理想,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扶危定倾。俗语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皆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
  愿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叶舟.一切从赞美开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学好物理的基本要求是:全面理解物理知识本身,学会正确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在能力培养和训练中学会灵活多变地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尤其是学会选择题的多种解法,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道电学选择题。  [题目]如图1,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以初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处于真空且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粒子通过电场中B点时,速率vB=2v0,方向与电场的方向一致,则A、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英语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点燃智慧火花的火种,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那么
学生宿舍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但是宿舍管理经常是班级管理的盲区,是班主任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学生很多不良习惯首先产生于宿舍,然后影响到班级的各项管理,宿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发展的好坏。如何改进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把宿舍管理的难题逐步演变为学生有效自主管理宿舍,让更多学生成为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使宿舍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本人长期担任寄宿制民族班的班主任,采用三个阶段模式管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充分说明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人根据多年来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摸索,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渐总结出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本地乡土材料,就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乡土材料为何能激活政治课堂  1.乡土材料具有空间、时间上的接近性,学生心理易产生共鸣  与日新月异变化发展的形势相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