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索转移与人工腱索在复杂二尖瓣前叶脱垂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cr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腱索转移和人工腱索技术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采用腱索转移和人工腱索技术治疗以二尖瓣前叶脱垂为主(均为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22~64(48.00±6.40)岁.按手术方法不同将74例患者分为两组,腱索转移组(n=42):行腱索转移术,采用后叶腱索转移至前叶的方法;人工腱索组(n=32):行人工腱索术,采用的是线圈技术.术后观察围术期死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二尖瓣反流程度.随访期间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末内径等指标变化. 结果 腱索转移组和人工腱索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2例开胸止血,9例术后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给予静脉滴注胺碘酮处理后好转.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腱索转移组患者有少量反流5例,微量反流12例,未见明显反流25例.人工腱索组有少量反流6例,微量反流15例,未见明显反流11例.随访70例,随访率94.59% (70/74).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较出院前明显增加(腱索转移组:64.00%±4.20% vs.55.00%±5.10%;人工腱索组:63.00%±3.50% vs.56.00%±4.20%),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腱索转移组:(47.00±2.20) mm vs.(58.00±6.90) mm;人工腱索组:(45.00±3.80) mm vs.(57.00±5.10) mm]、收缩期末内径分别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腱索转移组术前、出院前、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收缩期末内径与人工腱索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腱索转移组术后14个月有1例患者因二尖瓣大量反流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人工腱索组有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由于频繁出现血红蛋白尿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 结论 腱索转移和人工腱索技术均适合复杂二尖瓣前叶脱垂的处理,人工腱索技术适用范围更为广泛,腱索转移的技术要求更高,变化性较大.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近期效果,值得临床掌握和应用.
其他文献
人红细胞非甘油化深低温保存研究在临床输血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海藻糖和葡萄糖对红细胞的深低温保存效果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利用膜相变和高渗将糖类导入
会议
本文采用微型CT扫描仪对升华干燥过程中的胡萝卜进行扫描和图像重构,并计算得到了灰度值的变化曲线.针对两种不同的预冷速率,比较了升华界面移动的不同.结果 表明,冻结速率过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续138例早期肺癌施行肺叶切除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是一种少见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误吸、胸痛和体重下降.治疗的主要目
利用ANSYS计算软件,全面考察降温速率以及低温保护剂浓度对热应力分布的影响,并考察血管有微裂纹存在时的应力集中现象;通过理论计算表明,血管壁外表面所受的应力值最大,内表
会议
冰冻干燥(冻干)保存人红细胞在临床输血和战伤救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表明糖类能提高细胞膜的耐干燥性.本试验采用葡萄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主要保护剂进行红
本文在脐带血全血的冻干保存中采用了不同的保护剂浓度,不同的保护剂组份及不同的顸冻速率,对有核细胞保存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实验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海藻糖、
心房颤动病因机制复杂、病程长难根治,引发心力衰竭、猝死、卒中是病死病残率居高不下的主因.近年来微创外科治疗进展迅猛,在保留传统外科迷宫手术疗效的同时极大减少创伤,已
本文介绍使用YU-2型手持蓄压式液氮冷冻治疗器,在皮肤外科中治疗雀斑、疤痕疙瘩、血管瘤、寻常疣、色素痣、扁平疣、老年斑、睑黄疣、疥疮结节、神经性皮炎等疾病数十种、病
会议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补片加宽成形术和主动脉弓扩大端侧吻合术治疗主动脉弓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