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别有蕴味显画中自有审美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审美者是学生,审美对象是课本。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以它那生动形象的插图,琅琅上口的课文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真可谓“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闪耀着美的光彩,蕴涵着美的情趣。教学时,只有给学生“音美”以“感其耳”,“行美”以“感其目”,方能以“意美”“感其心”。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感知美,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
  一、巧配插图,创造美的悦感。
  课本中有不少充满情趣的插图,给人以特有的审美享受,最能表现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中,利用原有插图,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的深化,逐步进入情境,并显现于笔端,使學生在创作中产生美的愉悦感。教学《烟台的海》第二自然段描写冬天的海时,先引导学生结合观察课文题头图来体会冬天海的“凝重”这一特点后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题头图中只展示了冬天烟台海的景象,图中怎么没人呢?快拿起你的画笔把人画上去吧!”于是,学生大胆想象,动手绘出了一幅幅烟台人不畏严寒的动人画面。有的画的是几个游人正拿着望远镜观赏着海的壮观景象;有的画的是游人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有的画的是浪花刚掀起,游人猛冲向浪花又快速退回的动人画面;有的画的是小朋友被浪花溅了一身,正在寻找倏地飞入怀抱的浪花的可爱动作;甚至有人画的是几个游人乘着小船漂到了数丈高的浪尖上正沉着镇静地驾驶的情景……画中充满了对人们的不畏寒风巨浪的勇敢精神的敬佩之情。
  二、妙配插图,营造美的意境。
  从审美创造的角度而言,给课文配插图,学生能从中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受到课文内在美的教育。如让学生给古诗词插入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就是使学生一次次受到美的教育。《游园不值》中探出墙头的“一枝红杏”;《忆江南》中红胜火的“日出江花”、绿如蓝的“春来江水”;诗僧志南的《绝句》中绵绵柔柔的“杏花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枫桥夜泊》中对愁眠的“江枫渔火”等等,或娇俏可人,或粗犷豪迈,或细致入微,或潇洒泼墨,其情其意尽显于尺幅之中。学生这些小插图,使人感到其中蕴涵的深沉、含蓄、隽永之美。它们既表现了学生丰富的联想以及所展示的或柔婉或开阔的意境,沉醉于诗意浓郁的山水之中,又表现了学生对诗句主旨的把握,对其中蕴含诗意的领悟。应该说,它是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积极性的结晶。很明显,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有效利用插图这种教学手段,使语文教学变“趣”了,课文变“美”了,课堂变“活”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益,让语文教学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其他文献
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深感这项工作责任之重大和有意义,也因此对她越来越执著和热爱。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双手将创造美好的明天。对他们,我怀着一份崇敬,关爱、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默默地用我美好的心灵,智慧的双手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适于他们学习、锻炼的班级环境,满怀希望的托起这明天的太阳。在优秀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的方面的建设。  一、让班级充满美丽。  班级就象是一个家,家里应该充满美
【摘要】随着我国各个大专院校的不断扩招,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同时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却越来越差。为了转变这一现象,近些年来先后产生了许多外语教学法,但是对于学生们来说英语学习仍然十分困难。本文主要针对Krashen提出的著名的二语习得假说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大专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大专院校;英语教学;启示    纵观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不难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的归缩。可是一提到作文教师头痛,学生厌写。但就说学生的一个“厌”字。厌上作文课,厌写作文,厌交作文。是他们对生活没有一点热情、感受?是他们对内心的渴望没有倾吐的欲望?是他们没有情感上的喜、怒、爱、乐?是他们没有美丽的言词来书写?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创作的动机前不是理智,而是需要。”的确,我觉得只要把他们的心语能激发出来,一种成功的评改方法就如,触动他们嫩稚
要达到教育目标就要推进素质教育;要进行素质教育,就要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应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个学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究实践,允许有不同意见。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家指出
评议教学要发扬教学民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课堂讨论”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一些单调呆板的讨论形式大大削弱了“课堂讨论”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如何克服弊端?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尤其是学习心理,针对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从协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沟通师生停息交流渠道着手,灵活地组织运用讨论的艺术,充分发近“课堂讨论”的潜在优势。笔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會生活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美术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知识虽然重要,但不可离开生活去教。要与生活打成一片,否则便是书呆子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具有前瞻性,新课程理念来源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正在指导着我们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就要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把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初中时物理学得还挺不错的同学,到了高中以后却显示出物理学习上的艰难,以至于在高考中经常铩羽而归,败走麦城。为了找到根源所在,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以及学生自身的变化,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益。    一、初高中两个学段情况分析    初中与高中学段的物
【摘 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关键词】数学 生活 发现 认识 运用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
【摘要】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相对下降,污染严重,特别是二氧化碳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优为严重,那么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以下二氧化碳对空气的危害有那些.从而引起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关键词】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全球气温;保护环境    温室效应源自二氧化碳  太阳通过热传递把能量输送到地面,温暖了地球,养育了万物。地表受热后,也会产生热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阻挡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