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释放学生的个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geqin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个体品质不断完善,从而形成不同的个性,这就是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解放与人格的提升,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张扬个性,注重学生个性意识的培养,最后达到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释放学生的个性呢?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实践。
  
  一、阅读方法的个性化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在阅读课中总是热衷于字、词、句、段、篇的机械复杂的分析,按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词句解释、段落分析、写作方法、写作特点的“八股式”的机械程式,往往把一篇美文就这样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在阅读方法上,教师应该选择开放式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文本,具体涉及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如朱自清的《背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在分析课文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对父亲的感情,谈父亲“背影”的印象或父亲留给自己最感动的一个场面或一个细节。结合课文比较作者的感情方式就会发现每个人对父亲的感情方式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对父爱都有不同的感受,但“爱”作为人类普遍的情感却是相通的。这样,学生在拳拳父爱的情境中阅读《背影》就会很快进入角色。
  如学习《守财奴》,小组在分析葛朗台对财富的贪婪的细节时,可以鼓励同学们模仿人物的精彩动作,或干脆提出让学生主动上台来表演,然后抓住学生的表演来分析人物性格。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之前,倡导学生收集一些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或比较那些诗文与朱自清笔下的春有何差异。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二、阅读内容选择的个性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比如一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字词句段,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倡导独立自主地学习,能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再别康桥》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诗文,在这基础上说说各自的原初体验;再读,教师随即提出:“根据自己的体验,对你来说,最想学习本文的什么?然后写下一两个学习主题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接下来概括学生确定的学习主题,大概可能主要有:语言、意境、情感、构思等几类。按照学生自定的主题,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感受和看法。这样就提供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自由空间,依个人兴趣而选,自然热情高涨,各抒己见,学习目标也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当学生出现个别的偏激现象时,要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才不会出现心理偏差。比如在一次听关于李清照的词的公开课时,当授课教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李清照词的感受时,一位学生说他一点也不喜欢她的词,讨厌这种缠缠绵绵的东西,教师首先对他的“叛逆”表示肯定,然后问他喜欢怎样的,他回答说喜欢苏轼、毛泽东、鲁迅等作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他,人的感情是丰富的、多样的,苏轼有“大江东去”的豪迈,亦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缠绵,毛泽东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派,亦有“人有病,天知否”的深情,鲁迅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呐喊”,亦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又引导学生要注意到情感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防止个性的偏差。
  
  三、阅读感悟的个性化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文本是阅读的客体,阅读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共振的过程,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知能力、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因而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感悟,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有不同的声音,宽容他们的错误。如《项链》的教学,可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让学生踊跃质疑、辩论,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玛蒂尔德的形象,那么,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玛蒂尔德的形象,有学生认为她的虚荣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有的认为玛蒂尔德作为虚荣心很强的小资产阶级妇女,遭受到“丢项链”的灾难性打击,历经十年的磨难劳作,终于偿清“债务”,并变成了一个能吃苦、会劳动、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这非常好;更有学生认为玛蒂尔德历十年磨难劳苦,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然后教师慢慢结合课文补充、完善文学形象:玛蒂尔德是值得人人尊重的,她的生命曾经有过许多闪光的品质,她诚实、善良、虽有过虚荣,但却不虚伪,从玛蒂尔德大起大落的命运中悟出“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蕴藏的生活道理,从而客观公正地评价主人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与主人公共命运,体察人生、思考人生、领悟生活真谛。
  
  单位:广东阳江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这门外语课程是较多学生不熟悉,甚至是不喜欢的,想要实现高效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则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将多媒体应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的感官
期刊
打造电视新闻栏目品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n1、必要性rn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高度融合发展,中国社会已迅速进入自媒体时代,公众也是新闻发布者,同时随着我国传媒体制改革
摘要:为了适应旅游业迅猛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如何有效地培养出适合和满足旅游市场对于各级各类旅游人才的需求已经成为旅游本科教学中一个日益凸显的焦点问题。在具体分析我国旅游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为例,构建了以“四轮驱动”型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模式支撑,以确保能够以较高的教学质量保障旅游本科学生的高素质水平并促进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四轮驱动型;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典诗文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于儒家学说中,而儒家文化是建筑在道德本体论基础之上的,其价值取向以伦理道德为核心,表现了对人和人格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古典诗文所内蕴的儒家人格思想为现代人格塑造服务?我们认为要恰当运用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灵活实施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教育策略。    一、知人论世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的加速,小学英语这门课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语言化科目,英语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非常大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比
期刊
“初中语文新课标”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明确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特别是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加大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空间,为语文学习注入了新的源泉。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下面我就“如何让语文活动课成
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肉的人,凭借的是有情趣的文本,倘若语文教师缺乏有创意的讲授,让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那么,学生能喜欢语文吗?钟爱音乐的我就抓住学生爱好音
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在教学论的范畴中,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聪慧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环顾周围,人际关系冷漠、校园暴力、学生自杀、邪教杀人等对人类生命的摧残与扼杀屡有发生,而最具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本是体悟生命意识的最好场所,但是语文课上我们热衷的是主
摘要:“变频器应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出现了学习效果打折扣、与工程实际脱轨等现象。介绍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双证书人才培养计划下对“变频器应用”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双证书;变频器应用;应知应会  作者简介:李方园(1973-),男,浙江舟山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浙江 宁波 31501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
立足本源,做好人民台老品牌延边人民广播电台(AM1053)是一家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新闻性、综合性广播电台。它以“新闻立台”为办台宗旨,在把新闻节目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