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辨析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果将“理论基石”界定为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贯穿于理论体系的各方面及其形成和发展全过程。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同时具备这些特点的只有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作为关于特定时期和特定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特点的论断,并不同时具有“理论基石”的全部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理论,也不具备“理论基石”的全部特征。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初级阶段论; 本质论; 市场经济论; 理论基石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6-0031-03
  
  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1]何为理论基石呢?该学者认为,“所谓理论基石,是比喻某个理论学说赖以建立的、对该理论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依据,是该理论学说最重要的、基础性的组成部分。”[2]“从实质上看,理论基石是对事物最深层本质和最基本规律的认识。”[3]“由于理论基石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集中反映,它必然承担着诠释理论体系的主要问题,体现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的作用,贯穿于理论体系的各方面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继续的稳定性。”[4]“理论基石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与其它理论部分之间的涵盖和统摄关系;二是它与整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基础与决定的关系。也就是说,理论基石是其它理论部分赖以成立的重要依据,其它理论部分是理论基石合乎逻辑的展开和具体化;理论基石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基础性、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理论体系的总体面貌和内在品格。”[5]
  从作者关于“理论基石”的解释来看,“理论基石”应具备以下特征:理论的最重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关于事物的最深层本质和最基本规律的认识;贯穿于理论体系的各方面和形成、发展全过程。第一点与第二点与“基石”这个比喻相似性较多,而第三点即贯穿于理论体系的各方面和形成过程,显然与通常所说的“基石”的含义并不吻合。这一点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核心”一词相似。一般来说,“基石”与“核心”的含义是不同的。从建筑物的结构看,“核心”与“基石”是明显不同的。就理论体系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唯物史观是《资本论》的“基石”,但唯物史观却说不上是《资本论》的核心,《资本论》中的核心是“剩余价值论”。“核心”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而“基石”却没有这样的特点。从作者的界定来看,“理论基石”包含了通常意义上的“基石”与“核心”两个词汇的含义,既是理论的基础、事物的本质,又是理论体系的核心。但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出发,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应该是什么。
  那么,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具备以上特征吗?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本质论显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建设社会主义的所有路线、方针和政策都必然要与社会主义这个特征相适应。因此,断言“什么是社会主义”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部分也是合适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既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当然也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深层本质和最基本规律的认识。
  关于这一点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方面的规定显然依据的是唯物史观,因此,应该认为唯物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深层本质和最基本规律的认识。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本质论依据的是唯物史观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唯物史观是一种普适性的社会历史理论,它所揭示的趋势和规律既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而决定社会主义本质的恰恰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属性,而是社会主义的个性,而这一点是唯物史观所没有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围绕社会主义展开,而没有必要从最基本的唯物史观开始,正如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直接从资本这个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社会特点的概念开始一样。因此,真正能称得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础的还应该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对比作者对“理论基石”的界定,用“理论基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加以描述是恰当的。
  接下来我们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否称得上是“理论基石”。十五大报告从九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进行了说明,这九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现状的描述。如果说这种描述说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我们还可以同意。但如果说这些论断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不妨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相对照,其差别是不言自明的。如果说这些论断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或建设规律,那更是勉强,因为其中的内容只是对现状的描述,基本上没有涉及如何发展的理论、路线和方针,很难说阐述了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规律。
  就“初级阶段论”的基本含义而言,首先,“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固然是一个定性的判断,但我们不能说“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因为这里面存在着同义反复。如果把这话改为“目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初级的社会主义”,从句式的结构看固然可以说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的本质。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有专门的论述,显然,仅说“社会主义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本质”还不是最根本的认识。其次,当我们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不是所有的国家发展社会主义都要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固然是对中国发展路径或阶段的深刻认识,但是要说这是一种规律性认识则有些勉强,因为它强调的是个别而不是一般的。如果我们将这句话理解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初级阶段”则可以认为是一个普遍性的判断,一种规律性的认识。但即使是这样的认识也只有在理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之后才有实际的价值。因此,初级阶段理论只有建立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之上才有实际内容,才能称得上规律性的认识,否则只能是一个猜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关于目前中国国情的基本判断,目前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围绕基本国情制定和实施的,这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但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则是夸张。但就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而言,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相比,初级阶段论只是针对中国目前一段时期内的社会主义现状而言的,也即是针对一个具体时期和具体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现状的判断,并不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普遍性。中国的社会主义迟早要超出初级阶段,到那时候,初级阶段的理论显然就不再适用了,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重新制定一个新的中级阶段或高级阶段国情论。社会主义本质论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显然是一个一般判断,不仅适用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适用于未来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也适用于别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主义,是所有真正的社会主义都应该具备的。同时,社会主义本质论还是初级阶段论的理论基础,没有本质论作为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我们何以得出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因此,社会主义本质论比初级阶段论更为基础。
  由上述说明可以发现,初级阶段论并不是整个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也不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按照作者关于“理论基石”的界定,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并列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是不合适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理论,之所以采用市场的手段初看起来好像与初级阶段相关,即初级阶段的发展现状需要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手段和方法。即使我们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的做法还是要继续下去。并且市场与计划都属于调节经济的手段,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是初级阶段理论的体现,而初级阶段也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逻辑层次来说,市场经济理论与政治、文化建设理论是并列的,都属于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成为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具体理论。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整个理论体系的其它部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市场经济理论恰恰不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规律的阐述,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已经把市场与国家基本制度分离开来了。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不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也不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最深层本质和最基本规律的认识。对照作者对“理论基石”的界定,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是不准确的。
  在说明“理论基石”时,罗文东的书援引了恩格斯关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依据的论断,同时又援引了列宁的话“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续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守的道路。”[6]由此做出推论: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石的。[7]恩格斯和列宁说的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而罗先生的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那么“理论基础”与“理论基石”有什么区别吗?“理论基础”之说不容易引起误解,而“理论基石”之说则会导致这样的局面。因为这个建筑学的比喻,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基石都是同一水平层次的,如果一幢建筑的基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那结果会很危险。由此我们会认为,以“基石”来解释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实是将两者作为同一逻辑层次的理论看待。就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关系来看,两者在逻辑层次上并不一致。唯物史观首先是一种社会历史观,它揭示的是社会历史运动中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剩余价值论揭示是剩余价值的来源、形成条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围绕剩余价值运动和发展的。从它们揭示的对象看,一个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另一个说明的是一种具体社会形态的运动特点;从两者之间的渊源看,剩余价值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之上的,马克思是在唯物史观的思路下发现剩余价值理论的。因此,唯物史观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基石)。如果我们还沿用建筑学的比喻,用“台阶”而不是“基石”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为恰当。
  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主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金砖四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大厦之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支撑着邓小平理论大厦之柱,社会主义主体论犹如邓小平理论大厦之门,社会主义本质论凸显邓小平理论大厦之顶,其它理论构建邓小平理论大厦之体。[8]石先生的“金砖四论”是就实际影响和原创性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概括比较恰当。但对四个方面关系的概括,则有进一步商讨的余地。对于一个建筑来说,“基石”、“支柱”、“门”和“顶”四者之间的重要性并不是一致的。没有“基石”,“支柱”、“门”、“顶”都会倒掉,而没有“支柱”,虽然“顶”建不起来,但“门”还是可以建的,只是房子不能住,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房子,只能是烂尾楼。就房子能成为房子来说,四者当然是缺一不可的,但就房子的结构来说,“基石”是前提,它的存在与好坏与否决定着其它部分能否存在与存在期限的问题。而“顶”虽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其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却有许多灵活发挥的余地,看看各种各样的房屋样式我们就会明白这一点。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石仲泉认为初级阶段理论最重要,而本质论虽然不只是修饰性的内容,但其重要性与基石相比则是明显落后的。从提出这几项理论的时间来看,本质论固然在阶段论之后,但从逻辑的角度看,没有本质论,我们何以断定我们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那么,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判断我们的政策和措施是否是社会主义的呢?“什么是社会主义”决定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途径,决定了我们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把本质论放在初级阶段论之下是不合适的。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来说,其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果按照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我们可以对体系内容进行如下分类:领导核心、依靠力量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 “三步走”、“初级阶段”、“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等内容,构成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中的阶段和目标。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起点、“三步走”与小康社会都是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谐社会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军队、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等则构成从初级阶段向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前进的途径和手段。社会主义本质论则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说,按照前文对“理论基石”的界定,能称得上“理论基石”的只有社会主义本质论。
  
  参考文献
  [1][2][3][4][5][7]罗文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6-132,116,117,118,119,117.
  [6]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
  [8]石仲泉.邓小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0):25-28.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电教媒体愈来愈广泛地被运用到外语教育教学之中,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I)的产生和发展对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与进行起到了巨
本文以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流域水土流失历史根源的基础上,研究流域的水土保持治理过程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从年际尺度上分析流域的径流量、输沙量的趋势性变化及
HISTORY rnIn 2014,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launched its ‘Pioneer Initiative’ program,aiming to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s m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前后相继的不懈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在进入新时代新阶段以后,我们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成功经验;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是菊科向日葵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易于种植,繁殖力强,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广泛栽种。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价值。南菊芋1号是本课
Patterned materials on substrat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In solution-based approaches to material patterning,fluidicflow is
在茶树短穗扦插中,人们为了获得大苗、壮苗,采用了较多的措施,但关键还在于提高品种自身的生活力。为了寻找提高插穗的代谢强度和同化能力的方法,笔者进行了无性杂交F_1的扦
摘要:主体间性德育是以主体间性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从自身讲,它是对主体性德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主体间性德育关注人的关系性存在,是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教育活动。在主体间性德育过程中,人不但要追求自身的主体价值,也要理解其他主体的价值,建构其他主体的主体性,实现主体间的主体性价值。师生间的理解对话是主体间性德育的中介价值;回归生活世界是主体间性德育的终极价值;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主体间性德育的基本价值。  
The 3D multicellular spheroids with intact cell-cell junctions have major roles in biological research by virtue of their unique advantage of mimicking the cell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hyoliths has long been unsettled,with recent discoveries of a tentaculate feeding apparatus (‘lophophore’) and fleshy apical ex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