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共创,让初中数学课堂绽放精彩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是教师在备课时为课堂教学准备的,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课堂变得有序,不会显得杂乱无章. 然而在新课改的推进下,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可能是提出疑惑,也可能是有创新的地方. 因此,教师要在按照预设的教案教学的同时,抓住学生的疑惑点与创新点. 以预设为基础,同时抓住学生的疑惑所在或者创新点,加以进一步的研究,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效率.
  一、弹性预设,构思生成
  学生提出疑惑、有所创新,是要有一个契机的,学生自身凭空创新是比较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预设的时候,就构思可以帮助学生有所创新的契机. 学生受思维限制,在解决一些问题时,会思维定式. 这种例题往往是答案唯一,思维层次较低,学生看到后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很显然的就能得到答案. 这类型的题目显然有着它的作用,它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将知识进一步熟练化. 但是这些题目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思考,单一的思维有些局限了. 而且仅仅靠这些题目是不够的,但是教师在课堂上都会列举许多这种类型的题目,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但是这些问题不容易让学生提出疑惑,创新需要不断的思考,然而思考需要的时间比较多. 课堂上,时间本来就不多,如果这些题目过多,时间占用率会太高,但是这些题目才能真正让学生产生兴趣,需要融入课堂之中. 教师单一的讲解,学生觉得枯燥,听的不认真,效率较低,远远不如让学生自己融入课堂,积极思考. 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方面,弹性预设,思考在哪些地方能够让学生创新、提出疑惑,进一步融入课堂之中.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AB = AC,AD = AE,AB、DC相交于点M,AC、BE相交于点N,∠DAB = ∠EAC.用问题“根据条件你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而不是“求证:∠D = ∠E.”让学生自己思考,从而提出问题.
  二、夯实备课,精心预设
  预设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学生主体,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没有方向,探索的效率非常低.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一节课的节奏非常不好,很可能到下课教师都不知道说了哪些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备课. 就如同想建好高楼大厦,如果地基打不好,建都建不起,更别谈建好了.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能够抓住重点所在,将课堂的时间合理的规划,教师只负责讲解知识点,探索谈论的部分要留给学生. 由于学生不一定能很好的解决出来,所以在探索前,教师可以略微给学生指明一个方向,接着让学生自己探索. 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数学内容,如果利用一些材料,教学起来就比较容易,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这些材料,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提升课堂效率. 比如,百分比的应用教学,教师可以用银行的利息为实例,在课堂前准备教学材料:一张被污渍盖住了部分项目的银行存单,并且复印多张,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让他们观察,并且把数据算出来. 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提升课堂效率.
  三、妙用错误,将错就错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思维发育不完善,与教师思考的角度有些不一样. 教师在解决很多问题之后,对于知识的了解非常的透彻,但是学生由于刚刚接触这些知识,不能将思维很好的转换,处理题目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 在教师看来,这些错误或许很简单,但是学生如果不跳出思维定式的话,是不容易发现自己错在哪里的. 虽然“错误”有许多的弊端,但是运用的好,价值十分可观,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只需要稍微加以引导,接着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而不是立即打断,如果教师及时打断,很有可能让学生错过一次深层次探索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而且当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自信心会提升很多. 例如在讲解运用等式性质时,如果一个2个式子相等,同除以一个数,那个数不能为0,这个知识点错的人很多.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题目:mX = mY,从这个式子你们能得到什么呢?有些学生得出了X = Y,教师可以让他们再次思考,并且指出学生错了. 学生疑惑不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带几个具体的数值去计算一下看看. 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掉m = 0这个点,当学生最终想到0并且带入时,才会恍然大悟,对于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接着教师让学生联想思考有没有其他知识点与之相似. 接着教师根据错误的地方与学生提出疑惑的地方进行拓展.
  四、科学预设,及时反思
  预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预设的不够合理,会让学生陷入困惑之中. 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不断的反思,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思考如何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融入进去. 教师也要从学生角度思考,如有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只按照自己之前所思考的角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的引导,不然学生不容易思考出正确的答案. 由于每节课都要预设,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问问自己,自己创设的教案是否达到了要求,能够让学生产生疑惑,“生成”新知识. 如分析一个问题,学生能否一眼就能看出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如何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从问题中分析出知识点. “比如教师在教学数形结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设计一些题目,是利用函数方面的知识进行解决的,但是解决起来比较复杂,接着再设计一些图像类的题目,学生发现图形类的题目解决起来比较容易,便可能会联想,是否将函数与图形结合起来会比较简单呢. 这样一来就达到了预设的效果,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会加以思考,深化知识点.
  总之,预设是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 然而,预设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把学生所有的疑惑解决. 因此,教师在预设过程中,设计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产生疑惑,或者有所创新. 这样,就可以让预设与生成共创. 在相辅相成下,课堂的效率会极大的提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酒石酸布托非诺与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之间收录的100例自愿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
【摘要】设自然数n≥4,PTn是Xn={1,2,…,n}上所有部分变换所构成的半群,PT(n,r)={α∈PTn,imα≤r},本文证明了半群LPTn=PT(n,n-2)∪[n-1,n-1]的秩为(n 1) S(n,n-2).  【关键词】部分变换半群;生成元;秩  1.引 言  对半群的秩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始于20 世纪60 年代,J.M.Howie证明了有限全变换半群Tn的幂等元生成集,G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和同心圆针极肌电图的检测。结果30例患者中有3例正中神经
针对南昌红谷隧道灌砂法地基处理,文章设计了国内最大的沉管隧道等比例灌砂试验模型,建立了该模型试验的设备系统及灌砂监测系统。通过四种工况的灌砂模型试验,获得了砂积盘扩散
【摘要】立体几何的学习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大脑中虚构模型,借助想象来理解知识,但是这种想象方法并不是所有学生能运用自如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一烦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直观、形象的结构图,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所有的线条和图形,从而加深印象.本文通过分析多媒体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现状,提出详细的应用方式,发挥多媒体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立体几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加大量补液治疗重症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0例。采用机械通气加大量补液治疗。
随着大直径盾构隧道双层车道结构在公路隧道领域中的快速发展,其内部双层车道结构的施工也逐渐向全预制化方向发展。文章以在建的诸光路隧道内部预制立柱一基座节点为工程背景
基于半刚性节点法对沈阳地铁10号线长青桥—浑南大道站区间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在围岩压力作用下的内力进行分析。结合其工程特点,分别采用均质圆环法和κ-ξ法对隧道管片进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