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王晓琮:专注内心, 保持本来的样子到老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个武功和佛法极高的高僧,隐居于少林寺藏经阁内,以扫地为日常功课。高僧在少林寺待了近百年,却没人能叫出他的名字,只称其为“扫地僧”。后来,人们便把身怀绝学却甘于平淡的人称为“扫地僧”。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便有这样一个“扫地僧”,他就是王晓琮。与“扫地僧”一样的是,王晓琮其貌不扬,夏天的标配是一双皮拖鞋,冬天则是一双黄胶鞋,加上朴素的衣着打扮,远看就像一位烧锅炉工人。所谓人不可貌相,有着“哈理工扫地僧”爱称的他,到底有怎样的开挂人生呢?

“邋遢大叔”是个身怀绝技的“扫地僧”


  新学期伊始,离上课还有几分钟,学生们陆续来到教室,找定自己的座位。相互之间并不熟识的同学们利用老师还没来的这几分钟空档相识、交谈。热闹声中,一个脚穿破旧塑料凉鞋,满脸胡茬、身形消瘦还微驼着背的中年大叔提着塑料袋走进教室,环视一圈教室里热闹的同学们后,径直往讲台上走去。
  “是走错地方了吗?”“穿着打扮一点也不像老师啊。”“看着像烧锅炉的大爷呢。”……学生们在台下窃窃私语,“大叔”却一点也不在意,只憨实地笑着,也不说话。铃声响起,“大叔”终于开腔:“我叫王晓琮,以后的高等数学课,由我来上。”在稀稀落落的掌声和几十人疑惑的目光中,一个学期的高数课开始了。几乎每一个“过来人”都说,王晓琮的出场让人印象深刻。事实也是如此,就像是写好的剧本,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年开学季都要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演。
  14岁时,黑龙江双鸭山的少年王晓琮考上了北京大学少年班,4年后又考上了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这个操着一口浓重东北口音的青年向外界精彩的世界挥一挥手,拒绝了诸多名校的邀请,回到了家乡进入哈尔滨理工大学任教。这是当时的王晓琮众多选择中极为“不明智”的一个,因为他本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但王晓琮就是王晓琮,他认定了的事情,难以改变。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他一待就是几十年。
  王晓琮的“牛”体现在方方面面,他教过的学生最有发言权:他上课从不带教材,因为对教学内容早已烂熟于心。每一次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微积分,无论多复杂他都能精准口算……这样深厚的“内功”,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晓琮还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评委,多次带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他指导的学生几乎每次都能拿到“国际一等奖”。不仅擅长数学,王晓琮还能流利地讲出英语和法语。代表中国到美国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他是唯一一个不用翻译的人,不仅能用英文讲定理证明,连数学公式的翻译也能信手拈来。

“舔盘子的老师”是个真性情的“怪老头”


  王晓琮的法语是这几年才学会的。有一年,王晓琮得到一个去法国交流学习的机会,但不懂法语成为这次学习的拦路虎。“不懂就去学。”王晓琮没有放弃,他花了6个月的时间,把法语词典背了下来,到出发去法国时,他已能够熟练运用了。“只要想学,就没有什么能难倒王晓琮。”同事们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觉得他是在可爱。
  一次期末考试,一个学生线性代数考了59分。59分就意味着要重新学习、考试,许多老师在阅卷时往往会多给1分“通融分”让学生通过,王晓琮却不,原则不可改。心情郁闷的学生在学校贴吧里感慨:“线性代数考59分挂科,为什么老师不多给一分呢?”刚发出去不久,就有学生问:“难道你的老师是王晓琮?”发帖者称是,大家恍然大悟:“怪不得呢!”王晓琮该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对学生严格到有些“狠”。
  但“狠”之外,王晓琮的真性情却显露无遗。为学生辅导专业课程时,王晓琮从来没有架子,他坐在學生堆里,一讲就是半小时,过了饭点也不在意。有一次,几个学生写论文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便去找王晓琮。当时已是夜里十点多,学生们到时他已准备休息了。看到学生们来,王晓琮立即说:“给我吧,你们先走,待会给你们。”只过了20分钟,王晓琮就把写论文的学生叫了回去,面对面提出修改意见,直到学生们弄懂为止。
  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的食堂里,王晓琮是那个吃得比学生还简单的老师。每天早上,他只吃一碗黑米粥加两张五毛钱的鸡蛋饼,中午和晚上也极少点荤菜。一份饭、两个素菜,王晓琮总是吃得干干净净,剩下的一点油汤,他还要接点热水晃一下,倒在米饭里一起吃干净。为了不浪费,王晓琮有时甚至会把盘子也舔干净。
  有一次,王晓琮在食堂舔盘子的画面被一个学生拍了下来,照片很快在校园里传开了。“大学老师的工资这么低吗?为什么要这么节约啊?”后来大家才知道,王晓琮捐助了好几个贫困学生,他绝大部分的工资都用来助学了。

“傻瓜琮哥”凭着风骨成为“传说”


  教书之余,王晓琮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用脚步探寻内心的向往。他像外国的很多导师一样,每年都要旅行两次,只不过他坐的是最便宜的绿皮车,住最便宜的青年旅舍,吃最便宜的路边摊。
  有一次,王晓琮在云南旅行时碰到了一个外国旅行团,他渊博的学识和流利的英文表达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最后一起结伴旅行了十几天。回到学校后,他兴奋地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见闻,还很自豪地说:“吃住加起来,一共只花了3000元。”真性情的王晓琮,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学生们口中那个亲切的“琮哥”。
  一年又一年,王晓琮渐渐成了哈尔滨理工大学里的一个“传说”,蹭他课的人越来越多。在学校贴吧里,关于王晓琮的内容一个接一个:“请问谁有王晓琮老师的课表?”“我想去蹭王晓琮老师的课。”“晓琮老师的专业课怎么样?”听过课的学生自豪不已,向新生传递信息“超级厉害的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循环往复,王晓琮的课堂越来越热闹,新面孔越来越多,他的传说也越传越广。
  教书几十年来,王晓琮教过的学生,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评上了教授或副教授,而他依然还是讲师,住在职工宿舍里。人们好奇:“是他没有这个能力吗?”这个答案很快被人们否定了。面对浮躁的学术环境,王晓琮选择了专心做自己的事业。他说:“我从来没有多高的觉悟和志向。只求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求尽能力把事业做好,活得随性、简单、自在,保持本来的样子到老。”
  尽管时隔多年,王晓琮的学生李林依然记得王晓琮辅导他参加建模比赛时的情形。当时,李林需要准备中英文两个演示稿件,英文稿正是王晓琮指导的。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交给王晓琮的稿件是长是短,他总能在半小时内看完并把指导意见返还给李林。最后,在王晓琮的指导下,李林在那次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但在指导老师一栏,王晓琮的名字却没有出现,他对李林说:“我只管辅导,其他的不重要。”对王晓琮来说,相比学术研究,荣誉和名号都是无所谓的。
  在很多人看来,王晓琮“很傻”,但这才是他的“大智”之处。只有“大智”者,方能如此“大愚”。在这个时代,不仅需要那些星光闪耀的偶像,更需要这样朴实无华的“扫地僧”,这也是一个育人者的“风骨”。
  2019年9月,如果你家有孩子考上了哈尔滨理工大学,那么他一定会在校园里见到这么一名低调踏实的人民教师。
其他文献
一  我和大伟是青梅竹马。小时候,大伟的爸妈和我爸妈是一个单位的同事,我们同在一个家属大院长大。大伟比我大三岁,一直以哥哥自居。他每天陪我玩儿、保护我,当我爸爸出差、妈妈加班时,他就把我领到他们家吃饭,还把他最爱吃的红烧肉悄悄埋到我的碗里。我在他们家“骗吃骗喝”的次数数都数不过来。那时,大伟的妈妈常和我开玩笑:“吃了我家这么多饭,以后就给我们家做媳妇吧。”我听她这样说,就忽闪着眼睛乖乖地回答:“好
期末测试后,女儿萌萌兴奋地跟我汇报:“妈妈,这次考试我进步了十多名,奶奶奖励我66元,爷爷给了99元呢。你最爱我,可不能比他们小气!”  这孩子,怎么掉钱眼里了?我皱起眉,爷爷奶奶一时兴起给予的奖励,没想到到了10岁的萌萌那里却变了味,近段时间来,萌萌对钱的概念特别热衷,刚开始建立金钱观念的她可别被带偏了。  就在这时,我一位学生的妈妈打来电话,说孩子进步很大,感谢我的“精神红包”。所谓“精神红包
女儿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后,如何处理堆积成山的旧书成了令张熙头疼的事。摆着嫌占地方,送人觉得太旧拿不出手,当废品卖又有点舍不得。这时,张熙平时使用的一款手机软件發来了一条闲置物品回收的推送消息,她这才知道废品回收种类如此丰富。  手机、电器、小家电,线上回收选择多  张熙一直以为只有手机有回收价值,但随着对线上家电回收市场的了解,她发现游戏机、打印机等都能在线回收。张熙翻出了家里闲置的一台黑白打印机,
秋日一个午后,我来到安徽省黟县南屏村。举目远望,淡蓝色的南屏山起伏绵延,似天地间相隔的一道屏障。山脚下的南屏村,因背倚南屏山而得名。  武陵溪环绕村庄,横跨溪上的三孔石桥倒映在清澈水面,如圆月一字排开,闪着晶莹的亮。青石缝间,爬山虎四处蔓延,叶片由绿泛红,连同石板、石栏、石柱,一切沧桑古朴。踏过石桥,来到徽州民居特有的水口,见小桥流水、古木参天,五彩斑斓的树叶缓缓飘落,或落在地上,或落在小亭瓦楞上
1  威严静穆的六扇门里,所有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前不久,藩国使臣进贡给皇帝一本名叫《君王策》的书,书中讲的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帝王治国谋略,皇帝甚是喜欢。可是第二天,皇帝放在床榻上的《君王策》居然被人盗走了。皇帝大怒,亲自下诏,命六扇门三日内将盗贼缉拿归案。  夜半时分,总捕头司徒揽月从椅子上起身,晃晃悠悠地走向自己后院的书房。  一进书房,司徒揽月神情变得紧张起来,他小心翼翼地
在爱奇艺综艺节目《奇葩大会》的舞台上,金句頻出、草根味儿十足的“辣妈”辩手傅首尔每次出场都能引起笑声不断。她侃老公、聊孩子、说职场、谈人生,满嘴油盐酱醋,让人顿生无限感慨,连她自己也感叹“普通的自己竟然也可以这么有趣,说话可以获得那么多的掌声”。和很多人一样的是,傅首尔曾经选择过按部就班、结婚生子的平庸生活,这最终让她陷入抑郁;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她坚持读书写作,在平庸的生活里挣扎,并最终挣出一片
财迷总比“不中用”好  婆婆是那种闲不住的人,东家有女儿要结婚她要去帮忙,西家搬新家要请客也少不了她的身影……整个村子里就数她最忙,跟她年齡差不多的大妈们要不出去旅游,要不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都自在得很,哪里有像我婆婆那么折腾的。  随着婆婆年纪渐长,江宇和我商量,决定把她接到城里来住,免得我们总担心。我们去接婆婆时,一些大妈来劝我婆婆:“跟孩子去城里好好享福多好,别瞎折腾了。”看来,婆婆爱折腾
1  “我妈妈爱睡懒觉,特别特别懒。”当着一桌人的面,儿子冷不丁地冒出这么一句话。坐隔壁的小姑娘马上接了一句:“妈妈是生你养你的人,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她。”我儿子回道:“我奶奶说的。”  听到孩子们的对话,我有点尴尬,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儿子继续说:“我奶奶还说我妈妈很差劲,一个月领不到3000元的工资,还没有她退休金高呢!”这句话一出,我的朋友不淡定了。她凑过来跟我说:“老人家不可以这样教小孩
鲁老师:  您好!关注您已经有三年多了。在我看来,能活到您这样通透真是一件痛快的事。然而,我现在却活得不太痛快,希望您能够帮忙指点迷津。  我的不痛快主要源于我妻子,她的控制欲超强,让人无法忍受。在她家里,她父母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她的心意来做,稍有不如意她就当面呵斥。在我们家,她稍微收敛一些,不敢直接怼,可是每天也是各种碎嘴,一会儿抱怨我妈烧的菜放了辣椒,一会儿说我爸给小孩吃了不健康的零食。因为她
有一只蓝眼睛的白兔,它的名字叫蓝帽子。每天,它都要跟随魔法师到不同小镇的集市上变魔术。当魔法师举起魔棒,对着它说一声:“变!”白兔就真的变成一顶安安静静的蓝色帽子!围观的男人、村妇和孩子都惊奇地睁大眼睛,简直忘了呼吸!他们把金币、银币争先恐后地投进帽子里。这时候,魔法师再次举起魔棒说一声:“变!”蓝色的帽子就重新变成了一只活蹦乱跳的白兔。  白兔和魔法师一同向观众绅士般的鞠躬,演出在高声的喝彩中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