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附权力,不如经营艺术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ao844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子忠是明末画界大师,和陈洪绶齐名,被并称为“南陈北崔”。他早年也曾起意宦游,奈何国考总是考不上,后来便想开了,干脆不想再当官,只想在绘画界大展拳脚。于是他专攻绘画,一位明末收藏家论其菩萨像,说不比唐朝的吴道子画得差,其时书画界的执牛耳者董其昌也赞扬“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见”。
  他不只自己当画家,连其夫人也受到感染,尽管荆钗布衣,也能点染设色,画眉画梅,画竹画猪,工笔逸笔,形神毕肖;他的三个女儿也都有绘画特长。
  有意思的是,崔家是物质与精神两张皮,高者比高处更高,低者比低处更低。他们住的是棚户区,“荜门土壁”,穿的是补丁衣,“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不过,崔家的茅屋虽破,每天“洒扫洁清”;衣服虽烂,“着穿整洁”;更重要的是,崔子忠与其妻女做起画来,共构思,共着色,共品评,“相与摩挲指示,共相娱悦”,这般有着共同语言、共同志趣与意趣的家庭生活,君家可有?
  可惜,崔子忠家穷,是真穷。抗清名将史可法兴之所至,赶大早骑着白马来崔家看崔子忠作画,不知不觉到了“一湖芰叶正田田,买棹重过傍午天”,肚子咕噜噜叫了,才晓得没吃早餐。崔家哪有早餐吃?他们家穷得已经好多天揭不开锅了。史可法感慨良久,便把自己骑的马送给崔子忠,自己徒步回去了。
  崔子忠如果把这匹好马变卖掉,半年口粮就解决了。崔子忠还真是卖了,得了40两银子,但他不是去买口粮,而是呼朋唤友,从街东头喊到街西头,将他们都喊到馆子里来吃,并且宣布餐费是史可法送的,不是什么君子不能碰的“盗泉”。于是朋友们痛饮了一日,40两银子花完了。崔子忠尊敬史可法,所以没有拒绝对方的馈赠,但他不愿靠此生活,这是气节问题。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名马换美酒,源自李白认定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千金如何再来,可能是稿费吧;画家崔子忠千金散尽,钱来得应该也挺快,因为他的画非常值钱,供不应求。
  问题是他不肯。当时的很多权贵人士希望跟他交个朋友,他“皆逃避不顾”。贵人有钱,作品有价,贵人要买一幅画,崔子忠计较什么?他计较的是,当时官场腐败、社会黑暗,贵人的钱多是齷龊的,与其让这种人拿金银绸缎换自己的画,他宁愿穷着、饿着。
  那么,不是权贵人士,一般的士人来了,崔子忠卖不卖?他也不卖。很多士人仰慕崔子忠的为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崔子忠也多是闭门不见。原来,当时的儒林也不是那么清清白白的。所以,尽管跟这些士人玩,对钱途不太有帮助(一般士人没有权贵那么有钱),对名气上涨却很有帮助,崔子忠也不大跟他们玩。
  崔子忠有个同学叫宋应亨,两人从小一起玩到大。宋应亨后来很牛气,任职在吏部,见老同学那么穷,想给他“扶贫”,扶贫方式是:恰好有一人想升官,找到吏部来跑关系,宋应亨便对他说,你不要送钱给我,要送就送给我的老同学崔子忠去。这个买官者不差钱,一次就给崔子忠送来千两黄金。俗话说“一夜暴富”,崔子忠要暴富,一秒就可以了,手伸出去接了金子,就富了。崔子忠却坚决拒绝,回复宋应亨:“你要是真觉得我穷,可以把你的工资送给我,现在非要让我在中间接受买官者的贿赂。咱们同学那么多年,你还不知道我崔子忠是什么样的人吗?”弄得宋应亨灰头土脸,“愧谢而已”。
  崔子忠还有个同学叫宋玫,后来任职御史,可能是要给上级送礼,特别想要崔子忠的一幅画。崔子忠无论如何就是不给他画。好吧,不让你画,我们搞同学聚会,你要来吧。于是崔子忠就去参加毕业30年的同学聚会了。可到了聚会现场,崔子忠才知道,根本没有聚会,这是宋玫将他骗来,关在官邸,不让他回去。
  不回去就不回去吧,老同学这里有好酒好菜,省得我挨饿。崔子忠很想得开。宋玫笑了:好啊,你在这里放开肚皮尽管吃,吃个十天半月,我都供你;你家那些兰花兰草过十天半月就旱死了,养的鱼过半个月也饿死了,到时别怪我啊。
  画是崔子忠之好,花和鱼是崔子忠之命,号称“高冠草履,莳花养鱼,不知贫贱之可戚”。贫贱不可悲,花死了才可悲啊。崔子忠急死了,连道“我画我画”。崔子忠之画就这样被他的花绑架了。
  他画了一幅山水送与宋玫。画,已画了:花和鱼,当放我回家去继续养吧。宋玫便喜滋滋地送崔子忠回家。哪知崔子忠到了家,就派一个童子再去宋家,说自己那幅画画得太匆忙,意蕴尚不足,“有树石简略处,须增润数笔”。
  哎呀,要精益求精,崔同学对我多好啊。宋玫自然高高兴兴地让那童子把画带回崔家。崔子忠拿到画,却一把撕了个稀巴烂,百万名画成了废纸。你要把这画送你领导?你去送吧。你绑架我,我就撕你票—这一幅画值多少張银票啊,崔子忠却一把给撕了。
  不爱钱,不攀名,不与权力做交易,只淡然地过自己清贫而独立、自由而高蹈之精神生活,所以钱谦益评价崔子忠“形容清古,望之不似今人”。
  他的意思不是“望之不似今人”,而是今人绝不会有这般“形容清古”者。这和当今有些四处钻营、以作画为名攀附官员、共谋利益的所谓书画大家相比,崔子忠无疑是书画界难得的一股清流,希望某些权力在手者也能以类似精神自省,不要让自己的龌龊玷污了艺术。
  编 辑/葡 萄
其他文献
1853年,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出版了自己的长篇作品《荒凉山庄》。在狄更斯的笔下,邪恶的废品收购商人克鲁克以莫名的自燃结束了生命。为此,狄更斯遭到了社会名士的炮轰,称其宣扬迷信。在那个时代,人体自燃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18世纪,英国的《伦敦哲学学报》上刊登了一份关于人体自燃的调查报告:1731年,62岁的伯爵夫人班迪吃过晚餐后,在女仆的陪同下回卧室就寝。翌日,女仆惊恐地发现班迪被烧得只剩下部分头
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周平王迁都洛阳的原因是西都(即镐京,今陕西西安)破败以及被戎狄盘踞。但事实上,周平王东迁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西都虽破败,却没有到要迁都的地步。相比洛阳,西都是周朝的发祥之地,历史更为源远流长。虽然在周幽王末年,此地发生大乱,但其在周朝人心中的地位仍然不容忽视,周平王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其次,戎狄盘踞也不是主要问题。那时的戎狄多以游牧为生,他们的一大特点就是迁徙无常,戎狄当时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徐海一带从四五月份开始连降暴雨,以致农作物歉收,盗贼蜂起,饥民遍地。新任两江总督端方临危受命,负责督促江苏的大小官员投入赈灾。  但端方很快发现了这个官僚系统的不靠谱,直至十月份,仍有“徐海饥民纷纷外出,由于地方官办赈不尽得法,而义赈各绅又未赶到之故”。对办理义赈极有经验的盛宣怀于是建议端方:命令地方官效仿义赈(民间赈灾)的方式救灾。官赈虽然在资金上得天独厚,但赈灾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你好吗?你如今在哪里呢?  我常常想起你,你平常说话笨嘴拙舌,但每当有人跟你谈心时,你情商、智商“爆表”,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你是值得大家依靠的肩膀,这肩膀不硬也不软。  我们的相识充满了戏剧性,可以算是“不打不相识”。我们一起坐在学校医务室里包扎伤口,看着对方滑稽的状态哈哈大笑。我真的很高兴,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遇见了你,就像舒克遇见了贝塔。  你从初一时的淘气包成长为初三时
曹操的重要谋士程昱与曹操私交甚笃,曹操曾握着他的手说:“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然而,《三国志》中记载:“魏国既建,(程昱)为卫尉,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免。”  所谓“争威仪”,大概就是攀比排场,或争执于排名、座次之类的东西。可能是某次开会,工作人员把中尉邢贞的座位安排在卫尉程昱之前,程昱一看,火了,当场大骂起来,破坏了会场的和谐友好气氛。大概那是一次比较重要的会议,程昱的闹腾影响很不好,因此受到了
如果要评选史上最牛诗人,屈原是当之无愧的老大。首先,屈原的故事是很多名人写诗的素材,比如李白、杜甫。  李白、杜甫当年写诗的时候,就像如今的小学生写作文喜欢引用爱迪生、牛顿的故事一样,特别喜欢举例子。那一年,李白要写一首诗,叫作《江上吟》。和小学生写作文的套路一样,他先写了一番风和日丽、波平浪静、祖国山河多么美好的景象,然后开始举例子了:“屈平(屈原)词赋悬日月……”  瞧,李白就像小学生请出爱迪
后周世宗是个很不错的皇帝,用史官的话说,他的“英武之材可谓雄杰”,他的虚心纳谏、用人不疑就是所谓典型的贤主作为。可是,这个贤主也有缺点:猜忌心很重。他猜忌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表妹夫、后周驸马张永德。  原来,周世宗柴荣不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儿子,是内侄。郭威当皇帝前,是后汉隐帝的枢密使。汉隐帝不信任老臣,准备派人杀掉在外征战的郭威,郭威无奈,只得起兵造反。汉隐帝知道消息后做得更绝,把郭威留在京师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梁太祖朱温封钱镠(liú)为吴越王,准许建都杭州,建造王府。钱镠大兴土木,不久,富丽堂皇的王府建成。府前需要树立旗帜,钱镠决定用毛竹做旗杆,让得力将领钱龙成负责采办。  中和二年(882年)在永兴之战中,越州观察使的十万大军被钱镠打败。越州观察使扮成屠夫星夜逃回越州老巢,钱龙成率兵紧追不舍,把他抓回后斩首。越州观察使的侄子刘昌卫为了杀掉钱龙成给叔父报仇,便隐名埋姓投奔
英国著名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行事老练沉稳,大权在握达20年之久,始终可以维持在国会下议院的优势地位,可惜他在执政末年竟栽了跟头。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英国为争夺海上的主动权冲突不断,这给双方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沃波尔主政英国之时,他开始对双方的关系进行调整。1729年,双方签订条约,规定英方不与西班牙的殖民地进行贸易。为了确保条约有效落实,西班牙获得在其领海范围内登上英国船只进行巡检的权力。
一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声望达到了政治生涯的顶点,并踌躇满志地宣称“要把英国变成一个无愧于战场归来的英雄们的国家”,对英国人民许下许多动听的诺言。  然而事与愿违,尽管劳合·乔治使出浑身解数,战后英国各方面的状况仍不尽如人意: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一系列内政外交上的失利使得劳合·乔治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得到的支持率越来越低。  眼看新一届议会大选即将来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