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徐海一带从四五月份开始连降暴雨,以致农作物歉收,盗贼蜂起,饥民遍地。新任两江总督端方临危受命,负责督促江苏的大小官员投入赈灾。
但端方很快发现了这个官僚系统的不靠谱,直至十月份,仍有“徐海饥民纷纷外出,由于地方官办赈不尽得法,而义赈各绅又未赶到之故”。对办理义赈极有经验的盛宣怀于是建议端方:命令地方官效仿义赈(民间赈灾)的方式救灾。官赈虽然在资金上得天独厚,但赈灾的效率与信誉,都远远落后于义赈。官赈若能效仿义赈模式,“不尽得法”的情况应该可以改观。
然而,即使端方想采纳“效仿义赈”的建议,也行不通,因为江苏的州县官员在办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低效率与腐败程度让人触目惊心:多个地方的“灾民户口尚未查清,拨给赈款至今未放,比比皆是。甚或讳灾匿报”,不但不救灾,还趁机发灾难财。
而赶来徐海义赈的士绅也发现无法跟当地的官赈系统合作。因为按照义赈的章程,必须由“司事挨户亲查”灾民的受灾情况,对需救济的人家发放票证,再凭票领取救济金(物),而当地官方的灾户登记却敷衍了事,只是叫“乡董、地保造册送州,系匀摊办法”。换言之,官方提供的救济户册是不可信的。考虑到义赈“筹款匪易,不敢草率”,办赈的义绅不希望跟官赈合作。
这时候,端方终于意识到,他手下的整个官僚赈灾体系已经完全靠不住了,赈灾必须另起炉灶。他一面奏请朝廷,将一批失职、渎职的官员撤职查办。一面发电报饬令苏北的道员:“官赈极贫每口给钱一千,将款项全交义绅。”也就是说,端方决定丢开州县的官僚系统,将官赈的物资全部交给义绅全权发放,官方只负责监督与协助。盛宣怀也给端方送来了一份可以委派往各州县担任赈灾总董的富有办赈经验的义绅名單。此时已是十一月份了。江苏徐海赈灾自此进入由义绅主导的阶段。
前往办赈的众绅尽管遇到了各种困难,比如官方提供的灾民登记名册失实不可用,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州县发放赈钱迟缓,但最后总算不辱使命,比较顺利完成了此次赈灾。因为“自义绅到后,各原籍散放(赈钱)得法”,聚集于清江浦的数十万灾民纷纷回籍,令端方终于松了一口气。假如没有义绅义赈的介入,以彼时彼地的官僚作风,真不知有多少饥民要继续流离失所、饿死街头。端方的胸襟也值得敬佩,对民间的义绅义赈没有设防、贬损的心态,对腐败的官赈也没有袒护到底。稻
编辑/梓童
但端方很快发现了这个官僚系统的不靠谱,直至十月份,仍有“徐海饥民纷纷外出,由于地方官办赈不尽得法,而义赈各绅又未赶到之故”。对办理义赈极有经验的盛宣怀于是建议端方:命令地方官效仿义赈(民间赈灾)的方式救灾。官赈虽然在资金上得天独厚,但赈灾的效率与信誉,都远远落后于义赈。官赈若能效仿义赈模式,“不尽得法”的情况应该可以改观。
然而,即使端方想采纳“效仿义赈”的建议,也行不通,因为江苏的州县官员在办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低效率与腐败程度让人触目惊心:多个地方的“灾民户口尚未查清,拨给赈款至今未放,比比皆是。甚或讳灾匿报”,不但不救灾,还趁机发灾难财。
而赶来徐海义赈的士绅也发现无法跟当地的官赈系统合作。因为按照义赈的章程,必须由“司事挨户亲查”灾民的受灾情况,对需救济的人家发放票证,再凭票领取救济金(物),而当地官方的灾户登记却敷衍了事,只是叫“乡董、地保造册送州,系匀摊办法”。换言之,官方提供的救济户册是不可信的。考虑到义赈“筹款匪易,不敢草率”,办赈的义绅不希望跟官赈合作。
这时候,端方终于意识到,他手下的整个官僚赈灾体系已经完全靠不住了,赈灾必须另起炉灶。他一面奏请朝廷,将一批失职、渎职的官员撤职查办。一面发电报饬令苏北的道员:“官赈极贫每口给钱一千,将款项全交义绅。”也就是说,端方决定丢开州县的官僚系统,将官赈的物资全部交给义绅全权发放,官方只负责监督与协助。盛宣怀也给端方送来了一份可以委派往各州县担任赈灾总董的富有办赈经验的义绅名單。此时已是十一月份了。江苏徐海赈灾自此进入由义绅主导的阶段。
前往办赈的众绅尽管遇到了各种困难,比如官方提供的灾民登记名册失实不可用,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州县发放赈钱迟缓,但最后总算不辱使命,比较顺利完成了此次赈灾。因为“自义绅到后,各原籍散放(赈钱)得法”,聚集于清江浦的数十万灾民纷纷回籍,令端方终于松了一口气。假如没有义绅义赈的介入,以彼时彼地的官僚作风,真不知有多少饥民要继续流离失所、饿死街头。端方的胸襟也值得敬佩,对民间的义绅义赈没有设防、贬损的心态,对腐败的官赈也没有袒护到底。稻
编辑/梓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