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搞赈灾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徐海一带从四五月份开始连降暴雨,以致农作物歉收,盗贼蜂起,饥民遍地。新任两江总督端方临危受命,负责督促江苏的大小官员投入赈灾。
  但端方很快发现了这个官僚系统的不靠谱,直至十月份,仍有“徐海饥民纷纷外出,由于地方官办赈不尽得法,而义赈各绅又未赶到之故”。对办理义赈极有经验的盛宣怀于是建议端方:命令地方官效仿义赈(民间赈灾)的方式救灾。官赈虽然在资金上得天独厚,但赈灾的效率与信誉,都远远落后于义赈。官赈若能效仿义赈模式,“不尽得法”的情况应该可以改观。
  然而,即使端方想采纳“效仿义赈”的建议,也行不通,因为江苏的州县官员在办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低效率与腐败程度让人触目惊心:多个地方的“灾民户口尚未查清,拨给赈款至今未放,比比皆是。甚或讳灾匿报”,不但不救灾,还趁机发灾难财。
  而赶来徐海义赈的士绅也发现无法跟当地的官赈系统合作。因为按照义赈的章程,必须由“司事挨户亲查”灾民的受灾情况,对需救济的人家发放票证,再凭票领取救济金(物),而当地官方的灾户登记却敷衍了事,只是叫“乡董、地保造册送州,系匀摊办法”。换言之,官方提供的救济户册是不可信的。考虑到义赈“筹款匪易,不敢草率”,办赈的义绅不希望跟官赈合作。
  这时候,端方终于意识到,他手下的整个官僚赈灾体系已经完全靠不住了,赈灾必须另起炉灶。他一面奏请朝廷,将一批失职、渎职的官员撤职查办。一面发电报饬令苏北的道员:“官赈极贫每口给钱一千,将款项全交义绅。”也就是说,端方决定丢开州县的官僚系统,将官赈的物资全部交给义绅全权发放,官方只负责监督与协助。盛宣怀也给端方送来了一份可以委派往各州县担任赈灾总董的富有办赈经验的义绅名單。此时已是十一月份了。江苏徐海赈灾自此进入由义绅主导的阶段。
  前往办赈的众绅尽管遇到了各种困难,比如官方提供的灾民登记名册失实不可用,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州县发放赈钱迟缓,但最后总算不辱使命,比较顺利完成了此次赈灾。因为“自义绅到后,各原籍散放(赈钱)得法”,聚集于清江浦的数十万灾民纷纷回籍,令端方终于松了一口气。假如没有义绅义赈的介入,以彼时彼地的官僚作风,真不知有多少饥民要继续流离失所、饿死街头。端方的胸襟也值得敬佩,对民间的义绅义赈没有设防、贬损的心态,对腐败的官赈也没有袒护到底。稻
  编辑/梓童
其他文献
宋江是水泊梁山这个山寨公司的绝对老板,众多员工拥护他,爱戴他,愿为他赴汤蹈火。为什么?因为他混过官场,混过江湖,知道人不同,欲望不同,要针对性地下“及时雨”,满足其欲望。  男婚女嫁是人生大事。宋江虽是个光棍汉,但他深知若能给人找到老婆,这种恩情是难以报答的。所以,他就把这件事,多模式地认真抓起来:对没妻之人,他是许人以愿,比如对王英;对妻亡之人,他是续之以弦,比如对秦明;对有妻之人,他是接来团聚
“一个火星有时会毁灭一所房子。”这听起来像是一条禁烟广告。然而三百多年前,一位面包师因为忘了关炉子,酿成了伦敦历史上最大的火灾。大火蔓延了五天,这座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的五分之四变成了废墟。作为伦敦历史上八大灾难之一,这场大火改变了伦敦的面貌,也改变了历史。  面包房的火星  那是一个干燥炎热的夏夜,1666年9月2日,星期天午夜一点左右,位于伦敦市普丁巷的国王面包房突然起火。面包房臨近泰晤士河,周
腊月二十八,我们回老家过春节。  晚上,我对爷爷说:“明天早上我想喝甜豆浆。”奶奶说,爷爷有肩周炎,手臂痛,让爸爸明天早上去镇上买。爸爸提议,用豆浆机磨一点儿。爷爷说:“都不用!爷爷明天早上用石磨给你磨豆浆!”爷爷还说,石磨磨出来的豆浆才是原汁原味,更香更浓更好喝。说完,爷爷就称了五斤黄豆,泡在水桶里。  第二天早上,爷爷喊我起床一起去磨豆浆。我和爷爷来到石磨旁,爷爷告诉我,这个石磨是全村人共用的
明朝正德年间,武阳城治安非常混乱,奸商和街霸横行,民风不古,皇上遂派一身正气、善断疑案的柳青去做知县。  柳青到任后,严厉打击奸商街霸,武阳城的治安渐渐好了起来。这天,柳青忽听一阵击鼓声,他叫差役唤击鼓之人上堂。一个拄着拐杖、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走进来,扑通跪倒在堂下哭诉起来,她说自己的老伴儿死得早,儿子常年在外跟马帮驮货为生,家里只剩下她和儿媳两人。最近两年,儿媳连饭都不让她吃饱,还经常虐待她。说着
国民党官员中有不少长寿者,何应钦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总教官、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国防部长、行政院长等,军衔至一级陆军上将,可谓大红大紫的人物。1949年到台湾后,他被蒋介石打入冷宫,变成了一个空头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没有权了,他就研究养生,而且颇有心得,有些方法也确有科学道理。  晚年,何应钦应台湾长寿会邀请,做过一次关于养生之道的演讲,他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修养、
吴用自号“加亮先生”,颇有几分自比诸葛亮的意思。但吴用只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在东溪村做民办教师,根本没有诸葛亮那样“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的志向,最初只不过是想劫生辰纲,发一笔横财罢了。  后来,吴用上了梁山,也没有什么远见卓识。诸葛亮身卧隆中之时就早已将“西川五十四州”之图绘好,并提出了以西蜀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而吴用根本没有这样的纲领性方略,连类似“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从大处着眼
“瓦萨·普利荷达(欧洲著名小提琴家)的妻子阿尔玛·罗斯在营地,她需要一把小提琴。”这是奥斯威辛集中营内一位“死囚”的请求,被工头口传到营地办公室。这对于正在筹建女子乐团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小提琴很快就被送到阿尔玛手中。自此,每天营房上锁后,便是地狱中的狂欢节,狱友们载歌载舞,甚至还走起“时装”秀。  阿尔玛出生在德国一个殷富的犹太人音乐世家,她的父亲是维也纳爱乐团的首席指挥官。在阿
张于湖紧赶慢趕,行至半山那座道观时,已是掌灯时分。夜色朦胧中,“女贞观”三个大字映入张于湖的眼帘。没容他细思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道姑已经热情地迎出来。他被安顿在观中西厢房内。  此时月已升空,山风过处,满山松涛阵阵。不读书,可就白白浪费了这个好风良月夜。张于湖整顿完毕,于行囊中抽出一本书,就着窗前一豆灯火读起来。就在这时,一阵琴声从观中某个方向飘来,泠泠如山泉叮咚,潺潺如春雨绵绵,伴着满山松吟与月
1853年,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出版了自己的长篇作品《荒凉山庄》。在狄更斯的笔下,邪恶的废品收购商人克鲁克以莫名的自燃结束了生命。为此,狄更斯遭到了社会名士的炮轰,称其宣扬迷信。在那个时代,人体自燃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18世纪,英国的《伦敦哲学学报》上刊登了一份关于人体自燃的调查报告:1731年,62岁的伯爵夫人班迪吃过晚餐后,在女仆的陪同下回卧室就寝。翌日,女仆惊恐地发现班迪被烧得只剩下部分头
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周平王迁都洛阳的原因是西都(即镐京,今陕西西安)破败以及被戎狄盘踞。但事实上,周平王东迁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西都虽破败,却没有到要迁都的地步。相比洛阳,西都是周朝的发祥之地,历史更为源远流长。虽然在周幽王末年,此地发生大乱,但其在周朝人心中的地位仍然不容忽视,周平王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其次,戎狄盘踞也不是主要问题。那时的戎狄多以游牧为生,他们的一大特点就是迁徙无常,戎狄当时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