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知识点比较琐碎,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参与意识,且个体间的差异性很大,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从更新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引导探究、实验教学等方面来阐述对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兴趣培养 高中化学 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非常重要,如果失去了兴趣,就很难把这门课程学习好。因此,我们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即让学生能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学习,有主动的探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呢?
一、更新化学教学理念是前提
理念是实践的前提、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也就有什么样的效果。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师生双边的活动,需要师生互相配合。现代教育观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教师要改变过去化学教学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培养其对化学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如我在上到“碱金属”中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实验时,把学生分成三大组,让他们先设疑:(1)Na2O2先与H2O反应;(2)Na2O2先与CO2反应;(3)Na2O2与H2O、CO2同时反应。然后让学生在讨论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节课下来,他们还意犹未尽,这节课的效果也就很好地达到了。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化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化学问题,主动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化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因此,我们要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实际问题(如空气污染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核污染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大地震引起了核电站的核泄漏,让全世界人都感到恐慌和不安,也对地球的环境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思考:核电站要怎么样好好利用和维护?如果把这个课题抛给学生,既可以促进他们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思考,也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三、引导探究,培養情趣
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吸引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引导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方法、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在教学实践中,优先考虑的是学生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如实验、操作、讨论等)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如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如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思维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如我在讲授高二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中铁的有关知识点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几种假设,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后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发挥实验的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且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利用好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各项能力。化学实验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纽带,是学生产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在教学过成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开设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有趣、生动的实验,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课堂上要尽量安排一些有趣、生动的实验,如学到氨气的性质时,可以做“美丽喷泉”的实验。用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做实验时,当打开止水夹,根据内外压强差的原理,烧杯中的水会立刻上升到圆底烧瓶中,出现“美丽喷泉”的奇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再比如说当学到乙醇的时候可以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学生的注意力分有意识注意和无意识注意,通过有趣的实验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我们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化学的乐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让他们真正喜欢上化学。
【关键词】兴趣培养 高中化学 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非常重要,如果失去了兴趣,就很难把这门课程学习好。因此,我们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即让学生能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学习,有主动的探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意识呢?
一、更新化学教学理念是前提
理念是实践的前提、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也就有什么样的效果。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师生双边的活动,需要师生互相配合。现代教育观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起引导作用。教师要改变过去化学教学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培养其对化学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如我在上到“碱金属”中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实验时,把学生分成三大组,让他们先设疑:(1)Na2O2先与H2O反应;(2)Na2O2先与CO2反应;(3)Na2O2与H2O、CO2同时反应。然后让学生在讨论和做实验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节课下来,他们还意犹未尽,这节课的效果也就很好地达到了。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化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化学问题,主动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化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因此,我们要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实际问题(如空气污染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核污染问题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的大地震引起了核电站的核泄漏,让全世界人都感到恐慌和不安,也对地球的环境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思考:核电站要怎么样好好利用和维护?如果把这个课题抛给学生,既可以促进他们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思考,也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三、引导探究,培養情趣
我们知道,引入新课一般有开门见山的直导式、有观察规律的发现式、有实验操作的演算式、有具吸引力的问答式等,在各种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与课本有关的问题或通过引导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方法、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在教学实践中,优先考虑的是学生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如实验、操作、讨论等)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如何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如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思维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如我在讲授高二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中铁的有关知识点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几种假设,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后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发挥实验的魅力,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且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利用好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各项能力。化学实验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纽带,是学生产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在教学过成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开设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从中获得知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有趣、生动的实验,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课堂上要尽量安排一些有趣、生动的实验,如学到氨气的性质时,可以做“美丽喷泉”的实验。用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做实验时,当打开止水夹,根据内外压强差的原理,烧杯中的水会立刻上升到圆底烧瓶中,出现“美丽喷泉”的奇景。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叹这一实验现象的同时,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景象,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再比如说当学到乙醇的时候可以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学生的注意力分有意识注意和无意识注意,通过有趣的实验能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我们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化学的乐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让他们真正喜欢上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