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在全国各省市广泛使用,这必将对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形成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与评价方式改革必须具有前瞻性,努力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优化的课堂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模式
课堂是达成教学目标最主要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关乎学生的未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互动学习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充当课改的先行者,率先实践参与式教学这一理念。
一、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功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从教育家们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广泛参与对于每位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这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参与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环节。参与式最初是英国的一套社会学理论,目的是吸引受国际援助的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使国际援助获得成功。后来被引进教学领域,形成了现在的一种教学法。它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参与者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目的使每个不同(背景、个性、经验、智能类型)的人都平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掌握方法,建构知识系统,体验丰富的情感形成能力。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有一致性。
参与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坚持了以下理念。
1.开放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项的,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借助教材、教辅、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单项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俗称填鸭式的教学。参与式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体现的在三个维度:其一,学生和老师在地位上是对等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启智的导引者。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参与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学生具有得到独厚的纯真和奇思妙想,作为老师应去体验、欣赏孩子眼中的世界,去理解孩子与众不同的思维。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保护好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其二,课堂设计是开放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把一堂课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或者至少是某一思维阶段)的一个点,这一个点立足于前一个点,同时又是下一个点的基础。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各环节的安排。其三,课堂授课是多边互动的。 “多边”是指教学活动的主客体,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及其管理部门。互动”是指“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学学相长;学校及其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学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的统一。
2.实践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结合民主、科学、创新的思想进行教学,特别是活动课的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让所有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是学生学习的解惑者、导向者、设计者、帮助者、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习探究者。学生们都能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并对课本知识及社会热点的相关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潜意识的培育学生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充分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索。
3.民主性
参与式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重视学生的平等参与,学生自己探索,自觉学习。真正体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对理论与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寻求科学的依据,不断进行实践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感受学生自己成长的快乐。使学生体验到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学习与合作的微妙,也更容易使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采取小组学习,面对同一问题既可以唇枪舌战,也可以洗耳恭听;既有发表个人见解时的心情舒畅,也有自己在略逊一筹时而追问、反思自己。另一方面,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的积极参与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在贡献自己劳动成果时,又在倾听来自于小组、个体的不同观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才,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通过参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思考中不断进步。
二、高中政治课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力途径。参与式课堂教学是当前高中政治课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教学评价改革的进程。
1.评价内容较为单一
课堂评价仍然以课本知识的识记、认知为重点,而忽视了课本知识的运用,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新课标背景下,一些老师试图通过活动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花样新奇,在听课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以活动的方式参与探究,教师将课堂组织的热闹非凡,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但是到检查知识环节是往往会出现老师设置的题目绝大部分的学生答不出的尴尬局面。这启发我们在知识认知的过程中不能只片面的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学生认知能力、运用能力的提高。
2.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艺术性
完成三维目标需要老师和学生密切的配合。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但在平时的组内听课是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提问时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逐一回答,教师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有时也会看到老师鼓励学生的现象但是方式较为生硬,缺乏艺术性让听课的老师觉得很难受。当前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听到的评价语言有这样几种:好、真棒、不错、你真厉害、鼓掌激励等。这些评价的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过于形式化,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政治课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模式
新课标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回归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我观点、交流彼此的感悟,分享彼此的见解,在参与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互动彼此对话、彼此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认知体系。在参与式教学中,课堂评价追求的并不是学生的分数和等级的高低,而是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知识认知能力。
(作者单位: 1.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师范学校 730900
2.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 730900)
甘肃省规划课题《“参与式”课堂评价研究》课题编号GS(2010G0113)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评价方法;评价模式
课堂是达成教学目标最主要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探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关乎学生的未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互动学习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充当课改的先行者,率先实践参与式教学这一理念。
一、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功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从教育家们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广泛参与对于每位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这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参与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环节。参与式最初是英国的一套社会学理论,目的是吸引受国际援助的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使国际援助获得成功。后来被引进教学领域,形成了现在的一种教学法。它的出发点是让每个参与者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目的使每个不同(背景、个性、经验、智能类型)的人都平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中掌握方法,建构知识系统,体验丰富的情感形成能力。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有一致性。
参与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坚持了以下理念。
1.开放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单项的,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借助教材、教辅、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单项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俗称填鸭式的教学。参与式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性体现的在三个维度:其一,学生和老师在地位上是对等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平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启智的导引者。在课堂上通过师生参与走进学生丰富多彩、曼妙无比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学生具有得到独厚的纯真和奇思妙想,作为老师应去体验、欣赏孩子眼中的世界,去理解孩子与众不同的思维。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保护好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其二,课堂设计是开放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把一堂课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或者至少是某一思维阶段)的一个点,这一个点立足于前一个点,同时又是下一个点的基础。这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各环节的安排。其三,课堂授课是多边互动的。 “多边”是指教学活动的主客体,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及其管理部门。互动”是指“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学学相长;学校及其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学水平与管理水平提高。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的统一。
2.实践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结合民主、科学、创新的思想进行教学,特别是活动课的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让所有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比学生多些经验的求知者,是学生学习的解惑者、导向者、设计者、帮助者、主动的学习者和学习探究者。学生们都能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并对课本知识及社会热点的相关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潜意识的培育学生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充分让学生思考、讨论、探索。
3.民主性
参与式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共同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重视学生的平等参与,学生自己探索,自觉学习。真正体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对理论与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寻求科学的依据,不断进行实践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感受学生自己成长的快乐。使学生体验到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学习与合作的微妙,也更容易使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采取小组学习,面对同一问题既可以唇枪舌战,也可以洗耳恭听;既有发表个人见解时的心情舒畅,也有自己在略逊一筹时而追问、反思自己。另一方面,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的积极参与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在贡献自己劳动成果时,又在倾听来自于小组、个体的不同观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才,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通过参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思考中不断进步。
二、高中政治课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力途径。参与式课堂教学是当前高中政治课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教学评价改革的进程。
1.评价内容较为单一
课堂评价仍然以课本知识的识记、认知为重点,而忽视了课本知识的运用,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新课标背景下,一些老师试图通过活动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花样新奇,在听课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课,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以活动的方式参与探究,教师将课堂组织的热闹非凡,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但是到检查知识环节是往往会出现老师设置的题目绝大部分的学生答不出的尴尬局面。这启发我们在知识认知的过程中不能只片面的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学生认知能力、运用能力的提高。
2.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艺术性
完成三维目标需要老师和学生密切的配合。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但在平时的组内听课是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提问时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逐一回答,教师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有时也会看到老师鼓励学生的现象但是方式较为生硬,缺乏艺术性让听课的老师觉得很难受。当前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经常听到的评价语言有这样几种:好、真棒、不错、你真厉害、鼓掌激励等。这些评价的方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过于形式化,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政治课参与式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模式
新课标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回归生活,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我观点、交流彼此的感悟,分享彼此的见解,在参与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互动彼此对话、彼此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认知体系。在参与式教学中,课堂评价追求的并不是学生的分数和等级的高低,而是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知识认知能力。
(作者单位: 1.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师范学校 730900
2.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 730900)
甘肃省规划课题《“参与式”课堂评价研究》课题编号GS(2010G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