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土壤磷有效性与植物适应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p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磷素有效性、植物叶片磷含量及土壤-植物磷素营养关系,以期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磷素的影响,明确植物群落对土壤磷素环境的适应性。【方法】以农地为对照,采集了黄土丘陵区125块样地中不同植物(包括草本植物茵陈蒿、长芒草、铁杆蒿及人工林柠条、沙棘、刺槐)的叶片及其生长的土地表层(0~20cm)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全磷、有效磷、pH和叶片磷含量,分析了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特征以及土壤有效磷与叶片磷含量、土壤p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极低(1.54mg/kg),全磷含量较高。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农地>茵陈蒿>沙棘、刺槐、柠条>长芒草、铁杆蒿,土壤pH在不同植被类型样地间差异不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叶片磷平均含量为1.43mg/g,其中茵陈蒿和沙棘叶片磷含量较高,与其他植物差异显著(P<0.05);不同植被类型(除沙棘外)样地土壤有效磷与叶片磷含量间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植物叶片磷含量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叶片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随着植被的恢复,土壤有效磷占全磷含量的比例升高,土壤磷素营养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且人工林植被对土壤有效磷的改善作用优于退耕自然恢复草本植被;不同种类植物叶片磷含量不会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发生较大的变动,人工林植被对土壤有效磷的需求高于退耕自然恢复的草本植被,在黄土丘陵区人工加速植被恢复过程中,可对人工林地适当增施磷肥。
其他文献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从视觉渠道获得的知识人类能够记住25%,从听觉渠道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但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则能够记住65%,可见“多通道参与”模式学习效果很显著。我们可
分析了《实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课程的指导思想是工学结合;通过教学项目载体的选择与新老课程内容的整合这两个工学结合改革难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课程
随着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急需研究和解决。面对新形势,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现实需要,为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提供强有
以往的二十年间,农化企业倡导进一步做好“安全科学用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术语“Stewardship”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不广泛,通常解释为农户对农用化工品从使用、淘汰到废
以型材弯曲成型机械——肋骨冷弯机为例,介绍了PLC在型材弯曲中的应用,同时对其安全性、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中要注意的技术问题作了论述说明。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吉首大学工
长期以来, 学前教育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幼儿教育逐渐向小学、 成人教育方向发展, 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课程游戏化是江苏省幼
班庄镇中心幼儿园位于赣榆县最西部的苏鲁交界处,是一所乡镇公办幼儿园;,这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着“石材之乡”的美誉。我园利用这一优势,带领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积极探索,不
现代电机往往不再是零件级的执行器,而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机电一体化系统。介绍现代电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有待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
高职高专教育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健康发展有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文提出了高职教育应树立的公共平台意识,并从专业、课程、基础设施与管理制度四个方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