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小学中年级段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9508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县城小学中年段英语教学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我们采用的新老互帮互学,不仅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师生共同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 小学中年段 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新课标》的理念要求。2011年12月,《新课标》(修订),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素质教育,提下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整体世界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2.多元智能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多元智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目前,欧美国家都在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对教育的改革。在国内,一些沿海城市部分学校也在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3.省内县城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目前,我省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绝大部分县城小学英语教学起步晚,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
  4.小学中年级段学生现状分析。
  (1)在心理上的变化:在英语学习上,因为中年级教学从以听说为主转到逐步增加读写要求,给一部分学生带来压力,一些消极的情绪也随之而来。
  (2)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三年级开始,词汇量增加,如果学生不能运用理性思维,找到语言规律,其英语学习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后果。
  (3)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到了三四年级有些同学明显基础好、接受知识快,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很容易造成成绩的两极分化。
  (4)学生学习习惯与策略的差异: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的重要的方法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策略。
  二、概念的界定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以下几个范畴: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 等方面。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1.研究目的。
  (1)我课题组将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逐渐解决中年级段学生出现的消极现象,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2)创建适合小学中年段英语教学的模式,以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为高年段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3)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全面健康的发展。
  2.研究内容。
  (1)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和我课题组对小学中年段英语教学的分析,我们将在中年段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教学,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克服中年级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通过更合理的评价方式,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更健康的学习英语。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为了本课题能顺利地进行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行为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2.研究过程:
  (1)在研究的准备阶段,通过制定方案、前测分析等工作,我们发现课题组内的教师对“多元智能理论”虽然有所了解,但不够深入。
  (2)在研究进行阶段,我们边实践边研究,找出问题,随时想办法解决。同时,在三、四年级分别设置了实验班,并配备了实验班教师及实验班教师的指导教师,保证了课题组研究过程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3)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利用课题组活动时间,共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文章和理论。在活动中学习新知,保持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4)在总结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学习材料,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希望在本课题结题后,能够继续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更现实的问题。
  五、研究成果
  1.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变化。可以看出我校三、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数不但消除了对英语学习的不良情绪,而且始终能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我们实验的预期目标之一。
  2.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采用的新老互帮互学,共同研究和实践的方法,不仅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师生共同全面健康的发展。
  六、分析与讨论
  第一,现在我们的课题即将结题,但是研究的脚步还将继续,我们还想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向高年级伸展,希望能够学生进行高一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题目标的达成和推广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师资力量不平衡、理念陈旧等问题依然存在,有待找出更好地方式解决。
其他文献
【摘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思维导图又叫做“心智图”,就是结合图画与色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现知识点,是辅助学习与思考重要的教学工具。因此,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优点,明确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长期以来,词汇教学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合适的方法来展开词汇教学。思维导图
【摘要】Friends作为提升英语能力必看剧目之一,是极为典型的美式幽默的喜剧代表,其字幕翻译有众多版本。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阐释活动。笔者拟以Friends的陆台两个版本为例,将美式情景喜剧中语言幽默的翻译放在关联理论视角下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是以得出关联理论的导向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即关联理论视角下对幽默字幕翻译的策略及技巧。  【关键词】关联理论 语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考个好成绩,而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发展。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了解英语思维习惯以及英语表达方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将其贯穿在英语教学中的各个方面,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法教学 思维能力 发展  思维能力是智慧的核心,是一切智力
【摘要】目前我国正兴起MTI热,但是各个MTI培养单位的课程设置缺乏自身特色,千篇一律,没有专业特点,本文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有效设置MTI课程,一是联系各个培养单位的特色专业,二是扎根于各个培养单位所在区域的实际翻译需求。  【关键词】师资 特色专业 地域性  自从200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以来,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MTI热,从2007年至今,共有206所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不仅丰富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更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活力。高效课堂的顺利建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建立高效课堂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新课程 高效课堂 教育方式  为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英语教学必须不断的进行改革
【摘要】词汇是语言教学的一大要素,作为高中必修科目的英语,提高其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这对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考试成绩有着难以忽视的作用。本文就高中英语课堂的词汇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词汇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万丈高楼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词汇就如同建筑的基础,逐步掌握英语词汇是尚处语言学习阶段的高中生们的必经之路。教师们应重视词汇教学,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实现词汇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更应当在阅读教学中秉持“立德树人”理念,让学生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 立德树人 主题活动 阅读策略  引言  以往初
【Abstract】Teachers are the industrious gardener of human beings and also the bridge of students from ignorant to erudite. The occupation of teaching is said to be the happiest job of mankind for it ha
【摘要】为了强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课余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在英语五项基本技能方面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在近年的英语教学中,笔者在所任教班级开展英语配音活动。为了检验英语配音练习法的效果和实用性,笔者通过测验、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同学们对于此项任务效果的反馈,证明了此方法对于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也证明了此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探寻英汉文化差异的主动性具有推动作用。  
【Abstract】This thesis is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choosing the original text to translate,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subjectivity of Lin Yutang as a translator and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