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s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为临诊特点,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并可经卵垂直传播。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雏鹅大批死亡,对养鹅业的发展影响极大。雏番鸭亦可感染小鹅瘟病毒,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因此,搞好小鹅瘟的防治工作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诊断和防治技术方面介绍该病,以便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一、诊断技术
  
  1. 流行病学诊断。该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近年来,1月龄以上鹅发病的病例增多。病鹅、带病鹅群及隐性感染的成鹅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华东地区流行季节为每年12月至次年7月,东北、西北地区为4~7月,西南地区为每年11月至次年6月。
  2. 临床症状诊断。雏鹅3~5日龄即开始发病,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常呈最急性,往往没有症状就突然死亡。15日龄以下发病的雏鹅一般为急性,病鹅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多量气体或液体;有些病雏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两腿麻痹,1~2天内衰竭死亡。15日龄以上的雏鹅表现为亚急性,以精神萎顿、消瘦、拉稀为主要症状,少食、病程长,有的可自愈但生长不良。一般病禽的日龄越大,病程越长,症状越轻,死亡率也较低。
  3. 病理变化诊断。可见肠道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黏液增多,黏膜呈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里面有容易剥离的凝固性栓子。直肠黏膜轻微出血,内含黄白色稀粪。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胰腺颜色变暗,个别鹅的胰腺出现小白点。心肌颜色变淡。脾脏充血。肾脏肿胀。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后,可见脑膜下血管充血。有的病变不典型,仅见黏膜充血或出血,肠内容物混有较多的灰白色纤维素性絮片。
  4. 实验室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试验,如琼脂扩散试验、聚合酶链反应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5. 鉴别诊断。①与鹅副黏病毒病(鹅新城疫)的区别:鹅新城疫所有品种和日龄的鹅都可发生,肺部有出血;小鹅瘟主要发生于1月龄内的小鹅。②与病毒性肠炎的区别:病毒性肠炎发生于进雏后6~30天,以8~15天多发,发病速度和传播速度较慢,发病24小时内只有10%左右的患雏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小鹅瘟发生于进雏后4~6天,以第五天最易发病,且发病迅速,传播快,发病12小时就有50%左右的患雏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二、综合防治技术
  
  1. 常规防治措施
  种鹅于开产前1个月用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参考免疫程序为:产蛋前15~20天,2头份/只,肌肉注射,产蛋中期加强免疫1次,2~4头份/只,可使小鹅出生后获得一定的特异性抵抗力(天然被动免疫力)。直接接种1日龄的雏鹅也具有一定效果。雏鹅2~5日龄用小鹅瘟高免血清(或抗小鹅瘟蛋黄抗体)预防注射,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以防强毒感染而发病,此法有较高的保护率,但注射后7天必须严格隔离饲养。
  炕坊内的孵化设备、一切用具以及屋内及地面应定期消毒,尤其是小鹅瘟流行区域的炕坊应注重消毒。免疫种鹅群和非免疫种鹅群的种蛋应分开孵化,避免孵出的雏鹅母源抗体水平不同,从而影响雏鹅群的免疫效果。对入孵的种蛋应严格进行药液冲洗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以防病毒经种蛋传播。不同地区的种蛋不得混孵。
  育雏期间的小鹅要注意保温、降湿、通风,尽量不要下水或少下水。鹅群宜小群饲养,便于管理和控制疫病。不同地区的雏鹅不得混群,如确实要混群,则应隔离饲养20天以上,在确认无小鹅瘟发生时,才能与其他雏鹅合群。
  禁止从疫区引种(包括种苗和种蛋),从源头上控制本病。正常引种要做好隔离检疫工作,对引进的种鹅群要做血清学检查,淘汰阳性个体;无条件的养鹅场也要对引进的种鹅隔离观察5~7天。引种时也可在当地每羽注射1毫升小鹅瘟疫苗后再启运,但最好坚持自繁自养。
  2. 紧急防治措施
  在确诊小鹅瘟后,应立即将未出现症状的雏鹅隔离出饲养场地,放在清洁无污染场地饲养,每只皮下注射0.5~0.8毫升高效价小鹅瘟血清。患病仔鹅紧急注射小鹅瘟血清,小鹅(10日龄或体重150克以内)胸部皮下注射0.8~1毫升,大鹅(10日龄以上或体重150克以上)注射1~1.5毫升。注射时要一鹅一针头,同时工作人员进出每个群体时要注意换衣换鞋,避免交叉感染。也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入禽用抗病毒药物,可试用病毒灵,每天1~2次,每次1片,有时会有一定疗效。为防止细菌性感染,每羽小鹅可肌注1000~2000单位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连用2~3天。也可中西药结合治疗,取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30克、绿豆70克、甘草30克煎水,可供100羽小鹅饮用,每天1剂,连服3天,或每千克饲料中加病毒灵1.5~2克,每羽每天再注射板蓝根针剂0.8~1毫升,连续2~5天。同时可以补充电解质、多维等,帮助鹅增强体质和恢复体能。
  全场紧急消毒,使用可以杀灭病毒的消毒药物对鹅可能接触的用具、设备、鹅舍、道路及其他建筑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并尽可能消灭或隔离苍蝇。病死小鹅不能乱扔,应用火烧掉或深埋。
  (作者联系地址:杭柏林 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李杰 河南省新乡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邮编:453003)
其他文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市民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阶层,并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为新市民购房提供资金支持是住房公积金管理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就各方面制约因素进
肾细胞癌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从遗传学角度可分为散发性肾细胞癌和遗传性肾细胞癌,有遗传基础的肾细胞癌占所有肾细胞癌的5%[1]。遗传性肾细胞癌多并发全身其他组织脏器良性
泥螺,俗称黄泥螺、麦螺、梅螺等,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潮间带滩涂,以浙江和江苏的资源量最多,其中尤以宁海长街所产的泥螺品质最佳,远近闻名。长街泥螺的最大特点是胃内不含泥筋,颗粒饱满,肉质柔软,味道鲜美。经过腌制加工、科学调味的泥螺更具有嫩而香脆、肉质鲜美、卤汁洁净、风味独特的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人工养殖泥螺具有生产周期短(养殖3个月左右即可采收)、投资少、收益高、成品可加工储藏等优点,每
中椒105号  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中早熟甜椒一代杂交种。植株生长势强,连续结果性好,第一朵花着生在第九至第十叶节,定植后35天左右开始采收。果实灯笼形,3~4个心室,纵径10厘米,横径7厘米左右,单果重100~120克。果色浅绿,果面光滑,品质优良,果肉脆甜。抗逆性强,兼具较强的耐热和耐寒性,抗烟草花叶病毒,中抗黄瓜花叶病毒。丰产、稳产,每公顷产量60~7
棉花蕾铃脱落是生产上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是直接影响棉花产量并导致其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调查,一般棉田蕾铃脱落率为50%~60%,如遇不良的生育环境,其脱落率还会更高。    一、蕾铃脱落的主要原因    1. 光照不足。光照不足使棉株的光合能力降低,光合产物减少,叶片向果枝运输有机物质的速度也降低,满足不了开花和幼铃生长所需要的有机养料,从而引起大量蕾铃脱落。  2. 无机营养供应不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