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工:被忽视的职业背后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trai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月,多家网站出现题为《郑州畅乐园老年公寓护工残忍虐待老人》的帖子,一经转发,文中所附的文字和视频引起网民的极大愤怒。经电视台记者调查,“冷血护工”郑焕明经常在凌晨三、四点,将所照顾的老人拖起来,用各种方法折腾虐待,若老人稍有反抗就进而施以暴力。
  至5月31日下午,62岁的郑焕明被治安拘留,公安机关表示,待事实全部调查清楚后,将进一步追究其民事、刑事责任。其所在的郑州畅乐园老年公寓被依法撤销,现任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公寓现有的34名老人将被分别妥善安置到中原区内其他8家老年公寓生活。
  “郑焕明现象 ”引发了许多人对养老护工这一行业的关注,而几乎从未引起重视的养老护工也在多方关注之下,抽丝剥茧,逐渐向公众展现其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护工的一天
  今年59岁的陈铁庚来自苏北盐城,来南京做养老护工已经整整六个年头。在这家养老公寓,他负责111号房四位老人的全护理。“一定要有爱心,要细心,没这点功夫,肯定干不下来。”陈铁庚说。
  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8点是他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全护理房间的老人大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工帮着穿衣服、刷牙、洗脸,有的吃饭还要一勺一勺地喂。早饭后,如果天气好,陈铁庚会推老人出来晒太阳,得一点空闲,他还要回房间换下老人的衣服、被单清洗,虽然养老院也有洗衣机,但如果沾上大便、尿渍的被单,得先刷干净。午饭后,老人大多会睡上一小时左右,从下午4点开始,他得开始张罗老人们洗脚、擦身子,除了中间吃个晚饭,一般会忙到晚上8点左右老人入睡。
  因为是24小时全护理,陈铁庚跟老人们睡在一个大房间。晚上,每隔两小时,他就会起来帮老人翻身,以免老人长时间不动弹生褥疮。
  除了收入,养老护理员们还需要来自外界社会大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进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
  每位老人的床头都有一张生活记录表,除了每天的吃喝拉撒外,陈铁庚还详细记录了每位老人的药物服用情况以及测量数据。陈铁庚说,“这四位老爷子都80多岁了,不是高血压就是糖尿病,都是从家里带来的药,药的种类和剂量都不一样,可不能马虎。”
  在养老院里,负责全护理的护工基本没什么假期。陈铁庚说,来南京6年了,只是听说过中山陵、夫子庙等景点,也没机会去逛逛。现在他所在的白下区养老公寓虽然处在市中心,但他去过的也只是大门口的一个药房,这还是帮老人买东西时去过一两次。
  据养老院负责人介绍,像陈铁庚这样有爱心、任劳任怨、长期坚持下来的护工少之又少,很多养老机构面临的都是人手短缺的问题。
  
  护工短缺困局
  “护工短缺,一直是我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有时候甚至好几个月都招不到一个人,如果实在需要人手,只能降低对人员的要求。”南京某养老机构的负责人感叹,“这个活又脏又累,白天照顾老人生活起居,晚上需要巡查翻身,还要处理老人的大小便,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由于护工准入的门槛较低,养老院自己简单培训后就可以上岗,不少养老院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进行培训。实际上,我国2002年就出台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明确规定了护工应当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应当接受一定的培训。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江苏最早开设老年与服务管理专业的学院。毕业于应天学院07届的钱梦琦,如今是南京欢乐时光老年公寓的副院长,和她同届的罗微却离开了这个行业,目前在一家公司从事办公室文案的工作。
  “工资待遇太低了,这个行业目前的工资都不会超过2000元,有的还不到1500元,这点钱实在难以生存。”罗微说,其实她的要求也不高,但是在养老院经常会出现老人离世的现象,使她长期心理负担很重,而且长期和老年人在一起工作,没有激情和挑战性,也让很多和她一样的年轻人选择了离开。
  记者了解到,养老护工行业工资待遇偏低是普遍现象,由于工资低,职介经理普遍反映养老护工不好招,“一般年纪轻的都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工作,做做钟点工每个月就能赚3000多块,谁愿意去当护工呢,讲出去也不好听。”
  据了解,全上海养老机构护工一共有12000多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其中包含最低工资标准的1280元,以及各类加班、津贴、奖励等补助。而相较之下,专职照料老人的住家保姆,按照护理级别的不同,收入一般可以达到2000多元到4000元,因此养老机构普遍面临护理员难招、流动性大等难题。
  上海康健敬老院院长王林生介绍说:“不仅是收入的问题,大多数护理人员感觉自己的社会地位不高,有些在这里工作,回家都不敢说,觉得被人瞧不起,家里也不会支持他。”
  业内人士表示,正是因为这些问题,导致养老院护工人数短缺,使得一些专业知识缺失的门外汉,甚至郑焕明这样道德败坏的人鱼目混珠,进入养老护工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弱了护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得“虐老”事件频发。
  
  养老护理保障计划
  上海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代表性城市,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5年上海户籍老年人比例将達到三成,特别是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人数的增长尤为迅速,达到每年20万人。
  未来五年,上海的养老床位将增加2.5万张,总数将达到12.5万张,这对于上海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容易被很多人忽视的,却是现在全国都面临的养老机构护工短缺的现实困境。
  据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胡丁捷介绍,就上海市而言,按每年新增5000张床位,每5张床位需要1名护工计算,上海的养老机构将每年需要新增护工1000名,而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目前全国养老护理员有2万余人,但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缺口相当巨大。
  业内人士表示,眼下当务之急是提高护工的收入。目前上海一些特定区域已经实现由政府向护理人员发放岗位津贴,每月最高补贴达到400元。不过就算加上政府补贴,护工与居家保姆的工资差距依然较大,究其原因与养老机构普遍收费偏低有关。
  据统计,上海目前有625家养老机构,去年全市养老机构的总收入为13亿元,具体到每张床位的年收费仅为70元左右。“因为现在执行的收费标准是1993年制定的,我们院从1996年建院到现在,收费标准基本没有调整过,光是用收费收入这一块去维持服务人员的工资,那肯定是做不到的。”徐汇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姚爱伦女士说。
  胡丁捷表示:“全市平均收费不到1200元每年,收费最低的养老机构可以低到300多元。在养老机构普遍收费标准就低的情况下,导致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始终上不去。”
  但是不少老年家庭的支付能力有限,如果要提高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这些老人乃至老人的家庭就会承受不起。“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解决老年人的支付能力问题,如养老金、子女给父母赡养费等,这样才能把市场提升。”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副处长张凡说。
  2011年5月,上海市在新医改中推出“老年护理保障计划”,将从医保资金中划拨出一部分保障资金用于养老支出,无论老年人正在接受政府提供的家庭病床、养老院或居家养老服务,还是选择自行聘请家政人员,或是由子女照料,都可以在经过评估之后获得一定金额的补贴。
  “老年护理保障计划”的实施,将会使上海的老年家庭有更多的保障资金用于养老支出,也可以间接地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收入水平。不过除了收入之外,养老护理员们同样需要的,应该是来自外界社会大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进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
  编辑:于俊霞 美编:庞佳
其他文献
最近几天,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一份报告,让不少工作或生活在城里的人开始困惑起来:我属于中等收入人群吗?我“被脱贫”了吗?  这份通称为“2011年城市蓝皮书”的报告,全名为《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报告称,到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已达2.3亿人,占城市总人口的37%左右;按照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全国城市贫困人口数为5000万人,约占城市
央视最近播出的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经意间火了!此片成了微博热门关键词,风头甚至盖过了同时播出的美、韩热播剧,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就连《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也大呼意外,表示“挺不适应”。聚集舌尖滋味的纪录片为何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民以食为天。舌尖状态是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的浓缩。生命的成长与舌尖的况味息息相关,可以说有着怎样的舌尖记忆就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  观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人们对网络双刃剑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便了,犯罪手段却更隐蔽了;信息传播快捷了,可信度却降低了;知情权扩大了,隐私权却没有了;理性的表达自由了,可非理性的表达更任意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立法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可以说,网络立法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当然,任何一项立法都会出现杂音,网络立法也如此。一些人以网络自由作为
时至年末,随着各大高校相继出台2012年自主招生简章,高考自主招生的话题再一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  相比去年,今年公布的自主招生方案可谓是花样迭出。各大高校纷纷推出名目繁多的招生计划,如“新百年计划”、“圆梦计划”、“师表计划”、“望道计划”等等,让人眼花缭乱;而去年形成的“北约”、“华约”和“卓越”三足鼎立的自主招生联盟,也因为南开与复旦两所大学的退出而发生了格局的变化。  作为深化高校招生录取
6月6日,北京中华世纪坛前停着的几排私家车,显得格外显眼。每辆车的倒车镜上都系着同样的绿色丝带,车身的相同位置也都贴着同色系的绿色车贴,上面写着“顺风车”三个笔体略显卡通的字。  这是由“顺风车联盟”发起的“首届顺风车日”活动现场,在本次活动的发车仪式上由33辆私家车组成的“顺风车队”,分成两队,带着象征绿色、环保、爱心的绿丝带和顺风车贴,在同一时间发动引擎,开始了北京城内的巡游。今后,他们将成为
在公立医院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北京率先打破“以药养医”格局的尝试,在很多医改专家看来,近乎于义举。  2011年12月,卫生部召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协作组会议,布置了九大课题,决定由北京市牵头,试点“医药分开”。  北京医疗体制结构的复杂程度全国皆知,其中涉及到多个部委及主管部门。如何在协调好各方利益的前提下,将最难触碰的“药”难题解决好,考验着北京的耐力与决心。  当前,卫生部同时在安徽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摘自“十八大”报告  党的十六大以来,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实现社会稳定,一直都是社会关心的现实问题。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着重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51.27%。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2011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这标志着我国大陆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而在2010年,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还分别是66979万人和67112万人。  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
“十·一”前夕,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花木有限公司在天安门广场制作了两个大型花篮,工人们冒着烈日在紧锣密鼓地工作着。花篮高达15米,大的一束花就有两米左右。据了解,摆花工程将在9月27日竣工。今年的花坛摆放时间将从节前持续到党的十八大会议闭幕。本刊记者刘俊标/摄
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是一个充满文化忧患的时代。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历史与现实等诸多因素要求我们将目光投向对“他者”的观察,以深化与开拓我们文化忧患的内涵。李兆忠这本《暧昧的日本人》,标志着我们学界的文化忧患已挺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产生了由“内”向“外”的新变。   “暧昧”是一个很难说的话题。尽管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有过“暧昧的日本的我”的表达,尽管美国学者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用“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