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分析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de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确定重点人群,探索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参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细则》的要求,对全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结果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6%。女生(61.6%)高于男生(55.9%)。城区(61.3%)高于郊区(54.6%)。视力不良检出率小学为46.8%,初中为78.0%,普通高中为89.0%,职业高中为71.0%。轻度、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8.4%、17.8%和32.5%

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学前、小学四至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是关键阶段。城市学生是重点干预对象。学习压力大、室外运动不足、视觉空间小等因素是导致学生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另外儿童青春期的用眼卫生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和老年人跌倒所致髋部骨折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跌倒所致髋部闭合性骨折,在西京医院创伤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所有年龄≥65岁患者,回顾性分析合并房颤病史及其他慢性病史与髋部骨折的相关性,对照组按年龄、性别、入院时间1∶1匹配,使用χ2检验与Logistics回归分析计算房颤患者发生骨折的比值比(OR值)。 结果骨折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烟史、饮酒史、
目的分析采用万古霉素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的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达标情况,以及万古霉素相关(vancomycin-associated,VA)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因素。 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接受静脉注射万古霉素治疗且进行了谷浓度检测的老年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VA-AKI的危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肿瘤分布、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1995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参加肿瘤筛查的6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的临床资料,共纳入研究898例,年龄61~105岁,中位年龄82岁。采用低剂量螺旋CT、胃肠镜、甲胎蛋白、腹部B超、前列腺特异抗原分别行肺癌、胃肠道肿瘤、肝癌及前列腺癌的筛查。收集上述入选者在研究期间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肿瘤相关治疗及疗效。 结果共诊断
期刊
目的通过18F-AV4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阳性对不同部位的颅内微出血(CMBs),尤其是混合型CMBs的发生是否与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相关进行研究。 方法连续入选有认知障碍主诉且磁敏感成像序列上有CMBs的患者,通过制定排除标准,最终入组52例患者,平均年龄(68.2±9.9)岁。将患者按照CMBs发生的不同部位分为3组:局限于脑叶CMBs、深部CMBs和混合型CMBs,进行1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中常见的认知障碍的一种,发病率高,社会负担重,在临床实践中给予合理诊疗至关重要。我们根据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治指南,供临床医生参考。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早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PCI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55例)和康复组(5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心脏康复模式进行处理,康复组接受新型心脏康复模式进行处理,比较不同组患者处理前后心功能指标、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处理后康复组患者左室射
目的比较临床诊断标准和免疫组化检测两种方法筛查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Lynch综合征(LS)的准确性。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新确诊的EC患者病理组织行IHC错配修复(MMR)蛋白检测,对MMR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进行Lynch综合征相关突变基因的检测,同时以临床诊断标准(阿姆斯特丹Ⅱ型标准和修订的Bethesda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总计121例EC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双生子人群的糖尿病遗传度。方法利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9省市的10 253对同性别双生子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的相关信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计算糖尿病的遗传度。结果调整年龄和性别后,糖尿病的遗传度为0.41(0.15~0.7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45和≥45岁组的遗传度分别为0.83(0.72~0.91)和0.34(0.04~0.73),男、女性的遗传度分别为0.37(0.05~0.
目的分析排便频率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前瞻性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开展的时间为2004年6月至2008年7月,在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的个体后,最终有510 134人纳入分析。本研究使用的随访数据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排便频率和结直肠癌发病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平均随访9.9年,随访期间3 056人发生结直肠癌;在分癌种分析时,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边境城市15~64岁居民苯丙胺类兴奋剂(ATS)使用现状,为今后开展ATS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普通居民3 130人,开展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研究对象ATS使用及相关行为信息。结果研究对象为15~64岁居民3 130人,ATS终生使用率为4.0%(126/3 130),最近1年使用率为2.6%(82/3 130),ATS最近1年使用相关障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