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三包”政策就是“包修、包换、包退”。 其实这个概念早已不陌生,在购买日常家电的时候就已经融入了售后服务当中。如今正式融入汽车这个高消费产业中,对于消费者来讲在购车的同时更有保障,也更安心。政策中明确表明了家用汽车产品的“保修期”和“三包有效期”。保修期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免费修理;在三包有效期内,如果符合规定的退货条件、换货条件,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购车发票等办理退货或换货手续。规章规定保修期限不低于3年、6万公里,三包有效期限不低于2年或者是行驶里程5万公里。
关于消费者最关注的退换问题,政策中列出四种具体情形:一是从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60天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燃油泄漏,就可以选择换货或退货;二是严重的安全性能故障累计做两次修理仍然没有排除故障,或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可以选择退货或换货;三是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两次,或它们的同一主要零件累计更换两次仍然不能正常使用,可以选择退货或换货;四是,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条、车身当中的同一主要零件累计更换两次仍然不能正常使用,消费者也可以选择换货或退货。
除此之外,新规还规定了因修理时限的原因引起的换货情形以及因换货不成而引起的退货情形。针对消费者与厂商双方发生争议的解决办法,政策中也做了明确规定:一是消费者所购家用汽车产品已被书面告知存在瑕疵的;二是家用汽车产品用于出租或者其他营运目的的;三是使用说明书中明示不得改装、调整、拆卸,但消费者自行改装、调整、拆卸而造成损坏的;四是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自行处置不当而造成损坏的;五是因消费者未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维护、修理产品,而造成损坏的。六是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坏的。上述情况发生下,厂商都可以决绝退换产品。
点评:三包政策的正式落实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从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起草三包草案至今,经历多次意见征求,在民众热议当中不断完善,直到今日完整的三包政策才终于登上台面。政策的出台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以及合理规范汽车厂商的运营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整个汽车产业更加秩序井然。
(注:20家汽车企业三包政策详细解读如下表)
过半合资企业质保期限合格
据记者了解, 在合资品牌阵营当中,3年或1 0万公里的质量担保一共有6家企业,占了半壁江山,为主流的“担保数值”——这意味着半数合资企业目前所执行的标准,起码在“期限”这一关键点上,已符合“汽车三包”新规。在这6家合资企业当中,广汽系的“担保数值”出奇一致,但也有例外。广汽三菱的整车质保为“5年或1 0万公里”,或许是因为重塑品牌的“汽车新丁”需要这样的推进剂来笼络更多消费者的心。出奇一致的,还有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这三家企业,其“担保数值”均为“2年或6万公里”,未能达到“汽车三包”不低于3年、6万公里的保修期限。即便合资阵营中,这三家承担的质保周期最短,但并不影响它们每年成为中国乘用车销量排行榜上的前三甲,似乎从未改变。我们也发现有汽车企业,特别为了推动某款车型而执行另一种非公司主流的特别标准,比如东风日产的贵士和楼兰实行的“4年或10万公里”的高标准,东风悦达起亚的K5更把质保提高到“5年或10万公里”。上述有着高于寻常质保的车型,因为有高于寻常的价格,企业为其量身定做更长的质保周期,也在情理之中。
合资品牌质保期限远不如自主品牌
大多数汽车企业因为品牌溢价能力差,加上日益加剧的合资品牌的围剿,在调查的17家自主品牌车企当中,有12家企业其“质保周期”等于或超过3年或6万公里.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自主品牌目前执行的标准已符合汽车三包新规,而且远超新规标准的企业也占了大多数,其中包括力帆、海马、东风风行、吉利帝豪均执行的是“5年或10公里”的质保,但也有些相对较低端的车型,厂家仍实行较短的质保周期,并不是全车系“一视同仁”。
在自主品牌阵营当中,同样存在高于寻常的质保车型,比如长城的H6、帝豪的EC8、奇瑞A3。这些车型跟合资品牌某些享受“高待遇”的车型一样,同样是相对高端、抑或是旗舰车型。
豪华品牌对质保期限最保守
在记者看来,在豪华品牌中,最著名的“三驾马车”,其质保周期完全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均是2年不限公里数。相比之下,这样的质保周期明显是不甚给力的,而且低于汽车三包规章中“不低于3年、6万公里”的保修期限。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品牌越是强势,其所执行的“质保周期”越不给力,但消费者往往也并不会因此而放弃购买该品牌。或许正因为如此,大牌似乎始终是大牌,不必随大流在消费者面前"卑躬屈膝",但随着10月1日“汽车三包”政策的实施,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观。
点评:在记者看来,汽车“三包”规定的深层次意义并不是让消费者高枕无忧,而是在于建全产品责任的法律制度。这一规定将明确汽车行业生产商、销售商、维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制度化、规范化汽车产品的权责关系。以此为依据,质量问题举证、鉴定机构选择以及索赔流程等一系列在现行制度下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关于消费者最关注的退换问题,政策中列出四种具体情形:一是从销售者开具购车发票60天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出现转向系统失效、制动系统失效、车身开裂、燃油泄漏,就可以选择换货或退货;二是严重的安全性能故障累计做两次修理仍然没有排除故障,或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可以选择退货或换货;三是发动机变速器累计更换两次,或它们的同一主要零件累计更换两次仍然不能正常使用,可以选择退货或换货;四是,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条、车身当中的同一主要零件累计更换两次仍然不能正常使用,消费者也可以选择换货或退货。
除此之外,新规还规定了因修理时限的原因引起的换货情形以及因换货不成而引起的退货情形。针对消费者与厂商双方发生争议的解决办法,政策中也做了明确规定:一是消费者所购家用汽车产品已被书面告知存在瑕疵的;二是家用汽车产品用于出租或者其他营运目的的;三是使用说明书中明示不得改装、调整、拆卸,但消费者自行改装、调整、拆卸而造成损坏的;四是发生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自行处置不当而造成损坏的;五是因消费者未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维护、修理产品,而造成损坏的。六是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坏的。上述情况发生下,厂商都可以决绝退换产品。
点评:三包政策的正式落实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从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起草三包草案至今,经历多次意见征求,在民众热议当中不断完善,直到今日完整的三包政策才终于登上台面。政策的出台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以及合理规范汽车厂商的运营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得整个汽车产业更加秩序井然。
(注:20家汽车企业三包政策详细解读如下表)


过半合资企业质保期限合格
据记者了解, 在合资品牌阵营当中,3年或1 0万公里的质量担保一共有6家企业,占了半壁江山,为主流的“担保数值”——这意味着半数合资企业目前所执行的标准,起码在“期限”这一关键点上,已符合“汽车三包”新规。在这6家合资企业当中,广汽系的“担保数值”出奇一致,但也有例外。广汽三菱的整车质保为“5年或1 0万公里”,或许是因为重塑品牌的“汽车新丁”需要这样的推进剂来笼络更多消费者的心。出奇一致的,还有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这三家企业,其“担保数值”均为“2年或6万公里”,未能达到“汽车三包”不低于3年、6万公里的保修期限。即便合资阵营中,这三家承担的质保周期最短,但并不影响它们每年成为中国乘用车销量排行榜上的前三甲,似乎从未改变。我们也发现有汽车企业,特别为了推动某款车型而执行另一种非公司主流的特别标准,比如东风日产的贵士和楼兰实行的“4年或10万公里”的高标准,东风悦达起亚的K5更把质保提高到“5年或10万公里”。上述有着高于寻常质保的车型,因为有高于寻常的价格,企业为其量身定做更长的质保周期,也在情理之中。
合资品牌质保期限远不如自主品牌
大多数汽车企业因为品牌溢价能力差,加上日益加剧的合资品牌的围剿,在调查的17家自主品牌车企当中,有12家企业其“质保周期”等于或超过3年或6万公里.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的自主品牌目前执行的标准已符合汽车三包新规,而且远超新规标准的企业也占了大多数,其中包括力帆、海马、东风风行、吉利帝豪均执行的是“5年或10公里”的质保,但也有些相对较低端的车型,厂家仍实行较短的质保周期,并不是全车系“一视同仁”。
在自主品牌阵营当中,同样存在高于寻常的质保车型,比如长城的H6、帝豪的EC8、奇瑞A3。这些车型跟合资品牌某些享受“高待遇”的车型一样,同样是相对高端、抑或是旗舰车型。
豪华品牌对质保期限最保守
在记者看来,在豪华品牌中,最著名的“三驾马车”,其质保周期完全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均是2年不限公里数。相比之下,这样的质保周期明显是不甚给力的,而且低于汽车三包规章中“不低于3年、6万公里”的保修期限。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品牌越是强势,其所执行的“质保周期”越不给力,但消费者往往也并不会因此而放弃购买该品牌。或许正因为如此,大牌似乎始终是大牌,不必随大流在消费者面前"卑躬屈膝",但随着10月1日“汽车三包”政策的实施,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观。
点评:在记者看来,汽车“三包”规定的深层次意义并不是让消费者高枕无忧,而是在于建全产品责任的法律制度。这一规定将明确汽车行业生产商、销售商、维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制度化、规范化汽车产品的权责关系。以此为依据,质量问题举证、鉴定机构选择以及索赔流程等一系列在现行制度下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