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mi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 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理论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要一改以前的“冷面孔”、“霸权主义”,要“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作为主体,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2 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育,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有选择的权利。教师不但要解放学生的耳,还要解放学生的嘴和手,让学生去说,去问,去归纳,去总结,让学生动起来。例如在学习影响物质体积大小因素时,由于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学生难于理解,因此我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填写课本P10的表格,让学生总结结论:①lmol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小,lmol气体的体积较大;②lmol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各不相同;③相同条件下,lmol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于是每个组我各提供10粒黄豆、10粒大米,让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最后总结出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微粒间的间隔,而影响固体的主要因素时微粒的数目和大小,影响气体的主要因素有微粒的数目和间隔。讲完这部分内容后,细心的同学提出问题:①表格下面为什么标注温度和压强?②lmol气体的体积大约是22.4L吗?于是我又引导他们联系物理知识,学习气体体积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此部分内容,教师只是适当引导,提供物品,学生基本都能自主,积极的来完成。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生命之盐,只有充满兴趣的课堂教学才有滋有味,才会充满活力。我们传授知识时,如果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情绪高昂地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从而进行深入思考的一种急切心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心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钠的性质时,我先在脱脂棉中放了一小块钠,然后做滴水生火实验,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我问你们知道其中的原理吗?同学们急于想知道答案,于是我又让同学们分组做了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同学们在好奇、疑问中完成实验,实验做完了,原理、现象也就都掌握了。
  2 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享受成功的愉悦中不断进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主动学习。例如在讲物质的检验时,通过学案,学生先预习了NH4 、SO42—、cl的检验方法,接下来进行探究一,怎样鉴定一瓶药品是(NH42SO4,要求同学们自主设计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这个问题对于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解决。接下来我又进行探究二,现有NH4CL、(NH42SO4,KCL、k2SO4请将其鉴别出来,这时候不同的组的提出不同的方案,此时我没说哪组对、哪组错,我让他们亲自通过实验来验证,由于每一组都想证明自己的方案是正确的,都情绪高昂的进行实验,最后我再把他们的方案进行归纳汇总,得到肯定方案的同学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没得到肯定答案的同学也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无穷的动力。
  3 充分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我们知道,平时不愿听课的学生一上实验课就很兴奋,尤其是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所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增加一些趣味实验,比如制作水果电池;Na与CuSO4溶液反应等。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同学做实验只是为了好玩,或做实验时看一步做一步,做完实验后,什么也没记住,所以在每次上实验课之前,我都让各组间进行交流,相互间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推测现象,解释结论。实验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探究,讨论,总结。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多主体间的交流过程。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要转变角色,要由单纯的传授者和管理者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素质教育要求每堂课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由于不同学生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不同,因此他们学习起点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想尽一切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学习的机会。
  2 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内容。例如,课堂练习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模仿练习,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即使学习不好的学生,通过看例题,同学讨论,都能解决;一部分为探究练习,此部分内容留给掌握知识比较快的同学,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上要分配好时间,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这就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思考的时间,每堂课讲解不超过15分钟,其余的时间都留给学生去讨论、练习。
  “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万千”,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邓发灼
  [2]《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吴洪成
其他文献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运用物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并对别人(包括教师)的不同做法与想法进行理解以及做出必要的比较,它包括探索、交流、表述、比较、讨论、改进与纠正错误等多个环节。我在学校的高中预科段物理教学中,通过一学年有计划,有目的分组合作学习,唤起了聋生的高度投入。  一、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  1.1 合作学习中要促进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呢?
从近几年的高考可看出,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也是重点。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高中两大反应类型之一,高考中有多处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部分,如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电化学及非选择题中有关反应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等。因此,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不太好,现就教学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将学生较不熟悉、掌握不好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简单归纳如
一、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理念与旧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绝对的控制权,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学生成绩的评判等完全由教师自己说了算。比如,有的教师只注重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现成结论的传授,忽视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的探究过程;只注重智育目标,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只注重物理规律的严谨表达、推理及验证,忽视了教学艺术组织的探索与研究等等。  新的《高中物理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了实验,学生往往只能死记硬背、被动接受,而不能体会到科学现象的客观存在性和科学概念建立的必然性。另外,实验能力、以及主要通过实验来培养的探究能力本身就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所以实验对于科学课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来谈谈一些体会。  一、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是真正所有学生和器
期刊
摘 要:由于随着科技发展,当前视频监控技术主流趋向数字高清视频技术方向发展,市场上大多数模拟视频产品已停产;另一方面,目前广州地铁现有线路的模拟视频系统清晰度已无法满足未来地铁客运和行车监控需求。因此,模拟视频系统的更新换代和新应用技术的推广是势在必行的。本文主要对现时现有线路的视频技术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现有线路标清视频系统改造的方向,提出应用“光纤数字前端摄像机+后端云存储”此前沿技术于视频监控
一、区别硬水和软水实验的改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6页实验3—3,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该实验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入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观察两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笔者认为此实验设计存在以下缺点:  一是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在学生面前缺乏说服力。我曾多次做过此实验,无论是用蒸馏水还是用煮沸的水,在烧杯中搅拌都很不容易看到泡沫的产生,即使出现少量泡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