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之后的第3天,四川成都的建筑师刘家琨率领他的家琨设计工作室同事分头前往震区一线,开始对受灾地区房屋损坏情况进行调研。在收集大量现场资料之后,他们在Google地图上制作出了“汶川地震房屋受灾情况”地图。
截至5月25日12点,该地图已经详细提供80组房屋受灾的详细数据,其中甘肃省一组,四川省共79组,包括9个市区,7处县城,41个镇和22个乡。其中30组数据给出了房屋倒塌率,32组数据详细描绘了房屋受灾概况,20组数据列出具体的倒塌面积和数据资料。
同时,刘家琨建立了“汶川震后再生”博客,联合国内外16家建筑设计工作室,为灾后重建提供专业支持。
有些学校跟定向爆破的现场一样
人物周刊:灾后您也曾到聚源镇实地考察。作为一个建筑专家,您当时的观感?
刘家琨:我15号到达聚源镇。镇上建筑倒塌并不严重,但是聚源中学倒塌非常严重。学校中心教学楼完全倒塌,和定向爆破的现场一样。从现场做一些判断,这栋教学楼使用的是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中钢筋数量较少,用于搁置预制板的挑耳尺寸较小,因此地震时骨架晃开了,整栋楼就塌了。
如果是正常的装配式框架结构,废墟中应该有一些骨架立在那里,但是这个现场连骨架都没有了。在聚源这样一个地方,其他的房子都好好的。我们可以说,在这个地区的这样一个烈度,如果骨架够结实,房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人物周刊:这种公共建筑损坏程度超过民居建筑的情况普遍吗?
刘家琨:部分地区有这种情况,但是聚源中学的情况最为扎眼。学校周边的房子都没有垮,因此对比非常鲜明。向娥中学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完全跨塌了根本看不出结构。平通初中除了一栋宿舍楼以外全部坍塌。绵竹市有16个乡镇学校的校舍在地震中完全坍塌。总体感觉是基层的小学受灾情况非常严重。中国的基层教育本来款项就不多,因此基层小学的建筑标准也比较低,跨塌非常严重的。
人物周刊:根据国家标准,公共建筑的抗震标准是否应高于当地民居建筑?
刘家琨:其实,不仅公共建筑倒塌,民居倒塌的也很多。与城市相比,乡镇无论是建筑的标准,还是建筑的投入、质量,都比较差。
人物周刊:也就是说,不少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上无法达到国家的建筑抗震设防规范?
刘家琨:我觉得,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在相同地区,地震烈度是相同的,倒塌与没有倒塌的房屋在设计和施工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没有达到房屋抗震标准,但是房屋倒塌了,那这就属于豆腐渣工程。我认为本次地震中免不了有很多豆腐渣工程。
国家应该提高这个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
人物周刊:灾区应该原地重建还是搬迁重建,有很多争议,您的看法?
刘家琨:可能有一些地区会被放弃。目前地震已经证明一些地区处在断裂带上,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可能会搬迁重建,如北川县。另外一种情况是当地原住民数量已经很少,其他地区的人也不愿意搬迁过去,因此就会有一些整合。
人物周刊:原地重建的建筑,如何提高其抗震能力?
刘家琨:目前汶川地区的抗震等级是7级,
由于灾区实际地震烈度远远超过国家对该地区规定的抗震设计等级,我估计国家应该会提高这个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
人物周刊:技术上会增加重建工作的难度?
刘家琨:其实操作上并没有增加难度,只要在设计的时候把等级计算够就可以。按照计算的结果来使用钢筋水泥,需要高的等级就往高的做就可以。技术上没有问题,关键是这个等级改不改的问题。
人物周刊:如果在设计中增加抗震设防等级,每平方米建筑造价会提高多少?
刘家琨:我们目前给出的数据是每平方米1200元到1500元。这只是一个估算。如果相对于以前的建筑,大约增加300元左右。
截至5月25日12点,该地图已经详细提供80组房屋受灾的详细数据,其中甘肃省一组,四川省共79组,包括9个市区,7处县城,41个镇和22个乡。其中30组数据给出了房屋倒塌率,32组数据详细描绘了房屋受灾概况,20组数据列出具体的倒塌面积和数据资料。
同时,刘家琨建立了“汶川震后再生”博客,联合国内外16家建筑设计工作室,为灾后重建提供专业支持。
有些学校跟定向爆破的现场一样
人物周刊:灾后您也曾到聚源镇实地考察。作为一个建筑专家,您当时的观感?
刘家琨:我15号到达聚源镇。镇上建筑倒塌并不严重,但是聚源中学倒塌非常严重。学校中心教学楼完全倒塌,和定向爆破的现场一样。从现场做一些判断,这栋教学楼使用的是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中钢筋数量较少,用于搁置预制板的挑耳尺寸较小,因此地震时骨架晃开了,整栋楼就塌了。

如果是正常的装配式框架结构,废墟中应该有一些骨架立在那里,但是这个现场连骨架都没有了。在聚源这样一个地方,其他的房子都好好的。我们可以说,在这个地区的这样一个烈度,如果骨架够结实,房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人物周刊:这种公共建筑损坏程度超过民居建筑的情况普遍吗?
刘家琨:部分地区有这种情况,但是聚源中学的情况最为扎眼。学校周边的房子都没有垮,因此对比非常鲜明。向娥中学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完全跨塌了根本看不出结构。平通初中除了一栋宿舍楼以外全部坍塌。绵竹市有16个乡镇学校的校舍在地震中完全坍塌。总体感觉是基层的小学受灾情况非常严重。中国的基层教育本来款项就不多,因此基层小学的建筑标准也比较低,跨塌非常严重的。
人物周刊:根据国家标准,公共建筑的抗震标准是否应高于当地民居建筑?
刘家琨:其实,不仅公共建筑倒塌,民居倒塌的也很多。与城市相比,乡镇无论是建筑的标准,还是建筑的投入、质量,都比较差。
人物周刊:也就是说,不少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上无法达到国家的建筑抗震设防规范?
刘家琨:我觉得,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在相同地区,地震烈度是相同的,倒塌与没有倒塌的房屋在设计和施工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没有达到房屋抗震标准,但是房屋倒塌了,那这就属于豆腐渣工程。我认为本次地震中免不了有很多豆腐渣工程。
国家应该提高这个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
人物周刊:灾区应该原地重建还是搬迁重建,有很多争议,您的看法?
刘家琨:可能有一些地区会被放弃。目前地震已经证明一些地区处在断裂带上,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可能会搬迁重建,如北川县。另外一种情况是当地原住民数量已经很少,其他地区的人也不愿意搬迁过去,因此就会有一些整合。
人物周刊:原地重建的建筑,如何提高其抗震能力?
刘家琨:目前汶川地区的抗震等级是7级,
由于灾区实际地震烈度远远超过国家对该地区规定的抗震设计等级,我估计国家应该会提高这个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等级。
人物周刊:技术上会增加重建工作的难度?
刘家琨:其实操作上并没有增加难度,只要在设计的时候把等级计算够就可以。按照计算的结果来使用钢筋水泥,需要高的等级就往高的做就可以。技术上没有问题,关键是这个等级改不改的问题。
人物周刊:如果在设计中增加抗震设防等级,每平方米建筑造价会提高多少?
刘家琨:我们目前给出的数据是每平方米1200元到1500元。这只是一个估算。如果相对于以前的建筑,大约增加3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