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魅力课堂的构建艺术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2781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魅力课堂,是指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情趣”、“新颖”、“活变”则是魅力课堂的本质特征。构建魅力课堂,它既是教师对课程教材的全新诠释,又是教师精湛教学艺术的运用,还是教师宽厚文化底蕴的体现,更是教师优秀教育教学智慧的展示。追求魅力课堂,它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成为名师或大师的目标方向。
  关键词:魅力课堂;情趣;新颖;活变
  魅力课堂,指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可以是一种引发学生学习情趣的教学素材,也可以是促进学生思想或认识豁然开朗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又可以是诱发学生活力思维或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教学策略,还可以是丰富或充实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结构的教学过程。其中学生“喜欢”与“颇有收获”是魅力课堂的功效标志,而“情趣”、“新颖”、“活变”则是魅力课堂的本质特征 [1 ]。如何构建魅力课堂,作为提升教学艺术的锤炼,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谈谈个人的实践与认识。
  1 以趣来突出情趣魅力
  趣,这里指能诱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或教学问题。兴趣,即喜欢。情趣,指志向和情调趣味。情趣是兴趣的衍生物,不仅喜欢,而且蕴含着追求一定内涵或品质的心理倾向。如喜欢书法但不懂书法欣赏艺术,这仅属于兴趣的心理倾向,而爱好书法并乐于书法研究与追求书法艺术才属于情趣阶层。情趣不仅是一种满足个体需要的学习心理,同时也是一种追求学习效益的动力因素,因此它是魅力课堂的基本特征。
  依据情趣的内涵,设计能诱发学生学习情趣的教学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事物新奇性,二是认知冲突性。如《平抛运动》课题中,设计“弓箭射靶”问题:边长为0.8m的正方形面靶在100m开外,如果水平瞄准靶心,能否射中靶心?假设箭的出射速度为300m/s,试问箭能否上靶?射箭是古代军人基本的作战技能,也是现代少数人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学生感兴趣,特别是“百步穿杨”的技艺令人敬佩,这就是问题内容的新奇性。学生对于实际射箭的技术要领全然不知,也许学生虽然曾有射弹弓或射箭的经历,但由于缺乏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认识,因此对于水平瞄准靶心是否能射中靶心的问题会觉得困惑不解,这就属于问题的认知冲突性。学生很想知道其原理,更想掌握射箭的技术要领,这就是求知欲,即一种喜欢且急于追究缘由的学习心理。
  诱发课堂学习情趣,首先要注重课题导入的教学设计。课题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场白,其问题内容仅要求与课题内容相关,因此教学设计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如《重力与重心》的课题导入, “在太空中能否测定宇航员的体重”、“‘ 不倒翁’任意倾斜为什么都不倒”等问题都是很好的课题导入问题。其次是适时添加科学史实或传统文化“佐料”。如“共振现象”,教学中就可以讲授“三国魏元帝曹奂在位时,四川地区地震波传到洛阳而引起宫门口的大钟不敲自鸣”的故事,其中君臣们的无知与恐慌故事情节定能吸引学生。再如“光的折射”课题教学,如果借用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诗句让学生去想象那美丽的河面景色,那么学生不仅能较好地理解大自然中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而且还能诱发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情趣。其三,诱发学生学习情趣的教学还可以渗透于知识应用环节。如《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设计“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质量相等的瓶子从斜面同一高度滚下谁先到达底端”的问题,它不仅能揭示虽司空见惯但易忽视的日常事物的内在奥秘而引发学生兴趣,而且又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思考,这就是课堂情趣的魅力功效。
  2 以新来体现新颖魅力
  新,这里指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学生最不喜欢教师课堂照本宣科的教学行为,由于教材的提示,他们都知道教师后面所要讲得内容,倘若教师的表述能力欠缺,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反之,如果教学内容不雷同于教材甚至超越教材,那么课堂学习就会有一种新鲜感,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振奋的心理并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可见,课堂学习内容新颖则是魅力课堂的重要特征。
  对课堂教学内容赋予新鲜感,在教学设计思路方面,通常为以下三种做法。
  2.1 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或重组。调整,即更换不同的问题素材。如“参考系”概念的构建,教材是以电梯运动时,电梯内外的人观察电梯内的物体运动情况素材来引导学生领悟“参考系”的意义。若改用“两列火车并排并挨近停靠在车站,其中一列车启动出站,而两列火车上的旅客都以为自己乘坐的火车在启动出站”的问题则能赋予教学内容的新意,尤其是学生曾产生的错觉对概念的形成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重组,即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如《质点和位移》课题,教材是分“质点”与“位移”两个知识块内容进行编排,选用的问题素材分别为“投篮运动”和“校内行走运动”。为简约起见,则可以就“投篮运动”设计为“两位学生站在同一地点投篮”和“两位学生站在不同地点投篮”的问题来研究篮球运动的路径和位移,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质点”和“位移”概念。
  2.2 揭示教材知识与方法的潜在内涵。如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课题中,针对“合运动”与“分运动”问题,注意揭示“合运动是物体的实际运动,而分运动则是依据运动效果所虚拟的运动”。又如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合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条件——两个直线运动任意时刻速度的比值为一恒量。再如在《机械功》教学中,对于求算变力功,则可以设计“压缩或拉伸弹簧做功问题”并采用图像方法来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图像方法与意义。
  2.3 注意扩张课程的教育功效。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介绍伽利略研究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同时介绍伽利略探究铜球运动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即伽利略是怎样形成s~t2的假设以及论证方法,使学生领悟科学思维在科学发现中的价值进而重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
  教学内容新颖,它是教师不拘泥于教材且在一定程度上深化教材的教学设计体现。
  3 以活来展示活变魅力
  活,这里指教学中的活化知识或活化方法的教学艺术。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手段、以科学思维为主要方法、以数学为主要工具的科学课程,其中实验设计的方法与原理、研究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均体现着一定的活变性,因此活化知识和活化方法是展示物理课堂活变魅力的必然特征。   所谓活化知识,指教师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能揭示知识的深刻内涵并扩展和丰富其涵义,在一定的程度上超越教材,从而引导学生完善并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课题,教材提供了关于小汽车行驶的一组时刻与速度表格数据,并通过计算加速度值并从“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特征来形成“匀变速直线运动”概念。作为教学中的活化知识,在本课题中可以设计下面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引导学生从速度变化角度来分析表格数据,认识“相等时间里速度变化相等”的运动特征。二是引导学生依据v—t图像来分析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位移变化进而从位移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匀变速运动特征。三是引导学生对比辨析■=a与■=a的不同形式与内在联系。另外,为促进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本质性认识,在《平抛运动》课题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探讨下面三个问题:①加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否一定为直线运动?②在平抛运动中,相等时间里的速度变化与位移变化是否相等?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与位移公式,能否适用于计算平抛运动的速度与位移(注释:适用,但公式中各项为矢量关系,运算复杂)。
  所谓活化方法,就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问题,或从中获得某种启迪以形成解决其它问题的智慧。如在《竖直方向上抛体运动》,对于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或位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从运动规律、图像描述、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不同角度来分析,使学生领悟各种分析方法的内涵、作用以及内在联系,以达到知识与方法的贯通,换句话说,活化就是贯通。再如教材中“观察微小形变”的实验装置,对于桌面受压后的微小形变,实验是借助平面镜来显示反射光的偏移,其中就蕴含着反射原理的巧妙运用与科学放大思想,如果学生能联想到用此实验装置来检验平面的平滑度或设计水位器,那么这就是启迪学生的科学创造性智慧。科学方法是物理课程的精髓,活化方法,就是使学生领悟这种精髓从而做到灵活运用。
  从上面论述不难看出,活化知识与活化方法密切相关,知识是形成方法的基础,而方法又能扩展并丰富知识与能力结构内涵。
  魅力课堂,它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又是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更是夯实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高效课堂。构建活力课堂,它既是教师对课程教材的全新诠释,又是教师精湛教学艺术的运用,还是教师宽厚文化底蕴的体现,更是教师优秀教育教学智慧的展示。追求魅力课堂,它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成为名师或大师的目标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县教研室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县学科教研、区域教研为载体,充分发挥县教研室在课题研究中的主导作用,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体验,确实提升校本教研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的着力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衡量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本文结合一线课堂教学实际,对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对于如何提高其运用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出几点课堂实施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简单接受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吸收、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率。与此同时,“资本的逻辑”的恶性循环却开始肆虐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
摘 要:学困生的教学关系到一个班级个体差异的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巧设问题、渗透情感教育、设置多项分层任务等三个方面,提出初中生物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困生学习导向,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良性效应的作用,以减少班级的差异,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差异教学;良性效应  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每一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四川紫金牛属7种2变种药用植物的黄酮类活性组分,拟比较种与种间、同种不同入药部位之间的杨梅素、山奈酚和槲皮素的含量差异,探索紫金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