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江湖”董其昌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u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其昌成为热门話题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试想,他才高八斗,又是帝国重臣,传之千秋万代可谓顺理成章。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读书人的价值观念。树立高尚的品德和建功立业是精神追求之基础,提出真知灼见的言论,则被看成是更高一级的“价值”。“立德、立功、立言”是一种理想,三者占全太过困难。当然,董其昌也不例外。
  董其昌是“学而优则仕”。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董其昌在会试中考取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步入政坛。进入权力中枢,董其昌的生活圈子得以扩展,眼界也开阔了很多,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所谓的“名士圈子”为董其昌敞开了大门。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是需要条件的,董其昌的“进士”身份是彼时的“敲门砖”。很快,庶吉士董其昌逐渐升迁,从皇长子“讲官”到湖广提学副使,从太常少卿到南京礼部尚书,再到礼部尚书兼翰林院詹事府詹事等职务,一步步的升迁,实现了他从地方到中央的跨越。
  董其昌“立功”的追求算是实现了,此时,自然想到“立言”。他醉心于谈文论艺,一不小心,成了书画理论家,其书画理论至今依然有影响。然而,最让读书人心仪的“立德”似乎离董其昌有点远。
  身处政治旋涡的读书人,面临的两难选择比比皆是。如果董其昌不是进士及身,他会在自己的家乡当一位私塾先生或乡村书画家。在尊师重艺的中国社会,董其昌可以远离权势纷争的烦恼,活得有滋有味。只是社会选择了董其昌,他在科举考试中胜出,学而优则仕的社会准则让他的宦海生涯波涛翻滚,风光与风险共存。
  在名利场上行走,恰逢东林党与魏忠贤阉党殊死搏斗,该何去何从?董其昌为此费尽心机。作为朝廷重臣,董其昌的左右逢源显现了他为官的机敏,也暴露了他人格的缺失。
  董其昌同情东林党,他的朋友顾宪成、高攀龙均是东林党政治运动的领袖人物。遗憾的是,在阉党的打压下,顾宪成被革职还乡,高攀龙投水而亡。残酷的政治斗争让董其昌不寒而栗。这时,董其昌挥动了橄榄枝,他以书画作品为媒介,向另外一股政治势力低头。他在天启四年(1624年)末撰写了《康义李先生传》。传主李反观是李鲁生的父亲,李鲁生也是进士,为魏忠贤政治集团的红人,权势甚大。董其昌很费心思撰文,更费心思书写。董其昌谙熟文章之道,书法名声更隆,清雅的行楷书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书写的《康义李先生传》得到朝廷重臣的激赏。大学士魏广微作了两款题跋,大学士朱延禧、冯铨,以及陈名夏、钱谦益等人均在董其昌书写的《康义李先生传》后留下了溢美之词。这种做法充满政治色彩,一份传记、几款题跋,描绘了一幅政治图景。
  时隔不久,明熹宗身亡,明思宗继位,魏忠贤自缢,晚明的政治面貌更新,东林党人获得新生。董其昌修改了《康义李先生传》,烧掉了与阉党人士往复的手札,开始寻找新的依靠。思宗励精图治,所任命的六位大学士中,有四位与东林党有关联,其中一位是董其昌年轻时代的朋友钱龙锡。董其昌喜出望外,还是以书画为媒介,与钱龙锡密切往来。也许因为董其昌仅仅是政治倾轧中的旁观者,也许由于他的夺目才华,人们不去深究他的政治立场,待东林党人全面掌权,他依然文质彬彬地书写纪念东林烈士的诗文,如同书写《康义李先生传》一样虔诚、认真。崇祯元年(1628年),苏州立牌坊纪念东林党烈士周宗建,董其昌写了“首忠”二字,镌刻其上;崇祯二年(1629年),董其昌为他的好友高攀龙修建祠堂,并写了一篇像赞。
  崇祯四年(1631年),董其昌被召至北京,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权力到达顶峰。这位艺术气质浓厚的政治人物,在极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能够明哲保身并笑到最后,的确是一个奇迹。董其昌的焦点始终是他的书画。他在世时,书画是他赖以生存的通行证;他离世后,那些闪耀着光芒、颇富个性又雍容苍秀的书画作品,依旧是他重要的生命标识。
  董其昌在权力角逐中的察言观色、在政治派系中的左右平衡、永远不说大话的低调、不威胁任何人的做人原则、巧妙的谄媚、适度的距离感等圆滑的处事智慧,使他没有成为政治对手的鹄的,他也因此寿终正寝。对风光一时的阉党抑或不怕牺牲的东林党人而言,董其昌似乎更像是赢家,没有伤筋动骨便拥有了异彩纷呈的人生。
其他文献
高古莲曲  翻开中国艺术史,我们会发现,以莲点缀器物,或以莲为器形、以莲纹为装饰,发端于先秦,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不同的时代有着迥异的审美情趣,需要不同的装饰风格与时代精神相适应。春秋战国时期,莲纹多是作为器物主纹,庄重而瑰丽;魏晋时期,器物上的莲花形象流畅潇洒、清瘦飘逸;隋唐时期,瓷器和金银器上的莲花形态丰腴、线条饱满;宋代的莲花形象则素淡清雅;明清时期,器物上的莲纹繁缛精巧、美艳夺目。  早在
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一个温馨的家庭里,丈夫韩尔茂刚刚升职为银行经理,妻子娜拉甜美可爱,圣诞树、苹果、圣诞帽……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玩偶之家》的舞台上一派喜庆而温馨的氛围。然而,音乐、舞美、灯光都在提醒观众危险的存在。那些树,枝節横生,头戴大楼模型的银行职员柯洛泰,正在动摇着这个看似和谐的家庭的根基。  或许这个家根本没有根基。一封信让自负、讲究体面的韩尔茂得知妻子娜拉多年前为自己治病疗养借下大笔钱款
一到十冬腊月,北平大街小巷就平添了一种市声,吆喝“画儿、买画儿了”。  在早年,无论贫富,家家都要买几张年画给小孩,有钱的人家,都贴在更房、门房、下房或是护窗板上,乡间人家就把年画贴在卧房炕头上,借以点缀年景,又可以哄哄孩子。    沿街叫卖年画,在清末民初的平津两地都极盛行。虽然全国各省都有这种木刻年画,可是风格俗雅,各有不同。华北地区最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西边的杨柳青、深州附近的武强县和山东
常玉的艺术,始于花卉而终于裸女,表面看来是受到20世纪巴黎艺坛的熏陶,其内在的精神气质却是东方文人素养的延伸。他身处中西文化碰撞最为激烈的时代,长期立足西方文化的核心,而始终亲近东方文化;流淌着传统血脉,也时刻体验时代新貌。如此东西古今,因缘融通。  1965年12月17日,常玉迎来他人生最后一次个展。他的挚交勒维夫妇,在家族位于巴黎蒙帕拿斯绿磨坊街的别墅隆重地为常玉举办展览。展览开幕当晚,中外好
在楚先民的精神生活中,无论是天神地祇还是人鬼,都是那么有血有肉、奇谲瑰丽,富有艺术魅力,这无疑为后来楚人文学创作奠定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基础。而音乐艺术也是这种艺术风格的产物。  《芈月传》片头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芈月吹奏排箫的画面。在剧情中,小芈月被打发至王陵守陵时,在风冷夜寒的荒野之中,姑姑教会了她吹奏排箫。在之后的其他场景里,也多次出现芈月用排箫吹奏楚国情歌的场景。音色深沉的排箫,将人
拉神供奉盒乔林款竹根雕刻兰亭修禊图笔筒清 故宫博物院藏  “瓶碗官窑亦恒见,笔筒一握见殊常。宣和书画曾经伴,南渡兵戈幸未亡。火气全消文气蔚,今人如挹古人芳。不安铜胆插花卉,拈笔吟当字字香。”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一天,73岁高龄的乾隆皇帝心情甚好,看到书案上的一只官窑粉青笔筒,紫口铁足,釉面莹润,底足修胎规矩,施酱釉,颇有宋瓷的风采,不免发思古之幽情,御题上述七言诗一首,事后还将其錾刻在笔筒
红绘式陶瓶(局部)古希腊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最初是古希腊民众取悦众神的一种方式。古希腊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诸多小城邦的集合体。为了自身的利益,城邦之间会联合作战,也会互下黑手。城邦的规模都不大,对于城邦中的民众来说,战场是他们展现个人魅力的地方,就连其貌不扬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三次参军作战,当过重装步兵。  古希腊人崇尚健康的体魄,在每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运动员们便在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历经了明清两代的兴衰沉浮。明朝嘉靖帝在此炼丹,万历皇帝在此埋银,清朝顺治帝病逝于此,康熙帝在这里学习西学……自雍正帝起,清朝有8位皇帝在养心殿居住并处理政务。养心殿,见证了清朝康乾盛世的繁荣鼎盛,目睹了两度垂帘的衰败乱象,最终,在养心殿里,奏出了封建帝制的终结之音……  山東博物馆“中正仁和——走进养心殿”特展入口处复原故宫养心殿的红墙黄瓦 摄影/周坤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唐朝人徐寅的这首诗精当地描述了鸡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表达了诗人对人类的伙伴—鸡的深情。经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养鸡。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发现了家鸡的骨骼,长江流域的屈家岭遗址出土了陶鸡,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华夏大地鸡的饲养已经普遍。  有关鸡的成语很多,如闻鸡起舞、牝鸡司晨、鹤立鸡
摘要:利用28个表型性状和CDDP分子标记对延安万花山牡丹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万花山牡丹的表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质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8~1.21,其中花色、叶端形态、叶片颜色、花型等较高;9个数量性状在样本中差异极显著,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2.10%~69.23%,其中花瓣数、雄蕊数的变异系数较大。CDDP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万花山牡丹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99 4